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國選秀十五年之導師變遷記

文| 頭文字G

前幾天,《創造101》的導師胡彥斌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即將成為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新生的好消息,隨後從《創造101》“畢業”的孟美岐為胡彥斌送上祝賀和生日祝福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他的感謝。

深度|中國選秀十五年之導師變遷記

選秀結束後,“像朋友一樣相處”似乎成為現在選秀節目之外 “師生關係”的主題。然而圍繞國產選秀節目模式的改變,在國內選秀15年間選秀“師生”的關係也在發生著變化。

過去,在選秀節目裡,點評者和表演者分別被稱為評委、選手,而現在則說導師、學員,前者“親和力”不足,後者平等性有餘。如果將國產選秀走過的15年分為3個階段,那麼對應著每個階段節目形態的變化也有相應的挑選者與被挑選者關係的變化。

以“超女”“快男”為代表的1.0時代重視挑選,為市場選出合適的人才;以“好聲音”為代表的2.0時代則有了導師學員互選,公平性得到了增強,而到了以“偶練”“創造101”為代表的3.0時代,則有了養成的概念。 邊選邊培養的選秀規則的背後是市場競爭變激烈的本質體現,也是國產選秀綜藝變化的一個重點側寫。

深度|中國選秀十五年之導師變遷記

而與此同時,從選秀綜藝裡走出來的選手們,在當下也承擔起了選秀節目導師的重任,在與選手進行多樣的互動中,通過多維度的考察,為市場篩選出符合當下審美價值觀的偶像們。

1.0時代:只挑選,“少培養”

【代表:《超級女聲》《快樂男聲》《加油!好男兒》《我型我秀》等】

2004年,由《超級女聲》在國內引發的“選秀”概念當時引起了一定範圍的注意,而到了2005年,選秀的概念得到發酵後,選秀一時間成為全民娛樂的焦點。那時,選秀還只是停留在“選”的階段。

深度|中國選秀十五年之導師變遷記

從海選到20進10,10進8……再到全國總決賽,所用到的方式幾乎是“選手錶演、評委點評”的簡單模式,在這一過程中,評委與選手之間也因為這一簡單的節目模式而並沒有過多互動,即便節目的冠軍之夜,也只是循規蹈矩的走完一系列賽程安排,一切簡單、快速且乾脆。

節目之內,評委起到的作用基本是“就事論事”,彼此可互動的內容也有限,而偶有超出點評之外的舉動和過激言論,也會被用來當做節目的噱頭,最終贏得關注度的並非節目和選手而是評委。

深度|中國選秀十五年之導師變遷記

節目之外,選手們想獲得好成績和進軍好名次,除了粉絲的短信投票外,只有靠自己摸索和練習,換言之,評委在節目之外幾乎不會對選手的練習有過多的培訓。

另外,從評委和選手這樣的名稱上,也能看到處於萌芽階段選秀在對待挑選者和被選者的關係上持有的還是謹慎嚴肅的態度。

深度|中國選秀十五年之導師變遷記

這一時期,評委與選手的關係一方面受到選秀節目模式有待進一步研發的影響,也就是簡單的節目模式能帶給彼此的互動性並不多,節目專注的是“選“而對選之外的事關照並不多;另一方面,評委和學員的關係受到樂壇“老帶新”的傳統觀念影響,前輩的權威性在這層關係中佔了主導,“青歌賽“如此,“超女”“快男”亦如此。

2.0時代:導師學員互選

【代表:《中國好聲音》《中國新歌聲》等】

在國內選秀經過七年之癢後,《中國好聲音》的異軍突起贏得了收視率也獲得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關注,而節目學員與導師互選的音樂節目在國內也成為了“超女”“快男”之後,一種新型的選秀節目。

除了導師不能“以貌取人”只能“以聲取人”外,更重要的是這一類節目在評委與選手的關係上有了進一步的改變。首先,最明顯的地方在於名稱的更改,不再稱評委和選手,取而代之的是導師和學員的說法。其次,導師與學員的關係也成為了節目模式革新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

深度|中國選秀十五年之導師變遷記

早期的選秀節目中,評委處於較為強勢的地位,選手晉級除了要表現優秀外還需要“投其所好”,面對評委的毒舌也只是選擇接受,在整個環節中處於被動。 這種被動的情況在《中國好聲音》中得到了改變:化被動為主動。節目中,評委成了導師,選手成了學員,這樣賦予了參與者更多平等權,而沒有了以前被評為“凌駕”的感覺。

