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革面 幣圈暴變

成名於英語課堂,走上幣圈“神壇”,一朝革面,引發幣圈暴變。

李笑來革面 幣圈暴變

昨夜23點左右,意猶未盡的球迷們為世界盃吶喊不遺餘力,他們不知道在遙遠的幣圈正在上演一出大戲,幣圈大佬李笑來的一段錄音在社交媒體上瘋傳,一時間,猶如打開了的潘多拉,無法停止。短短一小時之內,就有人將錄音整理成文字,劃了重點。清晨,已有人摘出其可取之處將其奉為“幣圈紅寶書”,對於靠英語培訓師成名的李笑來來說,傳道授業再熟悉不過,只是這一次大不相同,人性不小心擠兌了利益。

有人調侃:人人都知道套路了的路,怎麼走下去,菜園都變成了鹽鹼地,地主家都沒有餘糧了。

李笑來無意“放飛自我”,可“盒子”已開,老貓、neo、以太坊、Ripple、易理華、羅振宇、孫宇晨、趙長鵬等都被提及。英語老師給大家上了一堂大課,這些尚屬現象級的只是浮在表面,而那些有關於信任、金錢、朋友、利益、成長的因素若隱若現,冰冷、不寒而慄卻也分外真實。

共識崩塌

至此,行業鬧得沸沸揚揚的共識,都被李笑來攻破,做幣的想賺錢,價值投資不如忽悠韭菜達成共識。這個潛規則是真規則。比如李笑來的這句話,如果你隨波逐流的認為價值投資是對的,那你註定是一個平庸人物。

在此之前,信仰者認為區塊鏈是價值互聯網的基石,萬物互聯的萬物賬本,區塊鏈真的是一項戰略性的技術變革。區塊鏈是比特幣背後的核心技術,也是支撐比特幣的基礎架構。區塊鏈共識與比特幣共識不可分割。比特幣或其它區塊鏈幣最核心的問題是如何在多中心化的環境中達成共識。

李笑來革面 幣圈暴變

這些教育大眾的內容一點都沒有出現在錄音裡。我們都想問一句,當你已經掌握了這個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時,為什麼還要做其他事呢?

教科書式的尷尬

網紅效應帶來流量,流量保持影響力,讓社群成為變現渠道,環環相扣,套路得人心,細思極恐,當事人還能說什麼呢?

錢鍾書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我們聽到了真實的話,至於誰錄了音,大佬們如何回應,還有那麼重要麼。尷尬之外,人們也看到了某些可取之處。

比如,保持獨立思考,不隨波逐流,經營的過程要深挖護城河,構建核心競爭力,應用場景要有閉環等。

李笑來革面 幣圈暴變

李笑來革面 幣圈暴變

李笑來革面 幣圈暴變

李笑來革面 幣圈暴變

幣價影響 不一而足

“真正的熊市是共識的流失,價格起伏僅僅是表象。”這句話出自丹華資本的董事總經理 Dovey Wan。

大佬人設盡毀,失望者在社群紛紛淚奔。今天幣市幾乎全線下跌,暫時又在正常回調 。有業內人士分析,李笑來的錄音肯定是超級大利空,再加上幣安今天的緊急維護,利好的可能性不大。加上本月G20的監管框架要出臺,本月的情勢將不會太好。目前在6000附近的BTC之所以一直徘徊未跌破,有兩點,第一,從技術上來說有反彈的需求,持續的下跌中多頭積攢了力量,有反彈的需求。第二,目前的價格基本是挖礦成本價,所以這裡的支撐相對強大,所以在這裡糾結。

長期來說,今年如果沒有超級利好,想再回2萬塊基本是不可能的。 BTC基本可以代表幣市。目前李笑來的利空如果說體現在盤面上,那麼現在就是全部下跌了,還有可能繼續發酵。

也有長期觀察者認為,幣價漲跌受事件影響還談不上,幣價漲跌主要是由趨勢走向決定的。就像今天也不能排除12點後再反彈,起作用因素是資金力量強弱,外部消息只能藉著趨勢配合,反覆也是必然。

我們只能希望大家能學習人之所長,保持獨立思考,用理性做投資,不淪為被割的韭菜。

財富觀不盡相同

確切的時間無從談起,“幣圈首富”之名曾臨幸李笑來,昨晚的錄音中,他被問及賺錢的動力,除了好奇心使然,還透露了自己成長的經歷,他說自己曾在數學競賽中得獎,總是第一名的他不甘人後。但是這就是真實的嗎?

而在大洋彼岸的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卻難覓蹤影,按理說他能得到高於太多人的名利。

另一位以太坊的創始人V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談到自己對於財富的看法,財富增加對他的生活沒有太多變化,有錢的目的不是為了買大房子和豪車,而是希望擁有安全感。以太坊基金會獲得了足夠的資金,他可以安心經營多年。而且,他為一些前沿項目研究提供資金,給反瘧疾基金會、GiveDirectly和SENS等提供了捐款。

笑來往事

每個人的成長或多或少帶著歷史的烙印,李笑來何許人,長白山北麓延吉,相傳那是王爺貝勒們的“龍興之地”。延吉距中俄邊境60公里,向東30公里就是圖們江,過了圖們江,就是朝鮮。

李笑來就在延吉度過了青少年時光,一起的還有發小羅永浩。後來他們都在新東方做英語培訓講師而一起成名,就如他認為的,熊市也好,牛市也罷,他是不落幕的大網紅。英語教師成就了他。

此前的他,1989年,李笑來拿過東三省的計算機競賽冠軍。1994年,長春火車站附近的華正商鋪招商,李笑來簽了合同就跑回老家招商,一個寒假拿了2萬提成,之後做起了服裝批發生意。香港迴歸那年,李笑來掙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一百萬,不過沒來得及揮霍,父親就病倒了。錯綜複雜的事情讓他曾一度負債累累。

如果七年真是一輩子,那麼李笑來的前四輩子跟現在的年輕人一樣屌絲。

2011年之前,通過講課、賣書,李笑來攢下來三四百萬。此後,他的命運徹底逆襲。2011年,李笑來第一次從網絡上獲知關於比特幣的消息,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精英文化

在李笑來的生命中,羅永浩一定是不可忽略的一位,結識於少年,成名於新東方。而且據報道,去新東方講課是羅永浩的極力舉薦,才成就了後來這位“幣圈首富”。

功成名就的英語名師,成為社會精英文化的一部分自然無可厚非。在面對大眾的層面,從曾經被歡呼簇擁慣了的兩位精英身上,總是能找到一些共性的地方。

在某場錘子手機發佈會上,現場老羅曾哽咽地說了這句:“我想讓在場的朋友們知道一句話: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們賣了幾百幾千萬臺,撒比都在用我們的手機的時候,你要知道這個其實是給你們做的。”

從李笑來的錄音中,觸動大眾神經的依然是那種智商上的優勢感,信奉者眾,卻都淪為被別人割韭菜的撒比,被簇擁著的精英文化吹彈可破。

該不該人手一家交易所

目前,全球數字貨幣1604種,但交易所卻有11410家。儘管如此,還有新的交易所不斷湧現,按照李笑來的提醒,最好自己開一家交易所,這樣的話,交易所將會是未來利益和爭奪最慘烈的地方。

那麼,交易所什麼時候達到飽和?正值上萬家交易所大戰之際,他們的生存和競爭將會是怎樣的走向?

交易所新玩法不斷,但是一家創新,千家模仿,蜂擁而上,優勝略汰大概就是正解,如果沒有更好的解釋,時間就是最好的說明。

但是,幣圈神話不會停止,雖然它交織著太多的人性與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