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的「黃崖洞」是生產步槍嗎?

軍情問問問

抗戰之初八路軍面臨著武器匱乏的窘迫局面,國軍也並未給予八路軍官兵應有的待遇,對於八路軍的武器損耗、補充向來是不聞不問,八路軍戰士常常只有幾發子彈、數顆手榴彈作為武器,有的戰士甚至連槍都沒有。

因此給大眾的普遍印象是抗戰時期的八路軍的武器來源只有繳獲這一途徑。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八路軍在自己的黃崖洞兵工廠就造出了一款自己的先進步槍——八一式馬步槍。 抗戰初期,八路軍軍工部決定開始研發一款八路軍自己的步槍,研製工作由軍工部技師劉富貴組織。1939年完成主體研製工作,新型步槍在第一屆“五一”工業展覽會上受到高度評價,7月軍工部長劉鼎帶著這款新槍來到八路軍總部彙報時亦得到了高級將領的一致好評,由於此時正好臨近8月1日,該槍被正式命名為八一式馬步槍。

八一式馬步槍具有體積較小、射擊精度高、外形美觀等優點,其搭配的三稜軍刺是該槍一個大的亮點,採用凹進樣式更易使被刺中的敵人鮮血外流,在白刃戰中效果良好。同時稜形結構較之薄片狀的刺刀更不易反射光線。截至抗日戰爭結束,八一式馬步槍已經生產了9000餘支,稱成為了八路軍歷史上生產數量最多的步槍。

但是由於種種條件限制,使得這款步槍最大的問題在於材質,八一式馬步槍的槍管並沒有採用合金鋼,而是選擇了雜質多、強度不足的鐵軌鋼,這直接導致八一式馬步槍的射擊壽命只有1000餘發,遠不如採用合金鋼的日本三八大蓋的12000發。 雖然以今天的眼光看,八一式馬步槍的質量並不是太優秀,但這並不能掩蓋八一式馬步槍對抗戰的積極意義。


李三萬的三萬裡

黃崖洞兵工廠舊址

1939年夏天,隨著當時八路軍太行山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軍工部為了擴大總部修械所的造槍規模,避免敵人的破壞,決定將修械所搬遷到更為隱蔽安全的地方重新建設。經過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親自勘察,工廠新址選在山西省黎城縣黃崖洞,也就是我們所知的黃崖洞兵工廠。

當時黃崖洞兵工廠為了滿足部隊急需,先後製造出近10種武器,其中主要有7.9毫米步槍,50毫米擲彈筒及擲榴彈。

八一式馬步槍

該工廠的步槍製造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39年7月至1940年7月,仍然繼續生產經過改進的中正式7.9毫米步槍,共生產了1000多支。第二階段是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1940年4月,黃崖洞兵工廠改進出一新步槍,因口徑仍為7.9毫米,當時的工廠職工稱為“新七九步槍”。後因當年是朱德總司令55歲生日,工廠便將該槍取名為“五五式步槍”。同年的8月1日,該廠在吸取了“捷克式”、“三八式”、“無名式”以及“漢陽造”等步槍的優點又成功設計製造出一型新式步槍,該槍的實戰效果超過了日本的三八式步槍;全槍比一般步槍略短,但比馬槍稍長,其配備的三稜刺刀,該刺刀強度足夠彌補了中正式步槍刺刀的易彎缺陷(中正式步槍刺刀質量差又扁,刺殺時容易刀身變彎),平時是摺疊在槍身上,肉博作戰時可迅速展開。(當時日本的三八步槍上刺刀過程是現上刺刀導致使用時間過長)該槍就是“八一”式步槍。該槍全重3.6公斤,口徑仍為7.9毫米。新槍受到八路軍總部領導的稱讚,並迅速量產列裝八路軍部隊。此後,該兵工廠停止生產改進型中正式步槍,改產這款新型八一式步馬槍。同時,八路軍軍工部也將該槍的圖紙和工藝方法送到根據地的有關兵工廠統一組織生產。從1940年8月至1941年11月,黃崖洞兵工廠共生產了3000多支八一式步馬槍。

