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復牌暴跌背後:死罪已免,活罪難逃

中興復牌暴跌背後:死罪已免,活罪難逃

14億美元的新增罰款,相當於中興公司2017年淨利潤的1.9倍、稅收支出的6.7倍、研發投入的7成,同時也相當於公司1997年上市以來累計實現歸母淨利潤的近4成。

中興復牌暴跌背後:死罪已免,活罪難逃

作者| 唐郡 甄祥晴

6月14日,中興通訊A股股價繼續跌停,總市值即將跌破千億。近二百多億元的資金排隊賣出,成交量卻少得可憐;H股股價經過13日一次性暴跌41.56%後,14日開盤不久雖然翻紅,但是全天仍然以下跌1.07%收盤。

被巨量賣盤鎖死的中興A股投資者們,只能端著這顆新款地雷,繼續眼巴巴地去數跌停板個數。

根據中興通訊6月12日晚間發佈的公告,公司與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達成了新的和解協議。中興通訊為此付出的代價將包括14億美元的鉅額處罰、30天內更換全部董事會成員和高管、為期10年的新拒絕令等。

簡而言之,中興通訊“死罪”將免,“活罪”難逃。

籌錢交罰單,活命成當務之急

6月13日晚間,中興通訊繼續發佈公告,稱公司將於6月29日召開股東大會審議包括向中國銀行申請300億元人民幣綜合授信額度、向國開行申請60億美元綜合授信額度、為中興香港中長期債務性融資提供金額不超過6億美元連帶責任擔保等議案。

這些計劃中的融資舉措,旨在解決中興通訊目前所面臨的資金壓力。畢竟,通過各方協調讓中興通訊“活下去”才是當務之急。

“活下去”的前提是先交14億美元罰單。

根據中興通訊與BIS達成的《替代的和解協議》,BIS將簽發為期10年(監察期)的“新拒絕令”。在中興通訊遵守包括繳納共計14億美元民事罰款等協議內容的前提下,新拒絕令在監察期內將被暫緩執行,並在監察期屆滿後予以豁免。

對於中興公司來說,14億美元是什麼概念?

根據中興通訊2017年財報,公司全年淨利潤45.7億元人民幣、稅收支出13.3億元、研發投入129.6億元。也就是說,1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89億元)相當於公司2017年淨利潤的1.9倍,稅收支出的6.7倍,研發投入的7成。

而自1997年上市以來,中興通訊累計實現歸母淨利潤247.9億元人民幣,即14億美元罰款也相當於公司上市以來累計歸母淨利潤的近4成(36%),損失慘重。

事實上,這還不包括中興與美方在2017年3月達成最初和解時,所支付的8.92億美元罰款。

連美國商務部在公告中也聲稱,中興事件是美國商務部罰款金額史上最多的案例。

據悉,中興通訊已經成立一個新和解協議執行小組,除了負責董事會與高管層重構之外,解決資金問題預計也是工作內容之一。

“死罪”將免,“活罪”更嚴苛

經過各方近2個月的艱難斡旋之後,“休克”56天的中興迎來“緩刑”的契機。然而,“中興事件”除了是美國商務部罰款金額史上最多案例之外,也是處罰最嚴厲的案例。

中興公司與BIS達成的新和解協議,雖然使得中興通訊免於“休克”,但是較之前的和解協議內容顯得更加嚴苛。

中興公司為此付出的代價除了14億美元的鉅額處罰之外,還包括定期內更換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全部董事會成員和高管、自費聘任一名獨立特別合規協調員、提交遵守美國出口管制法律的審計報告、進行廣泛的適用的出口管制培訓,以及為期10年的“新拒絕令”等。

這創下了BIS罰款史上最多、監察期史上最長、公司管理層幾乎全部撤換等史上之最,教訓慘痛。同樣讓中興通訊感到慘痛的還有來自資本市場的無情懲罰。

作為績優股,中興通訊一直以來備受機構投資者青睞。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59家基金公司(包括2支社保基金)的194支基金持有中興通訊A股股票,持倉合計超過1.8億股。其中,全國社保基金一零四組合和全國社保基金四零一組合分別位列公司第四和第六大股東,合計持倉近8000萬股。

隨著近期中興事件的起伏發展,陸續有多家基金公司多次下調中興通訊估值,下調幅度集中在2—4個跌停,其中中信保誠基金給出了20.04元/股的最低價。

6月13日,中興通訊A股、H股復牌後,股價如期大跌。

中興通訊A股開盤即一字跌停,兩百多億元的資金排隊賣出,成交量卻相對少得可憐;公司H股以16港元開盤,暴跌37.5%,當天收盤時跌幅擴大至41.56%,全天成交35.76億港元,換手率達到30.27%。

