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上躺著86億資金還急著上市,拼多多到底有多怕資本寒冬?

資本寒冬到來,拼多多顯然很緊張。如果二級市場持續不振,會進一步傳導至一級市場。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企業接下來融資變得尤為艱難,二是一級市場的投資人無法像以前那樣在二級市場獲得良好回報。

賬上躺著86億資金還急著上市,拼多多到底有多怕資本寒冬?

▲拼多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黃崢

作者 | 唐郡

獨角獸爭先上市正在變成一種潮流。

才3歲的社交電商黑馬拼多多,趕在7月前,向美國SEC提交招股說明書。雖然連年虧損,但拼多多賬上並不缺錢。市界(ID: newsseeker)注意到,截至今年3月31日,拼多多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金額高達86億元人民幣。

此次拼多多擬通過IPO最多籌集10億美元,預計IPO完成後,其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金額將達人民幣150億元左右。自2015年成立以來,拼多多累計虧損僅13億元(含期權支出),遠低於其龐大的現金儲備。

囤積上百億資金,拼多多到底想幹什麼?

電商黑馬拼多多

在招股書中,拼多多將自己描述成一個創新和快速發展的“新電子商務”平臺,為買家提供超值的商品和有趣的互動購物體驗。

拼多多誕生於2015年9月,此時的電子商務領域被普遍認為格局已定。但這家新生平臺卻瞄準三四線城市尚未被充分發掘的消費力量,通過開創性的“團隊購買”模式迅速打開局面,從巨頭割據的間隙殺出一條血路。

賬上躺著86億資金還急著上市,拼多多到底有多怕資本寒冬?

具體而言,拼多多鼓勵買家將產品信息通過社交網絡(微信和QQ)分享給家人、朋友或其他社交聯繫人,以便通過“團隊購買”的方式獲取更有優勢的產品價格。平臺本身則通過這種病毒營銷方式迅速積累其巨大的流量。

截至2017年底和2018年3月底,拼多多App平均月活躍用戶數分別為6500萬和1.03億。換言之,今年第一季度,其平均月活用戶增加了近4000萬。

多個大數據機構統計結果顯示,拼多多App的滲透率已超過京東,位列電商App品類第二,僅次於淘寶。

豐沛的流量帶來了高額成交。

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GMV(網站成交金額)分別為1412億元和662億元;移動平臺訂單總數分別達到43億和17億。

平臺則通過向商家提供服務獲得收入。招股書顯示,2016年,拼多多主要收入來源為商品銷售,即平臺直接向買家銷售商品。但由於商品定價過低,毛利率竟是負值。

2017年起,隨著成交量放大,拼多多開始轉型為商家提供在線市場服務,主要包括銷售廣告位和平臺服務佣金。

今年第一季度,平臺總收入高達13.85億元,是去年同期收入的37倍。

賬上躺著86億資金還急著上市,拼多多到底有多怕資本寒冬?

創始人黃崢在致股東信中說道,它(拼多多)的飛速增長表明它有著巨大的潛能和無限的未來的可能性。同時,他也承認,它畢竟只是一個三歲的小孩,身上還有著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和許多危險和挑戰。

實際上在近期,拼多多經歷了平臺商品涉黃涉暴、商家集體暴力維權等負面輿論,而平臺商品質量低劣、用戶粘性較低等問題一直為人詬病。

信中,黃崢將拼多多上市形容為“這麼早進入不可控的資本市場”。外界的疑慮也多聚焦在這一點,拼多多為何急於帶病上市?

年內瘋狂融資百億

黃崢在信中回應稱,拼多多“往後看3年、5年還是更長的時間上市其實沒實質區別”。他希望拼多多“所有的成長也應該為公眾所分享”。

儘管如此,外界更多將其上市的原因歸結於“急於融資”。

市界(ID: newsseeker)研究發現,“急於融資”並不是拼多多當下才有的狀態。縱觀其財務數據,公司賬面現金規模遠高於收入規模,且隨著後者的擴張持續增長。

賬上躺著86億資金還急著上市,拼多多到底有多怕資本寒冬?

