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乾貨:高段位的人都會「全腦思維」

深度乾貨:高段位的人都會“全腦思維”

視覺中國

今天文章的封面圖來自奔馳的廣告,但內容跟奔馳沒什麼關係。

我想聊的是這張圖的內容。心理學上將我們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後腦兩個區域。它們分別代表了兩種認知思考的能力:邏輯和創造。

比如,當我在超市買菜的時候,看到一顆白菜2塊錢,三顆白菜5塊錢,腦子裡就開始計算買7顆白菜應該付多少錢。這時,是左腦在發揮作用。它掌管邏輯,計算,分析。

可當我走到博物館裡,看到牆上展出一幅莫奈的《日出》,腦海裡頓時浮現出晨霧籠罩的港口,若隱若現的小船,還有遠處依稀可見的吊車,想到一天的勞作即將開始,人們紛紛奔向了工作崗位,此時彷彿還聽到了遠方工廠的汽笛聲......這時,是右腦在發揮作用。它掌管感知,想象,創造。

左腦和右腦之間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一脈相承的。越是高段位的人,越能把左右腦綜合運用到極致平衡。這樣創造出來的東西,既蘊含了嚴謹的邏輯,又充滿了藝術的美感。例如:

莫扎特的音樂嚴格遵守了邏輯思維。如果將他的樂譜拆解開,會發現旋律和高潮的分佈非常有數學規律;

電影《盜夢空間》講述了一個邏輯上的遞歸嵌套問題。影片裡夢中夢的設定和IT 編程中的遞歸算法非常類似;

遊戲《紀念碑谷》中大量運用了數學上的“彭羅斯三角形”,這種利用參照物不同而產生的視覺差被廣泛運用在繪畫和街頭藝術的創作中。

音樂,電影,遊戲,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藝術形式,其內核都有一套嚴密完整的邏輯思維蘊含其中。我們不能說這些偉大的藝術創作,完全依靠了右腦的創意,而摒棄了左腦的邏輯。它們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這個道理在職場上同樣適用。

就好像我們上大學時會分文理科一樣,職場上同樣有左腦工作和右腦工作。那些需要進行復雜的數字運算、建模分析的行業,例如金融,保險精算,戰略諮詢等,就屬於左腦工作;而那些需要靈感和創意的行業,例如廣告,視覺設計,產品開發等,就屬於右腦工作。

想要在職場上實現個人價值的大幅提升,就要善於平衡左右腦的綜合運用,不能發生“偏科”。無論是哪種工作崗位,你既要學會做科學家,也要能夠做藝術家。這就是今天我要重點講的:

全腦思維。

它是一種高效的思考分析及輸出表達的過程。全腦思維要求我們充分調動起左右腦各自的優勢,做到:

凡是晦澀的東西,學會用生動的方式去表達;凡是創意的東西,必須有嚴謹的邏輯做支撐。

這是一項頂級稀缺的職場能力。大多數人若能把其中一項掌握熟練,就已經能取得很不錯的成就。但如果能把兩者做到兼得,那一定是前途無量。

那麼如何去鍛鍊全腦思維呢?今天分享3個方法,希望能給各位帶來一些啟示。

1. 刻意練習,用兩種視角解讀日常問題

所謂兩種視角,即左腦視角和右腦視角。對待同一個問題,我們既要學會嚴謹辯證地去看待,也要學會放飛自我地去看待。

例如早上上班時,百無聊賴的我在等紅燈,前面的車大排長隊。這時我估算了一下剩下路程中,還有幾個紅燈需要等待,每個紅燈大概會花費多久時間,那麼我就能計算出到達公司是幾點鐘。此時,我開啟的是左腦視角:

你看,等紅燈的短短几分鐘,就能完成兩種視角的切換。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小練習。實際上,很多事物我們都能這樣切換視角去看待。這麼做往往能帶給我們意料不到的思路與靈感。

比如一個做數據分析的人,面對一份汽車市場調研報告可能會解讀出:

國產車依然是性價比的最佳代表,在低價格區間裡深受經濟適用型消費者的喜愛。在他們的生活中,汽車的角色是“交通運輸工具”;進入中檔價格區間開始,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有了增長,隨著生活質量的升級對汽車的訴求也開始發生變化,向更高一級的“出行伴侶”邁進......

再比如,我現在和大家說“相對論”,如果用複雜的數學和物理模型來解釋,可能一天都講不清楚。但是愛因斯坦是怎麼描述相對論的呢?他說:

這就是一個構建連接點的過程。這個手法在偵探小說中非常常見。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就經常能夠根據對方手腕上的痕跡,推測出對方的職業和婚姻生活。只不過他都是在腦海裡已經構建好了邏輯連接點,所以當他跳過過程直接說出結果的時候,其他人都以為是異想天開。

掌握了連接點思維,對右腦強大的人來說是如虎添翼。因為它能讓你的想象和創作更合乎情理。當你用自己的創意去說服別人時也能更加胸有成竹,而不會碰到諸如“你憑什麼這麼想?”,“太天馬行空了!”等反對的情況。

換句話說,這是讓你的創意更加有邏輯。

鍛鍊這個思維,我們同樣可以藉助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來進行。比如最近世界盃德國總理默克爾並沒有前往俄羅斯觀看,這是為什麼呢?有人用段子來解釋:

雖然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但這同樣是一個構建連接點的過程,而不是直接告訴你“如果德國總理去俄國觀看世界盃,那麼美國就會和德國打貿易戰”。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想想在這個過程裡,有幾個連接點存在。

以上就是如何鍛鍊全腦思維的一些心得。最後總結一下今天的文章:全腦思維,是一項重要的思考分析及表達輸出能力。它要求我們既能夠做嚴謹的科學家,又能夠做創意的藝術家。

培養全腦思維的三個建議:

1.刻意練習,用左腦視角和右腦視角解讀日常問題;

2.善用比喻,把枯燥的東西講得有趣;

3.培養連接點思維,讓想象開始有邏輯;


高段位的HR都會使用i人事——中國首款智能HR管理軟件,想了解更多請百度搜索 i人事

深度乾貨:高段位的人都會“全腦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