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洋暴動武裝的發展歷程

蛟洋暴動武裝的發展歷程

6月25日,正值閩西四大暴動之一的蛟洋暴動90週年紀念日,我市在上杭縣蛟洋鎮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用簡

90年前的6月25日,在上杭蛟洋爆發的農民武裝暴動,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蛟洋農民為反抗壓迫而舉行的武裝暴動,它揭開了上杭武裝鬥爭的序幕,是閩西農民運動的偉大嘗試,也是閩西四大暴動之一。它不僅教育了幹部群眾,擴大了政治影響,也鍛鍊了地方黨組織,為以後建立閩西革命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特別是蛟洋暴動隊伍,由弱變強,由小變大,由農民武裝到地方紅軍繼而發展為正規紅軍,在閩西革命史上乃至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了光輝的一頁。

迂迴大山 堅持遊擊

蛟洋暴動雖然是正義的舉旗暴動,但又是被迫的,因準備不充分,沒有戰鬥經驗,加上敵我武器懸殊太大,致使暴動受挫,蛟洋村遭受一場大洗劫,房子被燒財產被搶。傅柏翠領導北四區農民武裝被迫退入山中,並對隊伍進行整編,組成一支130多人的精幹隊伍。傅柏翠稱這支新組建的武裝隊伍為“農民自衛軍”,進行短期整訓。活動在苧園、下郭車、洋稠一帶,打擊反動豪紳,提振隊伍士氣,並在實踐中不斷鼓勵暴動隊員不要怕,同敵人鬥到底,有飯大家吃,有屋大家住,使90%以上的隊員都堅定了信心,集中在附近山上,下定決心與敵人拼到底。7月上旬,暴動隊伍從苧園的森坑下山活動,在游魚壩、洋稠等村開展打土豪燒田契鬥爭,打擊土豪,分了田地,使暴動隊員信心大增,影響不斷擴大,隊伍也得到了迅速擴充,也積累了鬥爭經驗。

在短短的時間裡,傅柏翠領導的農民自衛軍發展到230多人,有槍200餘支,這支武裝隊伍,能打仗,會爬山,個個生龍活虎,為開展武裝鬥爭奠定了基礎。

輾轉閩西 壯大武裝

1928年7月15日,省委特派員王海萍主持召開閩西特委會議,宣佈成立閩西暴動委員會,王海萍為總指揮,張鼎丞、鄧子恢、傅柏翠為副總指揮。中旬,傅柏翠接到王海萍指示信,隨即率領武裝隊伍到永定去,以配合龍巖、永定武裝開闢新蘇區。王海萍把巖永杭的暴動武裝整編為閩西紅七軍第十七師,下轄3個團,龍巖白土和上杭蛟洋的武裝整編為五十五團,傅柏翠任團長,陳錦輝任黨代表。

五十五團成立後,中共龍巖縣委軍事部長陳品三從龍巖趕到五十五團駐地永定悠灣,請求傅柏翠率領隊伍支援後田農民,打擊軍閥陳國輝,奪取龍巖城。傅柏翠率團到達後田後,當地農民群眾手持刀槍當嚮導,立即圍剿了國民黨民團,摧毀了反動政權機關,並捕捉槍決了一名民憤極大、罪大惡極的大地主。8月6日,王海萍和傅柏翠又指揮三縣農民分成左右兩路進攻龍巖城,隊伍士氣高漲,隊伍發展也很快。龍巖城雖未攻下,但也鍛鍊了隊伍。之後,傅柏翠率部轉回永定,決定攻打坎市。

王海萍和傅柏翠率領的閩西三縣武裝開闢新蘇區的鬥爭,雖然沒有獲得較大的勝利,但是發動了群眾,增強了閩西人民的革命鬥爭信心,並有效地牽制了敵人,有力地保證了永定、溪南的分田鬥爭和蘇維埃建設。不久,根據中央軍委原定福建紅軍編為第二十師的計劃,決定將傅柏翠的五十五團與張鼎丞的五十七團合編為五十八團,團長張鼎丞、黨代表傅柏翠。五十八團成立後,閩西便有了一支比較正規的部隊。此後,傅柏翠緊密配合張鼎丞在金砂、溪南、大埠、湯湖等地開展游擊戰,發動農民武裝暴動,建立蘇維埃政權。

回師蛟洋 迎接紅軍

正當五十八團取得節節勝利之時,駐守上杭縣城的敵郭鳳鳴部派出重兵在地方民團的配合下,大舉進攻圍剿五十八團。為避敵鋒芒,特委決定分兵活動。張鼎丞率部向平和方向運動,傅柏翠則率領蛟洋的戰士返回北四區。

傅柏翠返回蛟洋後,靈活運用游擊戰術,拔堡壘、滅民團、除土劣,革命群眾無不拍手稱快。北四區各鄉村群眾看到傅柏翠先生又回來領導他們鬧革命了,十分高興,自發組織起來,為自己的部隊送糧送菜,而且日夜輪流放哨,那些處於地下秘密活動的革命同志也公開活動,北四區(蛟洋)、北五區(古田)連成一片,恢復了黨組織和農會,領導群眾抗租抗稅,同封建勢力作鬥爭。北二區(白砂)、北三區(華家),在傅柏翠領導的武裝鬥爭勝利的影響下,貧苦農民紛紛組織起來,燒燬田契,抗交地租,打擊豪紳地主。

