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帝國簡史(上)——騰訊從0到100的過往20年

企鵝帝國簡史(上)——騰訊從0到100的過往20年

(圖片源自網絡)

摘要:騰訊成立至今的發展歷程

導讀:

騰訊控股毫無疑問是妥妥的大牛股,從2004年上市至今短短14年,股價漲了400多倍,如果你在2004年買了10萬塊騰訊,如今也是4000萬的身家了。

騰訊一度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上市企業,與阿里巴巴不相上下。這樣一家成立才20年的公司,如今成為國內的巨頭,當然值得我們好好研究,接下來覃覃財經將分上、中、下三篇來探討騰訊。

企鵝帝國簡史(上)——騰訊從0到100的過往20年

(圖片源自網絡)

在中國,如果你沒有用過騰訊的產品,可能會被當做外星人來看。騰訊的兩款產品:QQ、微信及WeChat已經成為中國應用最廣泛的社交軟件,根據騰訊2017年年報,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躍賬戶達到9.886億,而QQ的月活躍賬戶為7.834億,誇張點說,全中國人民都在用騰訊的軟件,大家戲稱騰訊為鵝廠。

用戶數可能並沒有那麼來的震撼,接下來就來說點衝擊感強的。騰訊在2017年的營業收入高達2377.6億元,淨利潤更是達到了782.18億元!!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騰訊平均日賺2億多,很多上市公司幾年的淨利潤都比不上騰訊的一天。

很多人就很好奇騰訊到底是怎樣神奇的存在,別急,覃覃財經這次為您慢慢道來。騰訊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初始創業期、戰略定位期、巨頭形成期。所以接下來就根據這個主線來聊聊企鵝帝國的養成歷史。

01初始創業期——艱難前進

1、QQ的由來。

1998年11月11日,在深圳市一個小小的辦公室裡,年輕的小馬哥和三個大學同學以及一個朋友創辦了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簡稱騰訊。

企鵝帝國簡史(上)——騰訊從0到100的過往20年

(騰訊創始人團隊圖片,圖片源自網絡)

1999年2月,騰訊模仿以色列一款即時通訊軟件ICQ開發了一款中文即時通訊軟件OICQ,也就是QQ的前身。OICQ的來由也有點意思,它是Oh!I seek you!的諧音,大家可以試著讀一讀。但是由於涉嫌侵權,騰訊在2000年不得不將OICQ改名為QQ,這就是QQ的由來。

2、上市前的融資與股權問題。

QQ改名前後,就已經佔據了國內即時通訊大部分的市場,但其實在當時的環境下,QQ並不賺錢,一直需要靠輸血維持生存,但也就是在2000年,互聯網開始出現泡沫危機,初創階段的騰訊陷入了缺少資金、山窮水盡的困境當中,當時差點60萬賣掉OICQ。

缺資金怎麼辦?QQ的用戶不斷在增長,幾位創始人肯定不甘心,於是四處籌錢。找來找去終於找到了IDG和香港盈科,兩家公司分別出價110萬美元,分別拿到了騰訊20%的股份,這救命的220萬美元風投資金為騰訊後來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但是我們都知道,騰訊的最大股東並非馬化騰,股東名冊裡面也沒有IDG和香港盈科的身影,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在2001年的互聯網泡沫中,香港盈科以1260萬美元的價格將20%的騰訊股份出售給了南非的Naspers公司。不到一年時間,香港盈科就因為這筆投資賺了10倍多!這在當時來看是一件非常成功的投資。

說到這裡覃覃財經就要忍不住扒一扒香港盈科的老闆了,他就是李嘉誠風流翩翩的二子李澤楷。根據有關機構估算,李澤楷現在的身家在45億美元左右,假如當年他不出售騰訊的股份,對應的股份市值大概在700億美元左右,相差實在有點大啊。

而李嘉誠的身家在350億美元左右,不知道李澤楷有沒有過後悔,反正如果是覃覃君,肯定腸子都悔青了,哈哈哈...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李澤楷持股,未必會像南非大股東這樣放手讓騰訊創始人團隊去管理公司,騰訊的後續發展也就不好說,至於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可以聯想下上海家化、南玻A。

言歸正傳,Naspers公司購入騰訊股份以後,並不滿足於持有20%的股份,先是從IDG手中購入騰訊12.8%的股份,後來又從騰訊的其他創始人手中買入13.5%的股份,直到2002年6月,騰訊創始人團隊、Naspers公司、IDG分別持有騰訊46.3%、46.5%、7.2%。

後來為了在香港上市,騰訊創業團隊通過各種方式回購股票,並持有公司50%的股票,另外50%由Naspers公司持有。至此,上市前的股權問題已經告一段落。

3、初創期的業務發展。

在股份變動的同時,公司的業務也在迅速發展:

2001年2月,QQ註冊用戶數增至5000萬;

2002年3月,QQ註冊用戶數突破一億大關;

