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探春遠嫁,關鍵時候王熙鳳爲什麼拉著趙姨娘不讓兩人說話?

小卡的音樂

探春遠嫁,鳳姐兒拉住趙姨娘是八七版電視劇中的設定。


《紅樓夢》後四十回,關於探春遠嫁,趙姨娘寫的非常不堪,說她聽說探春遠嫁後歡喜起來,巴不得探春像迎春一樣,有一個壞丈夫。又覺得探春在自己和賈環不能借光,都是探春擋在前頭,探春就應該越不好她才稱意。

這是完全不對的。我們知道,探春雖然對趙姨娘確實不親。但還是顧念母女情誼的。趙姨娘也時常在探春那裡走動。所以八七版電視劇就安排了探春遠嫁,趙姨娘和探春之間感人的情感戲。虎毒不食子,這是人性起碼的表現。


探春遠嫁,據考證是和親的一種,嫁給了國外王室。在送別的場合,所有人都應該恪守禮節的。這屬於外交禮儀。趙姨娘在那樣的場合,情感外露,萬一做出失禮的事是不得了得。所以賈家應該安排了王熙鳳特別“照顧”她。也就是讓她注意言行。而趙姨娘對王熙鳳畏之如虎,自然是最合適的。


探春在遠嫁之前,是有安排和趙姨娘辭行的。電視劇這一段描寫的很煽情,母女二人,在最後關頭達成了徹底的和解。不是不愛你,而是這樣一個家族,最好的保護就是我有足夠的實力,可以保護你。

探春遠嫁,是一個悲劇。就像曲子唱的:從此分兩地,各自保平安。

探春這麼出色的一個女孩子,恨不生成一個男兒,沒有一番作為。最後為了家族,犧牲了自己。從此與家人天各一方,雖說極可能做了王妃。到底“山高路遠,休把兒牽念”!


君箋雅侃紅樓

探春出嫁去外海和番,在江邊賈家一行人為她送行,哭地最厲害最傷心的不是王夫人,而是趙姨娘,相反,王夫人雖也悲切,可是臉上表現比較淡定,沒有表露出自己的感情。

程高本後四十回寫趙姨娘得知彈出遠嫁海外,甚至幸災樂禍,嘲笑探春真的得了個“貴婿”。趙姨娘在書中,雖然被刻畫成一個很沒品的女人,為此探春時時要和她劃清界限。在我讀《紅樓夢》的感覺是,實際上趙姨娘跟探春私下關係還是不錯,也經常走動,書中有一回說趙姨娘去看黛玉,黛玉知道她剛從探春那裡出來,順道過來看自己,但是黛玉沒有點破,這就說明趙姨娘經常性的回去探春那裡,如果關係不好,不會經常走動。而87版《紅樓夢》中,探春出家門前,跟趙姨娘抱在一起痛哭,也終於喊了一聲“娘”,應該說是比較符合曹公原意的。



所以,探春出嫁,作為母親的趙姨娘,內心的不捨,悲痛是超過賈府任何一個人。她眼見探春從此一去不復返,忍不住要哭著跑下去卻被王熙鳳拉住了,這很真實地反應了一個母親內心真實情感。


在這種盛大的送親場面,不進有賈府上下人,還有皇帝派來的王公大臣以及貴妃。王熙鳳拉著趙姨娘不讓她和探春說話,原因有兩點。其一,趙姨娘的身份太低,這種場合輪不到她,而且探春此時身份是南安太妃義女,是代表皇家出使和親;其二,也可能是照顧探春庶出的身份。探春名義上的父母親是賈政和王夫人,趙姨娘算什麼,她在賈府只能算半個主子,王熙鳳當然要拉著她。


小堃讀

題主的問題應該是針對87“原創”結局中的“探春遠嫁”。
探春遠嫁~是87“原創”結局號稱最成功的一場戲,或者說是唯一比較完整的一場戲。

探春與趙姨娘母女兩人終於在分別之前真情流露,探春辭行趙姨娘給了自己親孃一個大大的擁抱。電視劇這一段很煽情、也很西化呀!


在最後送親時刻這樣正式的大場面中,鳳姐拉住趙姨娘當然是阻止她亂說亂動壞了規矩。這應該是87編劇自我感覺良好的一個“原創”細節設計吧?