1928年11月底,省委候補書記羅明趕到上杭蘇家坡,向北四區的黨員傳達了黨的“六大”精神,並根據省委和閩西特委的意見,確立了閩西鬥爭的總策略:就是爭取群眾,準備游擊戰爭,從小的鬥爭擴大黨的宣傳和影響,不斷鞏固群眾組織,以便發動第二次更大規模的武裝鬥爭。根據羅明同志的指示,傅柏翠挑選了30多名經過戰爭磨練的青壯年組編成一個紅軍教導隊,省委還派來了羅瑞卿(四川南充人,1927年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從事革命活動,建國後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秘書長等職)和曾省吾(湖南人,1929年初受組織派遣到閩西指導和訓練地方紅軍,同年9月在攻打上杭城時英勇犧牲)二人到蛟洋擔任軍事教官。這支教導隊成立後,一面加緊訓練,一面不斷奇襲敵人。經過幾次戰鬥的鍛鍊,使初建的紅軍教導隊日益壯大。

北四區整個區域連成一片,成了赤色世界。受北四區影響的四鄰各區鄉的農民都傾向革命,陸續派人到蛟洋與傅柏翠聯繫,在傅柏翠的指導下,這些區鄉逐步發展了秘密的革命組織,為後來的紅四軍入閩和全面武裝暴動,開展土地革命打下一定的基礎。

建立四縱 馳騁南北

在紅四軍二次入閩前,傅柏翠就接到閩西特委鄧子恢的信,要他迅速擴大武裝,準備成立紅軍五十九團。1929年5月21日,傅柏翠率領紅軍教導隊在北五區的苧園魷魚壩進行軍事訓練,接到毛澤東、朱德、劉安恭三人的聯名信,信的大意是:“紅四軍入閩部隊已到廟前,請今晚速來商酌有關事宜”。傅柏翠星夜兼程,立即趕往廟前,並向毛澤東簡要報告了他們掌握的地方情況。毛澤東也向傅柏翠交代了四項任務。

第二天凌晨,傅柏翠在苧園組織人民群眾熱烈歡迎紅四軍。迎接紅四軍後,傅柏翠遵照福建省委的指示和毛澤東的囑咐,把北四區各鄉村的武裝隊伍,組編為紅軍第五十九團,傅柏翠任團長,曾省吾任黨代表,羅瑞卿任參謀長。隨後,五十九團配合紅四軍二打龍巖城,再打白砂鍾銘清,取得了重大勝利。在上杭白砂,五十九團還協助紅四軍政治部做好俘虜兵的宣傳思想工作和紅四軍傷病員的安置工作。

白砂戰鬥後,紅四軍前委作出決定:部隊分兩路出發,一縱隊由林彪率領到才溪、通賢、南陽等地策動農民暴動,二、三縱隊到新泉,各縱隊在新泉會合,一方面進行整頓,一方面相機行動。

1929年7月中旬,傅柏翠率領紅五十九團到達新泉參加紅四軍整編。紅四軍官兵得到休整後,紅四軍軍部在新泉墟的背頭崗大草坪裡召開全軍軍人大會。朱德軍長傳達紅四軍前委的決定,宣佈成立紅四軍第四縱隊,縱隊下轄三個支隊,以上杭北四區(蛟洋)的武裝(即紅五十九團)為基礎,編為第七支隊,將永定武裝編為第八支隊,第九支隊暫缺。全縱隊共500多人,300多條槍。傅柏翠為縱隊司令員,張鼎丞為黨代表,李任予為政治部主任。這是由閩西子弟兵組成的第一支正規紅軍,蛟洋暴動武裝經過一年多的浴血奮戰,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紅四軍的一支主力。

出擊粵贛 聲威遠揚

1929年9月,朱德軍長在上杭縣委和閩西特委的要求和建議下,決定以全軍力量攻打尚被軍閥盧新銘匪部盤踞的上杭縣城,以消滅地方反動殘餘勢力,建立一縣或幾縣聯合的紅色政權。

攻克“鐵上杭”,使紅四軍的聲威日益擴大。打下上杭城後,紅軍主力出擊廣東東江,四縱隊留守上杭,此時縱隊司令員由胡少海(湖南省人,192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四軍二十九團團長)擔任,傅柏翠改任縱隊黨代表,此後傅柏翠都在後方搞地方工作,在蛟洋創辦“消費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和“生產合作社”。

1930年1月7日,朱德率領紅四軍一、三、四縱隊離開古田,揮戈贛南,開展新的鬥爭。四縱隊官兵經古田會議期間的整訓,面貌煥然一新。在戰鬥中,四縱隊裝備得到改善,人員擴大到800多人。此後,配合兄弟部隊,連克多城,打開了粵贛邊界的新局面。

6月初,紅四軍前委根據形勢的發展和中共閩西特委的建議,四縱隊返回閩西。閩西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為歡迎紅軍,在四縱隊路過的鄉村,到處張貼“歡迎四縱隊回老家” “歡迎百戰百勝的四縱隊”等標語。中旬,經閩西蘇維埃政府建議和紅四軍前委決定,四縱隊留守閩西,與紅十二軍第一縱隊和部分地方武裝合編成紅二十一軍,胡少海任軍長,鄧子恢任政治委員,陳正任政治部主任。全軍2000餘人,轄7個縱隊,其中第一縱隊是由原紅四軍第四縱隊第七支隊(蛟洋武裝)擴編而成。紅十二軍成立後,堅決徹底地肅清蘇區內的民團和土匪,以鞏固蘇維埃政權。

蛟洋暴動武裝在黨的領導下,由地方武裝發展成為正規紅軍,為創建閩西革命根據地乃至整個中央蘇區作出了貢獻。作為閩西“四大暴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蛟洋暴動同樣具有“福建土地革命之先聲”的重要意義,也同是老區人民“鬧革命走在前頭”的光輝典範。▋(作者單位為上杭縣委黨史研究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