數據顯示,2016年年末、2017年年末、2018年第一季度末,拼多多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分別為人民幣13.20億元、30.58億元、86.34億元。 同期,公司收入規模分別僅為5.05億元、17.44億元和13.85億元。

賬上躺著86億資金還急著上市,拼多多到底有多怕資本寒冬?

據招股書,這些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主要為銀行存款,來源則以股權融資為主。

天眼查數據顯示,拼多多至今公佈過4輪融資,其中,2016年公佈3輪,2018年公佈1輪。對照招股書來看,最近一次融資在今年第一季度完成,金額為55億元左右。

賬上躺著86億資金還急著上市,拼多多到底有多怕資本寒冬?

拼多多表示,迄今為止,上述股權融資得來的現金主要用於為公司經營和投資活動提供現金。

從現金流結構來看,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自2016年起持續為正,並不需要額外補貼;投資活動花費的現金在今年一季度達到頂峰,為8億元人民幣,佔公司現金餘額比重不到10%。

也就是說,在過去3年的經營中,儘管持續虧損,但拼多多積累了大量現金,可謂兵強馬壯。

本輪IPO中,拼多多預計最多將融資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6億元。如此一來,公司賬面現金規模將進一步增至150億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算上年初的融資和本輪IPO,拼多多僅在今年就將籌得超過110億元資金。

如此龐大的資金規模,它要用來幹什麼?這是我們接下來要重點討論的問題。

增長已達臨界點?

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銷售和營銷費用分別為16.90億元、21.44億元和12.17億元,佔同期總收入比例分別為79.3%、83.2%和92.3%。

該項支出佔比遠遠超過了平臺同期綜合毛利率,是其陷入虧損的主要原因。並且,該項支出佔比正在不斷攀升,說明拼多多正面臨較大的擴張壓力。

多方觀點認為,拼多多的用戶增長已到瓶頸,銷售和營銷費用大增是一個信號。

眾所周知,拼多多迅速擴張的過程中,騰訊系社交產品微信和QQ功不可沒。但依靠騰訊流量成長起來的平臺都有一個特點,從0到1億容易,再往上增長就比較困難。

拼多多當前平均月活躍用戶為1.03億,已經抵達這個臨界點。

事實上,從拼多多招股書長達40多頁的風險提示中,首當其衝就是增長風險。拼多多坦言,平臺無法保證未來能夠保持過去的增長率,增長可能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

不僅如此,淘寶和京東相繼推出對標拼多多的低定價產品,拼多多的價格優勢可能喪失。對此,其在風險提示中表達了對正在或即將面臨的激烈競爭的擔憂。

不少人士也指出,靠極低定價聚攏的用戶缺乏粘性,價格優勢喪失之後,這部分用戶很難留存;定價過低同樣會導致優質商家和商品很難在平臺上聚集,影響購買體驗。

囤積糧草,用戶拓寬護城河,是黃崢在考慮的問題。

拼多多表示,目前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以及未來從運營中獲得的現金流量,將足以滿足至少在未來12個月內預計的營運資本要求和資本支出。至於IPO募集的資金,拼多多打算將其用於業務拓展、技術研究和開發、補充運營資金及潛在的戰略投資和收購。

此外,或許還有來自宏觀層面的影響。2017年以來,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感受到陣陣寒意。一級市場融資事件大幅減少,二級市場股價跌落谷底,債務違約、質押爆倉頻現,更加觸目驚心。

賬上躺著86億資金還急著上市,拼多多到底有多怕資本寒冬?

如果二級市場持續不振,會進一步傳導至一級市場。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企業接下來融資變得尤為艱難,二是一級市場的投資人無法像以前那樣在二級市場獲得良好回報。

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早已不是新鮮事。以小米為例,上市前,其估值高達1000億美元。然而,最新消息稱,小米港股發售價格約17港元/股,整體估值約540億美元,縮水將近一半。

一切都指向一個詞:缺錢。無論擴張、轉型、還是“禦寒”,都需要資金。

此前在A股,但凡有一個能講好故事的公司,股價飆升,估值成幾何倍式增長,但最近投資者變聰明瞭,360、富士康都是例子。而拼多多要去的地方是”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在那片土地上,人們不相信美妙的故事,更願意看見能有多少現實的回報。

拼多多能否實現在資金上無縫銜接,為那片土地上的公眾分享成長,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