其實趙姨娘除了在自己的兒女面前,或者比自己更低賤的小丫頭子面前撒一下野,平時在賈母、賈政、王夫人、鳳姐面前都是很老實、很規矩的。

探春遠嫁最後送親,南安太妃、賈母、王夫人等都在儀式相當正式,況且之前探春已經跟趙姨娘辭行“激情擁抱”過了。這個戲劇最高潮巳經過去,再來一個鳳姐拉住趙姨娘不讓她從送親的隊伍衝出去跟探春講話,實際上這個情節設計是畫蛇添足。


其實適當表現一下趙姨娘在送親隊伍中的落寞孤寂和傷心難過,與探春之前辭行趙姨娘的場面相呼應可能會更恰當一些。

個人認為,形式收斂一些可能更有感情上的衝擊力,把圖1鳳姐拉住趙姨娘的鏡頭減掉會更好。

之前探春向趙姨娘辭行的時候,感情表現得更收斂、更壓抑也未必就不好。

探春與趙姨娘的一個大擁抱其實跟黛玉進府的賈母和黛玉祖孫相擁是重複的,這樣效果未必好,畢竟中國人至今都未必會用西式大擁抱來表達感情。

還有釵黛和解時,寶釵、黛玉一人手裡捏著一條玫瑰紅手絹、彼此雙手搭肩轉了一圈又一圈,感覺和像是八十年代國企工人俱樂部裡跳交誼舞的兩個小姐妹。

其實87真是被“改造”得很“現代化”的一版,偏偏有人打著請了二十多位“老專家”的旗號稱87“無法超越”曹雪芹原意云云。

唉……


阿丹151014015

因為,探春是作為南安太妃的女兒去和親的。

畢竟,朝廷打敗了要和親,你不派個公主,起碼也得派個郡主吧。就挑南安太妃的女兒了,至於你是親的,撿的,還是認的,朝廷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對外宣稱,你必須是太妃的嫡親女兒。


同樣,太妃向賈府要女兒,那也得要個相貌俊俏,才華橫溢,更重要的是出身高貴的人吧。所以這人必須是賈政、賈赦的嫡女。就算太妃對探春的身世心知肚明,但你對外宣稱得是王夫人或邢夫人的女兒。不然,你讓個奴婢生的女兒和親去,太妃在皇帝那也交不了差啊。

所以,如果讓人知道探春原來是趙姨娘的女兒,那就是王夫人欺騙南安太妃,南安太妃欺騙皇帝,皇帝欺騙外國,後果很嚴重。立馬給賈府帶來滅頂之災也不一定

因此,王熙鳳務必要阻止母女交流。畢竟是親生骨肉,這一別估計永不再見,很容易真情流露,讓人看出端倪。

另外吐槽一下電視劇裡探春遠嫁這段,感人是感人,但是太不合理。

首先,讓賈府的人出現,她們都滿臉悲傷,還有人哭哭啼啼的;反觀南安太妃,滿面春風,一點傷感沒有。這讓誰也覺得不對勁。如果賈府再有人控制不住感情,女兒孃的叫起來,那更砸鍋。

再者,探春現在身份是郡主(甚至可能是公主),她的孃家是南安王府,你們賈府的人站一排來幹什麼。公主出嫁用得著你們這麼多人湊熱鬧?漢唐用宮女假扮公主和親的,也沒見人性化到邀請宮女家人來送別。

推測原著中真實的情況應該是:賈府提前給探春送別,趙姨娘探春母女二人冰釋前嫌,趙姨娘泣不成聲,探春一聲娘跪到她懷裡。


待我施為地煞變

那個年代沒有飛機火車,生離和死別一樣,幾乎一輩子見不到了,探春是作為南安太妃女兒的身份去和親的,趙姨娘平常就沒眼力見,這時候一悲痛激動很容易說錯話,不說南安太妃怪罪,還有對方接親使者在場,一句話說錯就可能造成和親失敗,那是殺頭大罪啊。王熙鳳作為賈府管家奶奶,她此時必須照看著點。



趙姨娘是沒腦子的渾貨,王熙鳳不攔著點,有可能禍從口出。無論是不是87版電視劇安排的,趙姨娘平時再怎麼罵著自己的女兒,作為探春親孃,自己身上掉下來的骨肉,在身邊時覺得可恨,一旦失去方才想到這個女兒的百般好處,悲痛欲絕也是人之常情。趙姨娘原本素質不高、在賈府都是張嘴就來、屬於典型沒腦子的貨,這個女兒從此連罵都沒得罵了,心裡悲痛異常有可能說出什麼大逆不道的話,或是抖摟出探春不是南安太妃女兒的話,造成和親不成功,可能影響邊疆安定,那賈府就犯了殺頭大罪了。



