今日頭條楊潔:爲什麼別的平台挖不走我們的三農創作者?

“有別的平臺試圖挖我們的三農創作者,但挖不走。或者挖走了,他們最後又回來了。”

今日頭條扶貧負責人楊潔表示。

這是7月2日廣西靈山蘇屋塘村,今日頭條首屆三農創作者大會現場。在這場“離農村最近的發佈會”上,楊潔宣佈推出金稻穗計劃:今日頭條至少投入5億元,補貼三農創作者,助力三農信息普惠。

今日頭條楊潔:為什麼別的平臺挖不走我們的三農創作者?

數據顯示,今日頭條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三農內容平臺,三農信息是今日頭條平臺最受歡迎的類別之一。根據《今日頭條2018三農信息普惠服務報告》,今日頭條平臺內擁有3萬多位三農創作者,2017年他們發佈了80萬篇文章,上傳了40萬個視頻,全面覆蓋三農政策、農業技術、農資農機、農貿行情、農產購銷、惠農服務等資訊類別,包含的信息量相當於1000部百科全書,內容閱讀和播放總量約240億次。

這些三農信息,既涵蓋OGC(職業生產內容)、PGC(專業生產內容)、UGC(用戶生產內容)等來源,又有圖文、短視頻、小視頻、短內容、問答等體裁。

三農信息服務群體仍然十分廣闊。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末,鄉村常住人口5.7億人,約佔總人口42%。

在楊潔看來,別的平臺之所以“挖不走”今日頭條三農創作者,歸根到底,是因為今日頭條做三農信息分發,有兩個固有優勢:一是用戶規模;二是人工智能技術。

今日頭條App日活躍用戶已經過億,擁有廣泛的用戶基礎,覆蓋了整個中文移動互聯網的用戶分層。今日頭條的人工智能技術,機器學習+人工編輯,則幫助信息完成精準分發。對於用戶來說,今日頭條把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推送給需要它們的用戶,提高信息服務效率。對於信息來說,今日頭條讓每一類信息都能找到感興趣的用戶,即使是很小眾的農業機械、水產養殖技術,也有受眾。

這兩個優勢,和三農信息本身的特質是高度契合的。三農信息區別於娛樂、社會信息的一點是:除了一般時效性,兼有高度的長尾性。從時間上來說,三農領域的主要內容,比如種養殖技術、畜牧知識、風景美食,幾乎沒有什麼時效性,整體時間窗口非常長,幾個月前和幾個月後讀到區別不大;從空間上來說,三農領域存在大量零散的、微小的需求,農業有這麼多門類,全國農作物品種這麼多,70種多農作物有上千個品種,即使拿最廣泛的水稻、小麥來說,也需要因地制宜。

楊潔表示,這兩個加起來,就非常考驗平臺信息分發的能力,“別的平臺推薦沒有辦法像頭條一樣,把長尾內容推薦得這麼精準。他們的農技農機的信息,分發不到合適的受眾,沒有流量,沒有人看。”

今日頭條楊潔:為什麼別的平臺挖不走我們的三農創作者?

與此同時,三農信息創造出了巨大的價值。廣西靈山的“巧婦9妹”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80後農婦,因為在頭條上分享農家生活視頻而走紅,現在每個月通過頭條號引流到電商店鋪,流水過百萬。來自河南的“付老師種植技術團隊”是農業技術專家,他們在頭條上幫助許多農民朋友解決了實際生產問題,現在已經火到了俄羅斯、菲律賓、泰國和非洲,不少海外華人農戶向他們“拜師學藝”。湖南懷化貧困縣的三農創作者,侗族姑娘“鄉野丫頭”,通過西瓜視頻、微頭條,分享當地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這些鮮明生動的內容,成為很多人“精神上的農家樂”。

楊潔說,移動互聯網時代,真正帶來了三農信息普惠的可能。今日頭條三農信息創造的價值,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類,是以“付老師種植技術團隊”為代表的技術價值,技術下鄉出海,真正幫助農民兄弟們解決實際生產問題,讓他們增收高產。第二類,是以“鄉野丫頭”為代表的人文價值,真實、生動地記錄美麗新農村,當地的風土人情,持續傳播農村美好文化。第三類,是以“巧婦9妹”為代表的經濟價值,平臺給予優質創作者流量扶持,讓農村地區農產品,迅速找到有潛在消費興趣的用戶。

基於三農信息創造的重要價值和今日頭條做三農信息分發的優勢,楊潔宣佈:在未來12個月,今日頭條至少投入5億元,補貼三農創作者,助力三農信息普惠。一旦模式證明行之有效,“將加大投入,上不封頂”。

作為金稻穗的子計劃,今日頭條向全社會公開招募30位致力於“三農信息普惠事業”的“三農合夥人”。每位“三農合夥人”,在起步階段都將獲得價值100萬元的站內流量,用於扶貧。今日頭條將攜手所有“三農合夥人”,幫助20個國家級貧困縣打造20個扶貧產品,涵蓋特色農產品、文旅產品等。

今日頭條楊潔:為什麼別的平臺挖不走我們的三農創作者?

今日頭條三農創作者“巧婦9妹”、“付老師種植技術團隊”、“鄉野丫頭”和黑土麥田公益聯合發起人秦玥飛,成為首批入選的四位“三農合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