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龍州獨特的邊境民族:泰族?傣族?還是長衣壯族?

那年獨自在沿邊公路是行走的時候,曾偶遇到過農氏三姐妹,她們一家曾說過,他們不是壯族,而是泰族,因為這個56個民族之外的族群,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

經查證,布傣(或布岱)人是一個只有17,000多人的小族群,聚居於中越邊境線中方一側的廣西龍州縣金龍鎮。20世紀50年代進行民族識別時,曾自報“苗族”、“彝族”,後來改報為“傣族”,1958年被定為僮族,1965年改為壯族,被看做南部壯族的重要支系。不過,布傣人一直自稱為“根託”(布傣話,意為“土人”)或“布傣”(傣人)。

金龍布傣人與龍州一帶其他壯族族群(如布儂)相比,有其獨特的文化特徵,即天琴與長袍黑衣。天琴是廣西龍州、寧明、憑祥一帶壯族最有特色的一種古老彈撥樂器,長75—120釐米不等,由琴桿、琴筒、絃軸、琴馬、琴絃組成,因其發音特點而被當地稱之“叮”或“鼎”,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其中以金龍布傣人的天琴最具特色。

金龍布傣人一年之中有好幾次群眾性的娛樂聚會,其中規模最大、最熱鬧、最隆重的,是“儂侗節”(又稱歌圩)。節日活動通常在空曠的田垌上舉行,但我沒有想到,同一個 民族,同一個鄉鎮,各村過節的時間竟然相隔如此的遙遠,像武聯村是正月初八,民建村正月初九,武聯村弘曹屯是正月初十,立醜村是正月十二,雙蒙村是正月十三,金龍鎮、橫羅村那橫屯是正月十四,越南高平省下朗縣是正月十五。

而板漏一帶,則是在六月十九,從細雨迷濛的春天,到陽光燦爛的夏季,這時間跨度不得了。

而且稱呼也不一樣,龍州電視臺的記者告訴我,這是“昆那節”,是當地泰人慶祝豐收的節日,但村民自己卻說這是“儂侗節。

不過,這個節大過春節,卻是不爭的事實。錯開日子的目的是為了讓各鄉各地的人都能聚在一起,以便互換信息,往來貿易,探親交友,聯絡感情。

在每年的這個節日裡,村裡的人都會拿出最好吃的東西,燒香祭祀,並舉辦歌圩,彈唱天琴,進行對歌、跳舞、舞獅、拋繡球等娛樂活動。

優美的黑色長衫,悅耳的天琴彈唱,膚白靚麗的美女,盡在這裡一一展現……

廣西龍州獨特的邊境民族:泰族?傣族?還是長衣壯族?

廣西龍州獨特的邊境民族:泰族?傣族?還是長衣壯族?

廣西龍州獨特的邊境民族:泰族?傣族?還是長衣壯族?

廣西龍州獨特的邊境民族:泰族?傣族?還是長衣壯族?

廣西龍州獨特的邊境民族:泰族?傣族?還是長衣壯族?

廣西龍州獨特的邊境民族:泰族?傣族?還是長衣壯族?

廣西龍州獨特的邊境民族:泰族?傣族?還是長衣壯族?

廣西龍州獨特的邊境民族:泰族?傣族?還是長衣壯族?

廣西龍州獨特的邊境民族:泰族?傣族?還是長衣壯族?

廣西龍州獨特的邊境民族:泰族?傣族?還是長衣壯族?

廣西龍州獨特的邊境民族:泰族?傣族?還是長衣壯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