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的打響,有得利的國家嗎?

流氓兔不流氓呢

朋友,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應該有,但這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因為貿易戰打響,作為中美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相互都會受到傷害,尤其是中國受到的損失可能會更大,畢竟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出口國,中國每年高達3000多美元的貿易順差都是美國貢獻的,而如果貿易戰摩擦加劇或升級,中國貿易順差肯定會減少。



同時貿易戰打響,可能對全球經濟帶來一定的衝擊,導致全球經濟疲軟,促使全球進出口貿易都會出現急劇下滑,可能會加劇全球經濟的萎縮,因而會將全球經濟拖入萎靡不振的不利局勢,影響世界經濟進一步復甦,這對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是弊大於利,是一種傷害。



然而,在貿易戰打響之後,從全球視野來看,還是有受益的和利大於弊的國家存在。這些國家從理論上看應該是一些經濟不發達、出進口貿易總額不大的國家,比如非洲、拉美、中美及亞州相對落後的經濟體和發展中的經濟體,對他們的經濟帶來的影響很小,因為本來出口在這些國家拉動經濟中沒有發揮多大作用,貿易戰對對他們產生的負面影響微乎其微。



同時,他們若想在貿易戰中進口自己國家所需要的商品,比如中高端技術或信息產品,這時候因受貿易戰影響,價格普遍會降低,這對這些國家會帶來諸多進口利好,可以用低成本購買到自己國家最需要、也最有價值的產品。



而且,這個時候,他們更可利用貿易戰疲軟的國際環境,大肆進口自己國家所短缺的中高端產品或技術,為彌補產業信息技術的短缺和振興經濟創造有利條件。



這就是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當之處,還請朋友指正和批評,以便對貿易戰打響之後的負面影響有更深刻的認識。謝謝關注!


財經深思

按照我們接觸到的大部分信息,美國發動貿易戰將導致中美兩國兩敗俱傷的結果,一定程度上這確實也是事實。中國和美國作為世界經濟體量最大的兩個國家,他們之間的貿易衝突必然給世界帶來非常大的影響。首先受傷害最小(大)的當然是我們,因為我國跟美國的貿易額大約佔到中國對外貿易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最重要的是,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高達3750億美元,這個規模已經超過以色列一年的GDP總量。在這樣的情況下,貿易戰必然給我們帶來傷害。而美國呢,你認為如果貿易戰對他們是弊大於利,他們會發動貿易戰嗎?


(美國總統特朗普)

道理非常簡單,特朗普是一個精明的商人,他會做讓吃虧的事嗎?對此我們需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那麼特朗普為什麼要發動貿易戰呢?最主要的目的當然是要降低美國對中國高達375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特朗普要求中國降低至少1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至少短期內很難做到,所以特朗普主動發起了貿易戰。

貿易逆差是什麼,我們每年這麼高的貿易順差好不好?實際上貿易順差當然好,我們平時都說出口可以拉動國內經濟增長,反過來實際上進口會抵消一定程度上國內的經濟增長。真正拉動經濟增長的是貿易順差,順差就是你出口的貨品值減去進口貨品值,逆差正好相反。美國每年龐大的貿易逆差事實上就是會拖累美國經濟增長,因為他們在用自己國內的消費貢獻別國的經濟增長,所以特朗普很不高興。

順差大還是好事,我們每年都有很大的貿易順差,關於這一點我們還是很開心。如果把貿易順差換成貿易逆差,估計有些人得叫得非常兇。對於美國發動貿易戰,我們反應這麼大,為什麼,你想過嗎?


特朗普的口號是“美國優先”,他可沒有太多奧巴馬等傳統美國政治家心中的大國道義,他更關心美國的實際經濟利益,所以為了維護美國的利益他不惜發動貿易戰。這肯定會對世界經濟增長帶來很大程度的負面影響,至於到底誰在這場貿易戰中的收益會大於付出的代價,經過我的簡單分析你們也應該明白了!