王熙鳳是賈府管家奶奶,只有她拉著趙姨娘才是最合適的,如若她不拉著,趙姨娘犯下大錯她也無法向賈府長輩們交代。趙姨娘的悲痛原本是真的,可是王熙鳳此時也不是壞人,她深知趙姨娘本性,這個時候男人去拉、或者比趙姨娘尊貴的夫人們去拉、或未出閣的姑娘家去拉都不合適,能下手去拉的只能是媳婦一輩的,李紈是個寡婦這種場合肯定不適合出現的,王熙鳳的身份最合適,而且她又是賈府管家奶奶,不要說家裡長輩安排,她自己就應該有這個眼力見去拉著,免得出事她也無法交代。



探春和親遠嫁蠻夷之地是悲慘之事,可也為皇上平定遠疆起到關鍵作用,為賈府在朝廷記了一次大功,鳳冠霞帔出行的關鍵時刻是不能出狀況的。探春是賈府唯一繼承鐘鼎之家政治和管理才幹的子女,她姿態顧盼神飛、讓人見之忘俗,是賈府除賈元春之外,最得意的女孩了,也因此被南安太妃相中,開啟了遠嫁和親的悲慘命運序幕。在遠嫁出行的時刻,敏探春知道事已成定局,這是她為賈府做的最後一件大事。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她生於末世運偏消,只能把骨肉家園齊拋閃,像個大丈夫一樣堅定走向未知前途,這時候她心中縱有千分委屈萬分悲痛,也無法表達,只能告爹孃,休把兒懸念。



最後,王熙鳳這個人有很多優點的,做人做事手段極其高明,而且很有頭腦威望,趙姨娘幾次被她罵的不敢吱聲。她下手拉,趙姨娘再潑皮,也是忌憚她的。正所謂一物降一物,有王熙鳳在身邊,趙姨娘那個不清醒的腦殼子能稍微正常一點,王熙鳳不讓她說話也是為她好,儘管她悲痛欲絕,此時也不能表現太過。


行走在加拿大的文青

賈探春是《紅樓夢》中的人物,賈政與妾趙姨娘所生。她精明能幹,有心機,能決斷,連王夫人與鳳姐都讓她幾分,有" 玫瑰花"之諢名。她的封建等級觀念特別強烈,所以對處於婢妾地位的生母趙姨娘輕蔑厭惡。她也是海棠詩社的發起者,別號蕉下客,居於大觀園中的秋爽齋,為人精明能幹,擅長書法,從十二釵的判詞中: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探春出嫁前其實非常看不起自己的生母趙姨娘,但是在其將要遠嫁時,其實非常舍不的,畢竟在當時,嫁了那麼遠的地方,估計再見一年就更難了,在加上迎春的悲慘前鑑,也更讓她不捨和留戀。

在探春出嫁的時候,趙姨娘去送她,但是當時鳳姐拉著她,不讓他們說話。

原因有二:

1探春是作為安南太妃的女兒去和親的。其本來的身份畢竟要掩飾。

2、趙姨娘的身份太低了,畢竟在這樣的場合中,探春代表國家遠嫁和親,怎麼說也不會跟一個大臣的妾室有什麼瓜葛,這樣於理不合。還有在鳳姐看來,趙姨娘是一個不分輕重的人,如果發生什麼意想不到的意外,就不好收拾了。

在當時的社會中,女子的地位低下,封建禮教太過苛刻,像探春這樣的女子尚且被命運安排,更惶論他人。


長安古意

此時的探春已被南安太妃認作女兒,探春以公主身份遠嫁,這種情況下別說是趙姨娘了,就是嫡母王夫人、祖母賈母都不能逾越禮制再去跟探春道別了。王熙鳳拉住趙姨娘是沒錯的。

這場戲也是眾多87粉十分喜歡的一段,每個人物的演繹合情合理,細節決定成敗,感人至深的一場探春遠嫁。






夏雨229471023

這個話題一看就是根據八七版紅樓而來的。(紅樓未完,曹公尚未寫到探春遠嫁)