14日開盤,中興A股股價繼續趴在跌停板。H股股價由於經過6月13日一次性暴跌,14日早間開盤後迅速翻紅,全天卻仍然下跌1.07%

中興復牌暴跌背後:死罪已免,活罪難逃

▲截止6月14日中興股價走勢

戴罪之身的中興通訊,遭到投資者無情地拋棄,更多的散戶在各種平臺上發洩怒氣。

中興內部人士:不能再這麼被動

在公司“休克”56天以來,備受煎熬的還有中興公司眾多的員工。

“這56天裡,中興內部從上到下全體人員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參加合規化培訓。”中興內部人士嚴俊(化名)對市界(ID:newsseeker)表示,“培訓完畢還要參加考試。”

嚴俊已經在中興工作8年,此前負責技術工作,後轉型做市場服務。像他這樣的市場工作人員,近期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去和上下游客戶溝通,尋求客戶的理解,並爭取時間。

對技術懷有敬畏之心是嚴俊始終抱持的態度,經此變故之後,他的感受更加深刻。嚴俊預計,加大核心技術研發和加強合規體系建設會成為中興未來投入的重點方向,“我們要讓自己足夠強大,不能再這麼被動了!”

經此一劫,嚴俊反倒對中興的未來感到些許樂觀。傳遞樂觀的還包括一些機構。

一名券商通信行業分析師告訴市界(ID:newsseeker),“(處罰)對公司(後續)日常運營影響不大。後續做到合規就好了。”

中金公司也認為中興業績短期大幅波動可能性較低,維持對公司的推薦評級;中泰證券稱“浴火必將重生”;中信證券也稱“通信板塊的利空基本出清”。

利空如若出清,行業處境或許不會再壞。只是,“做”永遠比“說”要困難得多。

目前,半導體芯片類產品的國產替代能力還很有限。大多數公司從事與設計相關的業務,涉及製造業務的則相對較少。華創證券的研報就曾指出,中興對美產品依存度高,一些關鍵組件主要來自美國供應商,佔中興採購比例的30%-40%。

中興復牌暴跌背後:死罪已免,活罪難逃

賽迪顧問半導體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郭簡對市界(ID:newsseeker)表示:“研發更多的是實現從1到N,是根據現有知識做軟硬件開發;創新則需要完成從0到1的工作。在創新方面,絕大多數中國企業都非常弱。”

好在事情有弊就有利。郭簡認為,“中興事件肯定會對半導體行業產生很大影響,國家下一步肯定會重視半導體行業,國產替代將會加速推進。”

高層大換血,5G或成救命稻草

令嚴俊感到欣慰是,公司“休克”期間,員工工資照常發放,“一分沒少,而且獎金也照發。”在此期間,中興員工流失率和往年相比並沒有出現大幅變化。

只是,中興即將迎來一次高層大換血將是確鑿無疑。根據中興與BIS簽署的新和解協議,中興通訊須在30日內完成公司及全資子公司高管的重構。

為此,在中興通訊6月13日晚間發佈的公告中,宣佈將於6月29日召開2017年度股東大會,議程中包括審議修改《公司章程》及《董事會議事規則》有關條款、選舉非獨立董事、選舉獨立非執行董事的三項臨時提案。

此次股東大會擬提名錶決的5位非獨立董事候選人為李自學、李步青、顧軍營、諸為民、方榕,3位獨立非執行董事候選人為蔡曼莉、Yuming Bao(鮑毓明)、吳君棟。

從上述提名人簡歷可以發現,其中5位非獨立董事候選人皆有在上市公司控股股東中興新的股東、間接股東、參股公司中擔任高級職務的背景。

3位獨立非執行董事候選人具有豐富的財務、法律工作背景。其中70後候選人Yuming Bao(鮑毓明)具有中國律師資格與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師資格,曾任美國思科等跨國企業資深法律顧問。

有分析人士認為,要穩住中興目前的局面,需要從創業元老“老中興”中找人。董事長存在空降的可能,而諸為民當選總裁的可能性較大。1966年出生的諸為民是一位“老中興”,自1991年起在中興任職。

上述提名的董事會候選人針對性強,並且各有側重,能否受命於危難之際而不辱使命還有待觀察。

投行高盛的分析稱,由於現有客戶和供應商要求更苛刻的價格和付款條款,中興通訊境外市場壓力凸顯,不過公司仍將受益於中國5G市場的需求。

多數投行的研報都將中國5G市場需求視作中興通訊市場拓展的希望。中泰證券甚至認為“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中興仍然有充分的時間來恢復元氣”。

中興復牌暴跌背後:死罪已免,活罪難逃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中興展區

經此劫難的中興公司能否恢復元氣尚且不知,不過從上世紀80年代清一色進口設備壟斷的“七國八制”時代,艱難崛起的“巨大中華”(巨龍、大唐、中興、華為)四家本土企業,如今在國際市場算得上成功的畢竟只有中興、華為。

歷史不可假設,卻經常重演。對於中興公司來說,只有敬畏規則,才不會有“下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