以上是李姓先生的分析,讓你聽到獨具特色的真實聲音。


李姓先生

特朗普此次挑起中美貿易戰,直接目的:

一,以中美貿易嚴重失衡為藉口,迫使中國進一步對美開放市場。

這是做夢。開放應當是相互的,對等的,在同等條件下,中國商人能完爆得你美國找不到牙。

二,重演上個世紀80年代美日貿易戰,以遏制中國復興。

這是做夢。中國不是當年的日本,不受你美國脅迫。大國貿易戰,打得是經濟體系的完整度,打的是實體總量。要論實體總量和體系完整度,你美日加澳就算捆在一起都不是中國的對手。

三,兌現特朗普競選時承諾的稅改、貿易保護政策。11月美國國會中期選舉,特朗普借這個噱頭為自己拉票。

這個可以有。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象中國這樣更希望特朗普這種弱蛋當美國總統了,中國肯定會盼著你勝選。



中美貿易嚴重失衡責任可不在我們中國,主要原因是美國自己和全球經濟發展結構的必然轉變:

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只能怪自己)。

美國過度消費的低儲蓄模式(只能怪自己)。

全球價值鏈分工(難道怪全世界?)。

美國對華高新技術出口限制(只能怪自己)等。

所以說,美國你自己不求行,跟不上時代發展,賴不著別人。


中美貿易戰短期未必全面開打,但如果雙方管理不當,有可能逐步升級。如果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對雙方影響:

對中國不利影響:

1.高端製造發展的步驟。

2.經濟增長的速率。

3.增加拓展市場的成本。

對美國不利影響:

1.增加美國民眾生活成本。

2.推升通脹。

3.制約消費。

4.影響全球,孤立自己。



中國的應對選項包括:

1.精準還擊美國農產品、汽車、飛機等,以打促和;

2.聯合歐盟、亞洲、非洲等其他國家和地區,擴大“一帶一路”;

3.匯率貶值;

4.拋售美債;

5.限制美國企業投資;

6.制定新的發展戰略。

2017年中國經濟的增長與出口貿遏的改善有很大關係,中美貿易戰可能影響中國出口增速下滑,影響經濟總量。

但是,歐洲、日韓、東盟也處於復甦狀態,我們可依靠一帶一路增加對歐盟和東盟的進出口來緩釋來自美國的壓力。



那麼很明顯,如果中美貿易開戰,以下國家將因此獲利:

擁有能源的俄羅斯和沙特。

歐洲的糧倉,烏克蘭。

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東盟。

歐洲的工業基地:德國。

未來的市場和資源地:非盟。


饞嘴肥貓1

筆者認為西方國家不會支持美國發動的貿易戰。

從歷史情感上講,日本和歐盟都曾是美國貿易戰的打擊目標。日本是一個在軍事和政治上嚴重依賴美國的國家,但是經濟上的快速發展也使美國一度感到緊張,從上世紀末的“廣場協議”到本世紀初的“豐田召回”,美國不僅打垮了日本的經濟,而且也使日本引以為傲的汽車製造業陷入低迷。為了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和汽車製造業,日本無疑成為了美國的墊腳石和替罪羊。相比於每日之間的貿易爭端,歐美之間的貿易摩擦的次數更多,波及的行業範圍也更廣。從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出口補貼政策,到2000年美國對微軟和波音實施的出口減稅政策,致使歐盟相關產業造成巨大的損失。

其次從國家利益上講,中國是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每年中國都會從歐洲進口大量的汽車和奢侈品,在利益權衡中,歐洲國家心中也有一杆秤,到底使要和老盟友繼續友情,還是要中國這個新夥伴。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歐洲不會支持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戰,並且這會使歐洲贏得中國政府的好感,從而獲得更大的貿易蛋糕。但是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警惕,防止歐美在貿易上對我國聯合圍剿,畢竟歐美是形式上的政治同盟,如果歐洲國家政府被意思形態左右。


李虹含

一、美國發起的世界"貿易戰",實則上是一埸沒有硝煙的世界"經濟戰爭"。美國無疑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大國,美中兩國是世界經濟總量最大的國家(佔世界的1/3強),是世界上最大最主要的貿易大國。中國作為世界GDP產值世界第二,世界最大的製造業與貿易大國,對美貿易的3000餘億元巨大貿易順差,在世界貿易戰中難免遭受到巨大的衝擊與損失。如何避免貿易戰的進一步升級,努力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是各當事方當務之急。二、象俄羅斯這樣長期受西方嚴厲制裁的能源石油大國, 世界貿易大戰與其是乎沒有什麼關聯,反而可以做收漁利,向中國出口大豆等農產品,巴西大豆亦然,印度向中國出口大米,漁人得利吧…