現在讀《紅樓夢》的分為兩類人——一類人是真真曹公粉,只看前八十回也只研究前八十回,另一類人就是也看高鶚續寫的了。

如果細分的話,還有兩類人——一類呢八七鐵桿粉,對於紅樓的瞭解全在八七,另一類就是信脂硯齋了。

我呢,是隻看前八十回的紅迷,也愛八七,也看脂硯齋評論。

八七紅樓是經典,非常具有匠心的電視劇。曹公增刪五次,批閱十載,嘔心瀝血十年一部鴻篇鉅製。八七版,三年匠心精神,熒屏重現。大家知道,《紅樓夢》是一本未完成的書,而高鶚續寫的部分又差強人意。所以八七版在拍攝時便請來了一幫紅學顧問團——沈從文、曹禺、周汝昌、楊乃濟等,給演員們講課指導,給編劇出謀劃策,在所有翻拍紅樓的電視劇,電影中,八七版是最為接近原著的一部。

原著中曹公還沒有寫到探春遠嫁,但是在第五回已經有探春的結局。八七劇組根據第五回探春的判詞——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在《分骨肉》中,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去閃。……奴去也,莫牽連。


什麼意思呢?先看分骨肉,就是說探春啊最後要離開父母,離開賈府,也遠走他鄉,也就是說探春要嫁出去了。而她要嫁去的地方呢,一帆風雨路三千,路很遙遠啊。再看判詞,清明涕送江邊望,就是說探春遠嫁走的路是水路,也就是探春要嫁去邊疆了。

八七版拍的這段探春遠嫁很感人,整部劇的淚點開頭一個在元春省親,一個就是探春遠嫁了。

而看的仔細的話,就會看到話題裡說的,趙姨娘身為探春的親生母親,雖然說平時愛惹是生非也給探春難堪,但是畢竟骨肉相連,血濃於水,此時面對自己唯一的女兒遠嫁,趙姨娘心裡七上八下很難受。她心裡所驅,想要同探春話別,可是卻被一旁的鳳姐拉住了。(當然最後八七版還是不惹忍心看到母女二人分離,放任趙姨娘與探春擁抱。)

如果只看八七版的話,探春為何遠嫁?前面已經介紹,是作為南安太妃之女去和親的。古代,要搞好鄰國的關係,要麼動用武力,要麼顧及到百姓安危不費一兵一卒派出公主嫁去和親,把鄰國化為自己家裡人。所以就有了著名的文成公主進藏。不過文成一開始也是李唐遠宗室之女,後被封為公主。有哪個公主真正樂意拋卻自己家園遠赴那個毫無所知的地方過一輩子呢?所以又有了昭君出塞。王昭君也是去和親的,但她不是公主,是個非常漂亮的宮女。而對外宣稱當然是公主了,否則那邊就不樂意了。



所以,探春這個時候就是公主,南安太妃的女兒。如果趙姨娘不受控制的去和探春抹淚拉著探春的手話別,那這個假公主不就敗露了麼?這是其一。

其二:趙姨娘即使是親身母親又如何,自己女兒已經升為公主了,於禮法上,她還要拜女兒,與女兒劃清界限,怎麼可能會讓她一個無名無權的婦人去與公主說悄悄話呢?

所以說,古代的禮法真真害死人。自己親媽都不能和女兒大大方方的話母女之情。

但是,八七版是仁慈的,它讓探春與趙姨娘有了個久違深情的擁抱。(雖然這有違封建制度。)


神瑛私語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啊!因為前八十回裡,探春遠嫁是在判詞裡寫的,曹雪芹還沒有完成這部書,在後四十回裡,探春遠嫁也是一筆帶過。

我承認我自己也是喜歡看八七版的紅樓夢,但是我這個人看劇是不抓重點的,我喜歡聽黛玉的配音,喜歡看裡面的所有女孩子,但是我不喜歡的是,它改動了原著的情節。本人屬於原著黨類,特別不喜歡看那些改的似是而非的東西。

前面阿丹老師講的好,黛玉進賈府,那是原著裡的情節裡有的,並且是賈母一把摟住了黛玉就哭起來了,這是一個母親看到女兒的孩子的應有的衝動。但是後面又給探春和趙姨娘安排的抱頭痛哭又算什麼?

她們應有的禮儀在哪裡呢?

首先探春是主子,趙姨娘作為一個姨娘,說好聽了是半個主子,說不好聽了就是個比較受寵的奴才。主子和奴才可以在那麼大而且莊重的親迎場面下摟抱哭泣嗎?

