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峯、侯勇對決

今年以來,諜戰劇逐漸遠離前兩年盛行的偶像風,漸漸迴歸演技派擔當主角的傳統搭配,誕生了不少頗受好評的作品,比如《風箏》《和平飯店》《愛國者》等。

不過,6日在北京衛視播出的《面具》,依舊讓人驚喜。同時,該劇也正在愛奇藝網絡獨播。

這部劇的豆瓣評分高達8.9,在國產劇中實為少見。不過,隨著打分人數的增長,這個分數還能否保持,且走且看。

祖峰、侯勇對決

一開始,該劇便直入主題,以沉寂十年、一朝被喚醒的軍統特務李春秋(祖峰飾)為核心,引出各條故事線,節奏緊湊,氣氛詭秘。

諜戰劇向來備受觀眾喜愛,源於其強情節的劇情設計、特殊的人物關係及充滿懸疑感的故事走向,也湧現了諸多經典作品,比如《潛伏》《懸崖》《黎明之前》等等。

不過,隨著此類型的長時間開發,諜戰劇要做出創新感是不易的,因此創作者基本都會自我為難,不論是將時間跨度壓縮得儘可能短,還是將地點設置在固定場所,抑或是一次次將主人公逼入絕境,在絕地反擊中給觀者快感。

祖峰、侯勇對決

《面具》整部劇時間跨度只有30天,每一集大概講述24小時內發生的故事,帶著天然的快節奏。除此之外,該劇如何保證兼具創新與品質呢?

諜戰+探案+層層身份迷局,懸疑感MAX

先從《面具》作為一部諜戰劇的基礎元素說起,該劇最突出的是將懸疑感貫穿始終。

這部劇以1948年剛剛解放的哈爾濱為故事背景,採用的是李春秋和公安幹警丁戰國(侯勇飾)雙雄對決的敘事方式。因此,基因裡便帶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試探的諜戰元素。

祖峰、侯勇對決

第一集便將這種緊張氣氛展現得淋漓盡致。喚醒李春秋的特務尹秋萍,忽然遇襲,陷入深度昏迷,李春秋作為法醫參與到案件中,小心翼翼地觀察丁戰國的辦案進程。邊檢查受害者身上的傷,邊推測案件發生的過程,同時還要用餘光觀察丁戰國,祖峰的表演,從一開始便精準讓人有代入感。

整部劇的前半部分,充斥著這種貓抓老鼠、老鼠想盡辦法掩飾的追逐戲,讓人跟著李春秋的經歷,心裡七上八下,想看他如何一次次化險為夷,懸疑感滿滿。

祖峰、侯勇對決

同時,主人公的身份設置,一個法醫,一個公安幹警,註定時不時會有案件發生。

這樣的設計,又讓這部劇擁有探案劇元素。

作為法醫,李春秋顯然是極為合格的,不僅可以準確判斷受害者身上的傷由什麼樣的器物造成,還可以就此推測出犯罪時的現場狀況。

作為公安幹警,丁戰國辦案賣力,儼然一個稱職的“刑偵大隊長”:推測犯案動機、重演犯罪過程、不放過任何細節、各種刑偵手段輪番上演…因此,才能做到一經搜查,就發現尹秋萍軍統女特工的身份,堪稱“神速”。

此後,丁戰國還會通過案發現場的腳印來鎖定嫌疑人,李春秋也因此成為他的獵物,兩人在相鬥相殺中,推進故事發展。

不過,若只是這樣的雙雄對決,未免少了一些神秘感。實際上,在這樣的表皮下,還隱藏著更深的迷局。演員侯勇在該劇開播發佈會上說,“前期李春秋是老鼠,丁戰國是貓。但隨著案情推動,大家會覺得有點不對勁,感覺每個人都有點問題。”

不論是主人公,還是配角,分不清哪個是絕對的好人,哪個是壞人。而在這樣帶有迷惑性的環境裡,觀者也能深切感受到新中國的成立,有多麼艱難。

諜戰劇的主人公是“人”嗎?這是個問題

創作伊始,《面具》便以求新為目標,不論是採用近年來少有的反特片元素,還是主人公的身份設計——國民黨軍統特務,都透露著主創對創新的訴求。

編劇王小槍表示,“到目前,其實諜戰手段基本都已寫盡了,什麼偷情報、臥底等等,所以要做出創新還是比較難的。這一次,我們選擇了不同的切入視角。李春秋一開始是軍統特務,但他手上並沒有普通老百姓的血債,所以選擇他做主人公,既可以與傳統以我方情報人員為主角的劇區分開,又不會招致觀眾反感。”

祖峰、侯勇對決

總製片人張海東、編劇王小槍

前期的李春秋,就像一隻小老鼠混跡在群貓中一樣,小心翼翼,稍不慎便會丟掉性命,同時還要面臨各種生活困境及中年危機,與傳統諜戰劇中地下黨堅持信仰破解危機的敘事方式有很大區別,也帶來了很多戲劇性。

除了切入視角,該劇將特工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來講故事。比起高揚旗幟的光輝,《面具》中的主人公李春秋更多了些人性。

被臨時通知撤離時,他問,“能帶上老婆孩子嗎?”

被分配暗殺任務後,他問,“幹完還回來嗎?”