2003年8月,騰訊推出QQ遊戲,同年9月,QQ註冊用戶升至2億;

2004年4月,QQ註冊用戶突破3億大關。

一邊是註冊用戶的迅猛增長和業務開展,一邊是股權分配達到了上市要求,所以到了2004年,騰訊已經做好了上市的準備。2004年6月16日,騰訊控股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股份代碼00700,募集金額達15.5億港幣。此時騰訊股權結構為:騰訊及其創始人團隊37.5%、Naspers公司37.5%,其中馬化騰個人持股約14.43%。

而此時的騰訊收入高度依賴於騰訊夢網,初創期的騰訊急需新的血液為公司注入動力。

02戰略定位期——黃金五年

騰訊的上市其實是自身一個非常大的契機,一方面是融資後手裡有錢了,另一方面,在騰訊後期發展起極其重要作用的人物與騰訊聯繫在了一起,他就是騰訊現在的二當家、執行董事、總裁——劉熾平。很多人說起鵝廠,首先想到的就是馬化騰,但是劉熾平是騰訊上市以後迅猛發展的關鍵性人物。

2003年,當時在高盛集團亞洲投資銀行任職高管的劉熾平第一次與騰訊接觸,之後他成功說服了馬化騰將騰訊放在香港上市。上市輔導期間劉熾平與馬化騰聊天的過程之中曾指出,騰訊收入高度依賴於移動夢網,會讓人覺得公司不具有可塑性,公司應當發掘通信工具的發展潛力,這話說到了馬化騰的心坎裡。

遇見劉熾平,馬化騰就好像遇到知音一般,在去全世界路演的飛機上,劉熾平接到騰訊拋過來的橄欖枝。但是由於當時甲乙方關係存在利益衝突,劉熾平沒法當年離職進入騰訊,直到2005年春節後,劉熾平才加入鵝廠,2005年成為了鵝廠近二十年最為重要的轉折之年。

企鵝帝國簡史(上)——騰訊從0到100的過往20年

(左一為馬化騰,右一為劉熾平,圖片源自百度圖片)

有人說,但願所有的相遇都是最好的安排,鵝廠和劉熾平,就是相互之間最好的安排。鵝廠的創始人團隊都是技術出身,上市後急需一位國際化視野、能夠搭建可持續性業務戰略的人物,而劉熾平則需要一個能夠發揮自己能力的平臺,宿命把他們結合在了一起。

上市初期的鵝廠可謂危機重重:幾大門戶網站和電信運營商相繼推出即時通信工具、做虛擬電信運營商的計劃也因為行政命令泡湯,劉熾平的到來不僅解決了馬化騰的煩惱,也為鵝廠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劉熾平剛到騰訊就任職首席戰略投資官,負責騰訊戰略、投資、併購和投資者關係。2005年,劉熾平一邊安撫投資者,一邊主導騰訊當年進行了兩次大規模回購股票。同時高效收購了郵箱公司Foxmail、內容增值服務商卓意麥斯等公司。

如果僅僅只是如此,那也就太不能彰顯劉熾平的才能了,全面熟悉了騰訊之後,劉熾平從2006年開始,充分展示自己的商業才華。

我們常說,夢想都沒有了,和鹹魚有什麼區別,2006年的劉熾平,有個異想天開的夢想。

2006年2月,劉熾平榮升公司總裁,同時提交了一份《5年商業計劃》,當時騰訊的收入只有14億人民幣,劉熾平的目標是未來五年公司的年收入達到100億,難能可貴的是,馬化騰給予了劉熾平最大的信任與支持,在就任總裁後的第二年,劉熾平又被任命為執行董事。

這100億的年收入目標實際上提前一年就實現了,也就是2009年,騰訊的年收入突破124億元,既然財務目標實現了,戰略目標了?

在那份商業計劃中,劉熾平提出騰訊要以用戶為中心、圍繞客戶資源和用戶資產進行戰略擴張。2006年開始,劉熾平帶領騰訊將在線生活全面展開,到了2009年逐步完成了以即時通訊為基礎的網絡遊戲、門戶網站、搜索引擎和電子商務的全業務佈局。

企鵝帝國簡史(上)——騰訊從0到100的過往20年

(圖片源自網絡)

看到這裡各位投資者肯定會比較疑惑,怎麼沒馬化騰什麼事?