我記得元妃省親時,當她穿著朝服時,就連她的父母祖母都必須跪拜她,幸而她傳諭免了。而她換了家常衣服要行兒女之禮的時候,也是被制止了。整個省親過程,言語剋制,禮儀規範,那才是真正的皇家禮儀。

而探春遠嫁,此時此刻的她身份或者是公主,因為皇帝捨不得自己的女兒,會用郡王的女兒來替代,書裡說的是代替南安太妃的女兒,則探春的身份就是郡主,對外還有可能是公主的身份。

趙姨娘和她的一番擁抱,是滿足了我們現代人的親情倫理的,但是在那個特定的時代,顯然是不合理的。

題主問到為什麼趙姨娘想要和探春告別說話,卻被王熙鳳拉住了。這裡,總算是編劇們清醒過來了,不能太過煽情,而且是不合理的煽情。

郡主的母親,南安太妃都是顯得嚴肅莊重的,或者是說她心裡得意,臉上也是少少的露出來了。其他不相干的人憑什麼去拉拉扯扯?

何況這個趙姨娘一向講話上不得檯面。她仗著自己是主子(半個主子)去和芳官廝打。她仗著自己的女兒管家,敢去議事處大鬧。這個時候的她,萬一覺得自己是遠嫁公主的正牌孃親,說了什麼不得體的話,南安太妃換女出嫁的事情鬧出去了,太妃吃不了兜著走,賈家有好日子過麼?

而趙姨娘一向懼怕王熙鳳,這裡有王熙鳳震懾著她,她也是不敢失禮太多的。所以這裡是有必要由王熙鳳攔著她制止她的。在我的觀點,我來說句廢話,是趙姨娘根本不應該出現在送親的場面裡,而應該是探春在家辭別王夫人,然後還是去辭別她的親孃,那裡有個母女的互相囑咐勉勵就好了,而不是把辭別的鏡頭放在這樣莊重的場合裡來。






荷唯洛之戀

首先,問題要界定好,是87版《紅樓夢》連續劇有此情節,文本里並沒有。而且我看過劇組的採訪,這個王熙鳳拉趙姨娘的小細節是臨時加入的!效果好,王扶林導演就留下了。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從王熙鳳的角度來看,而不是展開上帝視角。

毫無疑問,探春遠嫁是劇中濃墨重彩的一場戲,這個拉手動作更是點睛之筆,因為這個動作,探春、趙姨娘、賈府,乃至整個歷史上的和親女子的痛苦,都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為什麼王熙鳳要拉住趙姨娘?

  1. 在那種莊嚴的場面下,趙姨娘衝下去抱住探春一頓哭,明顯有失體統,以趙姨娘之前撒潑耍渾的做派,鬼知道她會做出什麼事情,王熙鳳一直不待見趙姨娘,也瞭解她,也知道她不捨得探春遠嫁,但為了防止她亂哭,不讓探春走,必須拉著她。
  2. 番外和親這樣的場面,朝廷和番外的欽使一定在場【87版《紅樓夢》中刪去了外番士兵的畫面,長得略恐怖】,見證著兩國從此友好的歷史性時刻。外番瞭解到的是,探春是公主,皇帝的妹妹,地位尊貴,南安太妃瞭解到的是,探春是王夫人的女兒,而不是一個奴婢生的庶出的女兒,如果趙姨娘衝下來,使者和南安太妃必然會起疑心,暗地裡調查,也會壞事。這裡說個題外話,如果南安太妃認探春為義女,那皇帝知不知道?肯定知道啊!南安太妃的女兒就是皇帝的妹妹,是公主,皇上怎麼可能不認識?皇帝也不會捨得自己的親妹妹和番,所以不存在南安欺騙皇帝的腦洞。

其實關於王熙鳳拉住趙姨娘的原因,也僅限於此了,那種場面,鳳姐不會想太多,但我想再談談編劇對

探春遠嫁的改編,這是87版《紅樓夢》後六集改編最成功的地方,是最打動我的地方,也是最讓我揪心的地方。

探春離開賈府之前的那聲娘,讓人痛徹心扉!畢竟血濃於水,如果說之前探春不認趙姨娘,讓人覺得她無情狠心,那這一聲“娘”儘可抵消前面種種,轉而讓我們感受到的是探春的無奈,趙姨娘的可憐。

更進一步,探春遠嫁是賈府失勢的證明,是任人宰割的體現,是無力掌控命運的無奈,而劇中的探春遠嫁,更是為中國古代所有和親女子的一大哭!

可惜看不到八十回後“探春杏元和番”的情節,否則以曹雪芹的才思,那場面一定是動人心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