另外,選手也擁有了可以與導師互選的權利。四位導師同時轉身選擇參與者,參與者擁有反選權,可以選擇其中一位作為自己的導師。為了中意的將參與者招致麾下,此時導師們就得通過各種方式展現自己的能力吸引參與者,這些不同以往的電視節目製作的程序設計,都使得選秀節目本該擁有的公平性、親民性得到了最大化的體現。

深度|中國選秀十五年之導師變遷記

更為重要的是,節目打造出來的導師與學員間這種平等師生關係,也使得參與者與評價者能夠形成一個整體,彼此間的紐帶不在被割裂,互動性得到了增強。

深度|中國選秀十五年之導師變遷記

導師、學員互選成功後,節目之外,導師會對學員進行專業的執導,將學員的特點發揮最大,將其短板想辦法彌補;而在比賽時,導師也會成為戰隊的軍師,選擇更為合適的人選與其他導師戰隊的學員應戰PK,一個學員代表著導師也代表著一整個戰隊,有種“一榮俱榮”的既視感。

深度|中國選秀十五年之導師變遷記

在這個時期,選秀節目的玩法在變多樣的同時,評委和選手變身為導師和學員的做法也是使得節目變得更加親民化和有代入感。

3.0時代:從挑到教,從選到帶

【代表:《蜜蜂少女隊》《天生是優我》《偶像練習生》《創造101》《明日之子2》等】

在選秀綜藝走到第十四個年頭時,韓國流行的偶像養成類選秀成了國內在找尋此類綜藝新出口時的專寵。尤其是在今年,隨著《偶像練習生》《創造101》這樣兩檔節目的熱播,養成類選秀成為時下最為熱門的節目形式。

深度|中國選秀十五年之導師變遷記

節目中,除了有學員之間一言不合就開始battle的衝突外,更有導師從評委到藝術課教師再到學員朋友等三重身份轉變的表現,導師和學員的關係也隨著導師身份的轉變而發生著變化,這點也是節目模式革新的一種體現。

例如,在《創造101》裡,張傑、陳嘉樺、胡彥斌、羅志祥、王一博五位導師和女團發起人黃子韜不僅要在節目中選出符合出道條件的女孩,更要在每期展示訓練成果前,給予這些選手藝術課程的指導;

深度|中國選秀十五年之導師變遷記

節目之外,他們又變成這些心懷夢想的學員們做人做事的開蒙者,教他們在娛樂圈的生存法則,讓這種選秀不再是一種一錘定音的挑選,而是一種不斷成長的展現;將日常生活中,老師與學生的關係移植到節目中,對應到導師和學員的關係上,也顯得節目親民無距離感;而學員與導師、學員與學員之間的小摩擦小衝突,又會使得節目更具真實感。

另外,從選秀節目走出來的明星偶像們,也嘗試經歷了從學員到導師變化,試圖通過自己的經驗積累和對市場的觀察,去選擇時下粉絲青睞的偶像。比如,《明日之子》第二季的導師李宇春和華晨宇,兩者均來自過內選秀綜藝的引領者,既有從普通人到選秀冠軍的經歷,也有入行數年的經驗積累,因此在這樣一檔選秀節目裡擔任導師,也能更多的贏得從學員到觀眾的信賴;

深度|中國選秀十五年之導師變遷記

在人人追求事事平等的今天,導師與學員趨於平等化的關係,也使得學員能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關注,畢竟平等化能帶來與導師更多的互動機會,進而關注度也自然會得到相應提升,這對於節目和學員的宣傳都是利好。

深度|中國選秀十五年之導師變遷記

有意思的是,華晨宇作為李宇春當評委的2013年《快樂男聲》的選手,可以說是被李宇春“選”出來的冠軍,導師與選手學員同在一檔新節目裡擔任選秀導師,“學員”會比“導師”要求更嚴、審美更獨特嗎?值得期待。

可以明確的是從2003年到2018年,十五年間,選秀主戰場從電視轉向視頻網站的同時,導師邀請套路也在發生著變化:從功能優先轉變成流量優先,然後再是功能優先。這一變化也意味著吸引觀眾的不僅僅只是節目形式和內容了,偶像型導師在節目中的表現以及他們與學員的互動也在潛移默化之間,影響著觀眾對一檔節目的評判。

深度|中國選秀十五年之導師變遷記

導師與學員的關係作為藝人經紀、粉絲經濟等娛樂產業鏈上的關鍵,的確已經成為打造新人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選擇,和成為塑造明星事業版圖的重要路徑。

當8090後選秀明星已經進入導師席位時,證明了中國選秀綜藝迎來了一個很微妙的結構性變化:這批導師挑選出來的“明日之子”們,將是比他們更加年輕的一代;同時這也意味著中國選秀又將迎來新局面:一批批95後00後偶像,正在製造中……

深度|中國選秀十五年之導師變遷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