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降噪,共奏人類與自然最美和諧音

7月1日上午6時47分,列車經過了“小鳥天堂”。按設計,拱形全封閉聲屏障能讓時速200公里的江湛鐵路的列車以“靜音模式”通過相距僅300米的小鳥天堂景區。從現場分貝儀顯示的數據來看,噪音值並沒有明顯的變化,仍在50分貝上下浮動。(7月2日 南方日報)

還記得著名作家巴金筆下的《鳥的天堂》嗎?原來,它的原型正是位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的“小鳥天堂”。這裡是全國最大的天然賞鳥樂園之一,島上棲息著夜鷺、池鷺、牛背鷺和小白鷺等40多種鳥類共3萬多隻鳥兒。距離“小鳥天堂”直線距離300米的地方,深茂鐵路高速動車組穿城而過,與以往不一樣是,這裡的動車卻跑得靜悄悄。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發展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鐵速度”,進境一日千里,面貌日新月異,而由此衍生的環保“後遺症”也開始慢慢凸現,引發了政府、社會、市場的共同關注。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補齊“生態環境短板”的一系列行動,讓全國人民深深共鳴於“綠水青山”的召喚。

這次鐵路也不例外,如何讓地方經濟發展與環保兼顧,這就考驗著鐵路的技術能力、長遠眼光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了保護小鳥天堂這一資源,鐵路部門不惜耗資1.87億元建成拱形全封閉聲屏障,還了小鳥一片天堂棲息地。

這不由得讓筆者想起了2006修建青藏鐵路時,為了不破壞野生藏羚羊的生活環境,鐵路儘可能採取了繞避開大型自然保護區的方案,尤其是在藏羚羊遷徙的必經之路時,鐵路特意設計了高架鐵路橋,雖然造價比一般鐵路貴的多,但是這足以給野生動物生活、遷徙和繁衍留出一條生命大通道。如今,江茂鐵路全封閉聲屏障再一次契合了這種環保理念,它將成為鐵路工程建築史上又一“生態典範”。

“留住小鳥天堂”的生態鐵路線,很環保很暖心。“一隻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我們的子孫後代是幸運的,他們能夠繼續親眼目睹84年前大文豪巴金所描繪的情景,如今,當高鐵快速駛過的時候,茂盛的榕樹依舊,小鳥歌聲依然甜美,唯一不同的是,小鳥天堂不遠處,多了一條“生態高鐵”,這正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最美圖畫,不是麼?(朱仲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