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我開炮」的王成來自起義部隊,「六十熊」變鐵血「五十勇」

從1950年開始,志願軍先後有27個軍入朝參戰。其中有支部隊與眾不同,它由國軍第60軍改編而成,當年在東北戰場因表現不佳被稱為“六十熊”。誰曾想,改編為我軍第50軍後,竟爆發驚人的戰鬥力,成為赫赫有名的“五十勇”!

1.戰場改編,整訓後煥然一新

“向我開炮”的王成來自起義部隊,“六十熊”變鐵血“五十勇”

圖:曾澤生

50軍的前身是滇系國軍第60軍,主要是由雲南子弟兵組成的部隊。抗戰勝利後,被蔣調往東北。因軍紀渙散、戰場表現不佳,60軍在東北被稱為“六十熊”。1948年,在我軍強大的冬季攻勢下,60軍困守長春。10月,軍長曾澤生率眾起義,60軍被改編為我軍第50軍,下轄148、149和150三個師。

“向我開炮”的王成來自起義部隊,“六十熊”變鐵血“五十勇”

圖:解放成都戰役

50軍成立後,我軍對這支部隊進行了整訓,建立各種制度,健全各級組織,開展訴苦運動。經過脫胎換骨式的改造,50軍面貌煥然一新。1949年,曾澤生奉命率部南下作戰,取得首戰鄂西的勝利,俘虜國軍7000多人。後隨劉鄧進軍四川,參加瞭解放成都戰役,繳獲敵軍大批武器彈藥。

2.首次入朝立下赫赫戰功

抗美援朝戰爭中,50軍和38、39軍等部首批入朝參戰,先後參加了第一至四次戰役,立下赫赫戰功(全殲英軍坦克營,最先攻入漢城,在漢江以南頂住美軍反攻),打出了國威軍威,上上下下刮目相看。

“向我開炮”的王成來自起義部隊,“六十熊”變鐵血“五十勇”

圖:第三次戰役形勢圖

1951年初,志願軍在第三次戰役中轉入追擊作戰,50軍149師奉命向高陽方向追擊,很快佔領陣地,堵住了英軍皇家坦克營退路。一場“人車大戰”隨即展開。由於我軍裝備落後,沒有專門的反坦克武器,只能通過炸藥包、爆破筒和手榴彈等打炸坦克。但這難不倒149師官兵,經3個多小時激戰,最終全殲英軍坦克營,斃傷俘敵690多人。

“向我開炮”的王成來自起義部隊,“六十熊”變鐵血“五十勇”

圖:被俘虜的英軍

在第四次戰役中,50軍貫徹“西頂東放”方針,奉命在漢江以南(西線)阻擊敵人的主要進攻,為我軍主力完成整補爭取時間。面對極端困難的情況,50軍在軍長曾澤生指揮下,依託防禦陣地頑強阻擊,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硬是以劣勢裝備頂住了敵人50個日日夜夜的攻擊。

“向我開炮”的王成來自起義部隊,“六十熊”變鐵血“五十勇”

圖:電影《英雄兒女》中的王成

位於漢城南邊的修理山,被美軍稱為“血嶺”。當年為奪控這扼“京釜國道”咽喉的要點,50軍第148師444團與敵人在這裡展開血戰。在敵我兵器對比懸殊(30:1)的情況下,堅守“血嶺”10晝夜,頂住了美軍第25師的輪番攻擊,受到志願軍通令表彰。

電影《英雄兒女》中的王成,原型就來自該團2連的機槍手王英:為了守住陣地,抱著炸藥包衝進敵群,高喊“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3.第二次入朝擔任海岸防禦,陸空協同收復眾多島嶼

第四次戰役後,50軍回國休整補充。同年7月,他們第二次赴朝,主要擔負西海岸防禦任務,防止“仁川登陸”重演。當時,有千餘敵人盤踞的大小和島、段島等沿海島嶼,不僅刺探我軍軍情,還威脅我後方安全。

“向我開炮”的王成來自起義部隊,“六十熊”變鐵血“五十勇”

圖:參加轟炸大和島的空軍

為拔掉這顆“釘子”,1951年10月,50軍奉命執行渡海攻島任務,在我空軍和地面炮兵支援下,一舉攻佔敵人盤踞的大、小和島等諸多島嶼,首創我軍陸空協同作戰先例。

點擊“瞭解更多”進入“兵說軍迷裝”,總有你喜歡的軍旅用品。有情懷,還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