留研

貿易戰總體上來說屬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相對來說,順差的一方經濟損失更大。


人們常說,兩強相遇勇者勝,兩勇相遇智者勝,中美都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和智慧勇氣,那就看誰更有恆心與定力了。從近十年的國際形勢來看,中美兩國的戰略自信差不多(美國的自信中有一種自負,不能以此說勝過中國),但美國的政治制度決定了他們的政策更加多變和不確定,加上中國的民意基礎更加牢固,因此中國的戰略定力明顯更勝一籌。

雖然雙方的貿易戰清單都有可替代品,但中國的可替代品選擇餘地更大,對普通百姓的影響也更有限(此次主要受影響的應該是高端消費),而美國受影響的主要是普通百信的衣食住行菜籃子,兩者相比,中國一定會堅持得更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的經濟損失雖然明顯大於美國,但政治上的勝算更大一些。

回到問題本身上來,有沒有得利的國家?當然有,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最大利益者基本可以肯定是美國設置的豁免清單國家。雖然同為美國的盟國,豁免清單內的國家反應平淡,未享受到豁免待遇的則投入到了積極的反制大軍中。我個人認為美國此舉會造成盟友內部的撕裂,最終也會損失美國的隱形戰略資源。所以如果中國打持久戰,美國一定不會是最大獲利者,相反會進一步促成中俄等準盟友國家的合作升級,加速推進去美元化和人民幣國際化,加速推進自主的支付結算系統,加速推進地區利益共同體的發展壯大。從長遠來看,對中國也算一件好事。

既然如此,美國為何還要掀起貿易戰呢?個人認為美國起初是雷大雨小,企圖用陣仗恐嚇中國當局,逼迫後者讓步。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過去逆來順受的中國超乎尋常地強硬,目前已經列出了兩步走的反制措施,而且還保留了後手。現在美國已經有了點騎虎難下的意味。我個人認為,美國很有可能會先對盟友鬆口,以免各方形成反美同盟陣線。而美國對中國的後續策略則主要取決於其國內的民意。如果美國人民和受到影響的大公司不答應,美國會與中國攤牌。屆時,中國可能會適當讓步,雙方體面收場。這種讓步不能說中國敗了,它就是一種策略性讓步。


羌韻飛雪

貿易本身實質上是金錢的流動,上面的商品勞動力這些是負載在金錢上面的。在某個時間點範圍內,貿易上面的金錢數量是一定的,它並不會隨著貿易戰的發生而出現總量的減少,僅僅是在整個貿易鏈條上,國家之間進行重新分配。那麼問題就是既然有人減少了,那有人就會增加,也就是說有人受損了,那就有人得利,因為物質總量是平衡的。

回答這個問題就是,進行貿易糾紛的話,肯定是很多人受損,但也有很多人得益。比如說,美國進口商品總量幾乎是固定的,這些商品在各個國家之間分配,如果美國減少從某個國家進口的份額,那麼就一定會增加其他國家進口的份額,這樣會減少進口份額的國家就會受損,增加進口份額的國家就會得到好處!美國人有一百塊錢,原來是給日本50,給韓國50,現在變成給日本80,給韓國20,那麼裡外裡韓國就損失了30,日本則增加了30,但美國人還是付出一百塊錢,美國沒有遭到任何損失,而韓國損失很大!


帝國曆史觀察者

貿易戰中,相關方中幾乎沒有得利的國家。除非是不在一個力量級的國家,但那樣的話,也很難出現貿易戰,換言之也不用神馬貿易戰了。貿易戰,總的來說,還是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更貼切。

也正是因為貿易戰中,往往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所以此番中美貿易戰,以握手言和收場(至少是目前看來)。這也是這個週末非常重要的消息,總體來說,是一個好消息。正如《人民日報》社論所言,不打貿易戰,是中美雙方共識。因為“貿易戰沒有贏家”,更因為“平等互利的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其本質是合作共贏”。而近期的一系列談判,就是外來避免兩敗俱傷的局面出現,也是為了尋求共贏的局面,注意,這裡不是雙贏,是共贏,也意味著,中美的和解與互諒,不僅對雙方很重要,而且對全球都極其重要。