祖峰、侯勇對決

除了特工身份,他還是個平靜生活了十年、捨不得妻兒的普通中年男人。他糾結、掙扎,卻又不得不做出選擇。這樣的選擇,不僅是使命,更是為了保護妻兒。

雙重身份設置,讓李春秋既柔軟又剛強:對待同為軍統特務的老孟的偷襲,毫不留情地反擊,再惡狠狠地告訴老孟“殺了我還會有別人來喚醒你”;對待將要別離的妻兒,他是溫柔甚至帶著點怯生生的感覺。這樣的處理,讓李春秋極有人味,讓人相信這是個真實存在過的人。

這裡想提一下劇中設定除夕夜撤退的意義。

編劇王小槍表示,“除夕夜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團圓的象徵,李春秋卻被迫與家人分離,這裡也有一定的象徵意義。”

不僅是李春秋,丁戰國、姚蘭(梅婷飾)、老孟、陳彬等同樣人味十足,散發出的是,是一個普通人對安穩生活的嚮往,極力想擺脫那種顛沛流離的特務生涯。

祖峰、侯勇對決

這就讓《面具》這部諜戰劇有了很多生活質感。同時,該劇還設置了與當下有所共鳴的一些議題,比如中年危機、婚姻中如何相處等。

李春秋囿於身份,無法同妻子姚蘭坦誠相待,這讓姚蘭在長期缺乏交流的婚姻中,逐漸感覺疲倦,以致做錯事。李春秋是後知後覺的。他的危機,既是時代和身份賦予他的,也是自我心理負擔造成的。

兩人的婚姻何去何從?在生命和尊嚴同時受挫的情況下,他又如何自處?這些看點,讓《面具》在燒腦、快節奏的諜戰情節中,多了一些煙火氣,頗具特色。

年代感、都市感皆有,皮相上乘

從更新的幾集看,這部劇的質感是毋庸置疑的。

場景、道具頗具時代感。《面具》劇組轉景五地,從海林、哈爾濱、瀋陽、旅順到常州,一直在尋找最適合的拍攝地。同時,搭建了數個室內場景,比如主人公的家、醫院等。

總製片人張海東舉例說明,“劇中主人公們的家,是那個年代很常見的俄式建築,但現在保存下來的已經不多了。我們找了很久的景,最後找到一個原本廢棄的紅樓建築,花費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清理建築垃圾,才還原成現在劇中的樣子。這都是為了保證劇中的時代感。”

祖峰、侯勇對決

此外,劇中的道具也年代感滿滿,從獨具特色的椅子、檯燈,到老式自行車、爐子等等,都能看出主創的用心。

體現得最為明顯的,應該是劇中人的服裝,比如共產黨人的蘇聯毛帽、軍大衣因當時條件所致,布料相對偏粗棉感;而國民黨人的毛呢、貂皮則做工精細,造型也相對時興。

祖峰、侯勇對決

公安幹警的棉衣是實打實的幾層棉花縫製,這也讓反季節拍攝的演員們“苦不堪言”,“我們這部劇是四個月的製作週期,為了搶雪景,劇組過完年直接向最荒僻的北方出發。但還是越拍越熱,後面的兩個月裡我們都是‘高溫穿棉襖’的拍攝狀態”,演員侯勇表示。

但從劇中呈現的效果來看,完全是一幅東北寒冬臘月的景象,一點也看不出演員正汗流浹背,這充分顯示了實力派演員的表演功力,以及他們將優秀作品呈現給觀眾的決心。

“全組有幾十輛車,不算人馬,飛機託運、火車、汽車,過程非常折騰。而且從從冬天拍到夏天,後期製作又做了五個月。這些,都是為了讓這部劇呈現出質感,該年代的地方年代,該有當年‘東方小莫斯科’都市感的地方也不能沒有,所幸,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總製片人張海東感慨。

祖峰、侯勇對決

全實力派演員陣容,迴歸諜戰劇戲劇創作規律

《面具》的一大看點,是劇中人物身份的層層假面,剝開一層偽裝,你以為已明瞭他的實際身份,事實上,這有可能是他的另一層偽裝。在這似真非真的貓鼠追逐中,自然帶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

而要將幾種不同身份之間的分寸感拿捏好,委實不易,因此,需要有很強角色塑造能力的實力派演員挑大樑。這才形成了《面具》如今集結祖峰、侯勇、梅婷、杜志國、句號、於明加等全實力派的演員陣容。

這也反推著驗證了今年來實力派演員擔綱諜戰劇主角的趨勢。

祖峰、侯勇對決

在總製片人張海東看來,這種趨勢是迴歸戲劇本質的表現,“我們並不排斥小鮮肉,但選演員最重要的是合適。現在的影視劇表現,越來越說明,觀眾並不單是看臉,他們更注重人物、故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了我們創作者回歸創作本質、尊重創作規律的勇氣。”

張海東坦言自己也有過掙扎,“一開始,不可否認市場比較傾向追求流量、話題、熱點,也有過一段浮躁期,但經過一番考量,我發現還是踏踏實實講一個故事,真實地還原它,到最後作為一個作品留下來的幾率才會高很多。我很慶幸關鍵時候做了調整,回到最初始的心態。”

【文/j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