答案是怎麼可能沒有他的事,一方面馬化騰給予權力上的支持,一方面作為董事會主席的馬化騰重點在關注產品和技術趨勢,這也是另一個側面的重要支持。馬化騰和劉熾平各自發揮自己的專長,造就了騰訊的黃金五年。

03巨頭形成期——帝國崛起

2010年,發生了一件大家津津樂道的事情,那就是著名的“3Q”大戰,奇虎360和騰訊相互死磕,你來我往的打了近三年。

儘管騰訊是法律上贏的一方,但是事件帶來的影響遠大於法律審判,騰訊因為該事件陷入輿論中心。當年的鵝廠就是“兇殘抄襲者”的代名詞,其實直到今日,該印象仍是沒有從公眾的腦海中完全消除。

事件讓鵝廠的管理層意識到了自身的問題,馬化騰和劉熾平都意識到公司應當開放,也就是在2010年的12週年紀念日,馬化騰給員工寫了一篇公開信《打開未來之門》,核心思想就是:鵝廠以後的戰略是一個開放的平臺,而劉熾平也提出“以資本推動開放”,兩人思想一致,由此開啟了企鵝帝國的崛起。

雖然說QQ在2010年的時候已經是當時中國最大的社交平臺,但是鵝廠並不滿足,也看到了QQ的侷限性,也在努力的孵化其他小鵝。

前文提到過2005年鵝廠收購了郵箱公司Foxmail,其創始人張小龍也一起進入了騰訊。張小龍在2011為騰訊推出了一款重磅產品——微信,微信可以說是鵝廠對自身即時通訊工具的革命,也是對自身平臺的完善。

2011年1月-2017年12月,微信的用戶數用0增長到月活躍用戶達到9.886億,這樣指數型的增長,騰訊僅僅用了7年時間,毫無疑問是社交領域的一哥。如今的微信能夠連接的功能太多了,比如購物、投資、投放廣告、玩遊戲等等。

微信可以說是騰訊在2010之後推出的最重磅的產品,微信=流量。

2、遊戲王國的誕生

根據2017年年報,騰訊的網絡遊戲收入達到了978.83億元!

騰訊在2003年初就推出了QQ遊戲,但是我們都知道,在智能手機興起之前,我們玩的大部分遊戲需要電腦終端,玩遊戲的條件仍是受到一定限制。在端遊方面,騰訊最有名的兩款產品就是2005年上線的格鬥類遊戲《地下城與勇士》、2011年上線的MOBA類遊戲《英雄聯盟》。

2013年工信部下發4G牌照,智能手機開始在國內大面積普及。4G的網絡速度是3G不可比擬的,同時智能手機也為手遊的發展提供了物理基礎,由此手遊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鵝廠上線的代表性手遊有《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等,鵝廠的遊戲實在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

其實以上提到的只是我們看到的前端現象,是結果性展示,但是鵝廠在後面為構建自己的遊戲帝國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相關人士做了如下統計:

企鵝帝國簡史(上)——騰訊從0到100的過往20年

(圖片源自網上相關人士整理)

這只是騰訊有關遊戲投資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有以86億美元收購芬蘭遊戲巨頭Supercell公司84.3%的股份等重磅操作。

鵝廠明顯不滿足只是做一個遊戲平臺,真正的遊戲帝國,還是要有自己的產品。從遊戲收入來說,騰訊是國內第一,唯一還能和騰訊掰手腕的只剩丁磊的網易了。

3、隱形的投資巨頭

2010年後,騰訊投資了非常多的公司,其中大多是劉熾平站在臺前作為主導。最近大家應該有聽說同程藝龍和美團準備在香港上市,這兩家公司最大的股東都是騰訊。

騰訊投資的公司已經上市的有閱文集團、眾安保險、在韓國上市的網石遊戲公司、紐交所上市的Sea和搜狗、易鑫集團、京東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公司。

那麼騰訊系未來可能上市的公司有哪些?

我們用手指頭列舉一下:正在準備上市的同程藝龍、美團、QQ音樂、B站、鬥魚、快手、貓眼微影、騰訊視頻、58同城等一系列公司我們都聽過或者使用過相關產品的公司,騰訊投資的公司當然不止這些,還有很多未來可能會出現上市公司的領域。

除此之外,騰訊參股的國內上市公司有掌趣科技、四維圖新、華誼兄弟、順網科技、海瀾之家等,同時也參與了中國聯通的混改、入股了特斯拉、投資了北美的Snap…

騰訊的投資類資產已經是公司佔比最大的一塊資產,超過了現金類資產和經營類資產,特別是投資的公司未來不斷上市,將帶來可觀的投資收益,鵝廠已經是赤果果的隱形投資巨頭。

除了社交及通信服務、網絡遊戲和投資,騰訊還廣泛涉及網絡廣告、視頻內容、音樂服務、支付相關服務、雲服務等一系列領域。

圍繞自身平臺,在不斷完善平臺的基礎之上,騰訊搭建了自己的生態系統,商業帝國已然慢慢成型,可能有一天我們的生活會高度依賴於鵝廠。

世界上最大的痛可能就是買了騰訊卻沒拿住。


注:

1、文中闡述的觀點及案例,僅用於研究探討,不作買賣推薦股票的依據。

2、撰寫此文,既是愛好,也是自己的知識梳理。歡迎各位專業人士前來糾錯斧正,也歡迎各位讀者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