耐人尋味的是,在中美和解後,此前追隨美國對華磨刀霍霍的澳大利亞方面,已然表達和解願望,而德國總理默克爾很快將來華談貿易問題(5月24日至25日,默克爾將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她連任德國總理之後首次訪華,也是她就任總理以來第11次訪華)。可以預見的是,今後一段時間,很多方面都將根據中美的和解調整立場,或者介入新的機會。

這正是說明了中美兩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以及雙方的經濟與政治權重,尤其是貿易和解而非貿易戰的重要性。

所幸的是,儘管此番美方(尤其是特朗普)高調對華貿易制裁,掀開貿易戰的蓋頭,但中方表現遊刃有餘,有理有利有節,一方面堅守底線,另一方面也積極談判,力求將貿易戰之火熄滅,因為我們很清楚,一旦中美貿易戰全面打響,全球範圍內將幾乎沒有贏家,因為這些國家,要麼與中國有千絲萬縷聯繫,要麼與美國在同一條船上,更多的,是與中美兩國都關係密切,這也使得中美貿易戰極其不得人心。儘管有個別人、個別組織、個別國家樂見中美血拼,但真正具有理性與建設性的人或國家,都不願看到這個局面出現。因為這對於全球來說,將是一場災難。

看到中美貿易和解的消息,很欣慰,也希望接下來雙方能更加深入與細化這一攬子協議,穩定中美貿易局面,實現雙贏已經多贏。


社科院張國慶

得利的自然有,比如俄國。俄國同樣是農產品出口大國,而我們的市場長期進口的是美國農產品,而這次貿易戰,對俄國來說是一次機會。


還記得那次關於豬肉的視頻嗎?這位農業部長的發言引來了普京等人的大笑。
利用這次我們對美國農產品,尤其是豬肉的進口限制,如果俄國操作得當,正好彌補美國這一市場的空白。因為俄國的產品過剩正好缺乏市場,因此這次事件對他們來說也許有好的一面。


吃飯不刷碗1

國際投資者的恐懼和焦慮不是由心而生,很大程度源於美國的表現。從敘利亞到伊朗,從中國到歐盟,從經濟到外交,沒有人知道特朗普的胸中蘊藏了多少的智慧和力量,人們看到的卻是不斷激化的矛盾和地域範圍的衝突肆虐。《北京人在紐約》有句經典臺詞:“如果你愛一個人,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與二十世紀的開頭一樣,單極秩序破壞了主要參與者之間的力量平衡的根本性變化。太平洋的貿易談判還沒結束,大西洋的貿易談判又開始升溫,從單極秩序到兩極秩序,再到多極秩序,全世界投資者都在猜測著諸多不甚明確的經濟組合。全球新興力量的複雜分佈設計並不能保證金融市場會有很大的穩定或者安靜。技術力量的快速變化加劇了全球資本力量的再分配。人工智能正在改變生產、改變社會、改變每一個人的生活與心情。小到個人、大到國家,與過去習慣相鬥爭的不是人的思想,而是日益崛起的人工智能。

就像上個世紀的“冷戰”一樣,美元爭奪全球霸權的鬥爭無處不在。美國與各大經濟體的關係在競爭與合作上不可分割地交織在了一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全球的經濟氣候。美元堅決捍衛其制高點,而各大經濟體根本不想這種強迫事情的發生。在敘利亞,美國不僅依賴武力,還在制定一個狡猾的地緣經濟戰略,而不惜為此押注美國的私人企業,這就是世界秩序的火花迸射。美國與別人的關係能否從競爭轉向合作?從理論上講,這是可能的,美國可能會不時地朝這個方向邁出一步,但隨後可能一切又都很快恢復正常。美國沒有與平等夥伴相處的經驗,可以這樣理解嗎?美國始終認為歷史會證明美國的正確。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早已進入歷史。但事實證明,它還有很長的傷口未愈。從美國,蔓延到歐洲,然後繼續蔓延到世界上的其他地區。在它的作用下,給單極秩序的平衡留下了很深的裂痕,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已經露出端倪,美國與全球經濟化的矛盾在我們的眼前發生著用肉眼就可以看清的變化,全球投資者正在面臨艱難的選擇:這是一場困難而危險的經濟競賽,但成功的誘惑卻也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