黃崖洞兵工廠生產的武器

黃崖洞兵工廠舊址

當時兵工廠的工人生產彈藥場景


陶德中士

黃崖洞是抗戰時期我軍生產步槍的兵工廠,它是由左權將軍選址,當時八路軍總司令朱老總和副總司令彭德懷親自實地考察敲定,在1939年七月正式成立,並開始開工建設。為了保密起見,以“兵工營”為代號。八路軍總部將“榆社韓莊”軍修械所遷移到黃崖洞水窯進行擴建。半年後,發展成為700多人的兵工廠。生產步槍,刺刀,擲彈筒,五零彈等各類武器和彈藥。年生產量可裝備16個團。在這裡誕生了我軍自主生產的步槍,“55式”。在此基礎上,1940年8月1日,研製成功了被我軍正式列裝的第一代制式步槍,被朱老總命名為“八一式。這裡還誕生了我軍自主研製的擲彈筒,比日軍的擲彈筒打得還要遠,射程達到900米。

八路軍黃崖洞兵工廠人艱辛鑄劍式的創業,發揮勇於亮劍式的艱苦奮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八路軍提供了許多性能精良的軍事裝備。它為八路軍在抗戰中狠狠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為我黨救國圖亡,拯救國家與民族命運危亡,挽狂瀾於既倒的”大決戰”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因此,被八路軍總司令朱老總譽為“八路軍的掌上明珠”。

八路軍在抗戰初期,面臨著裝備匱乏,做戰物資嚴重短缺的窘境。在深入敵後的做戰中,許多部隊甚至幾個人用一條槍,用著大刀等傳統的冷兵器,在同裝備精良的日本侵略者做著殊死的戰鬥。隨著八路軍的做戰能力不斷的增強,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警覺。經多方偵查,發現了黃崖洞兵工廠後,開始調集5000裝備精良的日軍對此進行“圍剿“。在這場慘烈的黃崖洞保衛戰中,不但許多英勇的將士灑盡最後一滴血,獻出寶貴生命,長眠於此,左權將軍也在戰鬥中不幸犧牲。

紅日照亮了東方,自由之神在縱情的歌唱,看吧!千山萬壑,銅強鐵壁。


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聽到,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我們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密,兵強馬狀,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讓他們在哪裡滅亡。...............。

這首悲壯激昂的在《在太行上》,在謳歌了英勇殺敵的愛國將士同時,也反映出了,中華民族陷入危亡,生靈塗炭的悲慘境遇。重溫歷史的重要意義不僅僅是一次崇高的受國主義,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勿忘國恥,要牢記,我們國家所遭受的苦難與磨難。

在今天,黃崖洞己經成為國家森林公園,山西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集自然風光與革命傳統於一體的風景名勝,著名的旅遊景點有,鎮倭塔,血花亭,吊橋天險,黃崖洞保衛戰烈士墓地,紀念碑,兵工廠車間遺址等。並有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題字:“黃崖洞“。黃崖洞兵工廠不僅在抗日戰爭中為國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解放後,黃崖洞奮鬥不止,勇於鑽研的精神依然在傳承著。像徵著黃崖洞兵工廠人精神的519廠,在強軍的國防建設中,依然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為我國的軍工事業騰飛在添磚加瓦。


相忘江湖71941665

謝謝您的閱讀,我是頭條號“歷史很好玩”。抗戰時的“黃崖洞”兵工廠位於山西省黎城縣境內太行山腹地,是當時八路軍最為看重的兵工廠,也是八路軍最重要的槍支彈藥的來源之一和最大的兵工廠(對外代碼“工兵營”),為我國的抗戰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1939年7月,兵工廠正式開建,朱德、彭德懷和左權等將領親自選址,當時集中了留學歸來、清華燕京等高校以及天津、上海等大都市的技術專家和軍械專家。“黃崖洞”兵工廠生產的軍火覆蓋的範圍很廣,比如擲彈筒、八一式馬步槍、五五式步槍、地雷、50毫米炮彈和82毫米迫擊炮彈等,兼修戰鬥中受損的槍械。擲彈筒的質量和性能甚至超過了當時與之作戰的日軍的擲彈筒,但是“八一式”步槍最為著名。“八一式”步槍為曾留學德國和蘇聯的時任軍工部長劉鼎親自設計,並有黃崖洞負責人組織生產。該款步槍,射擊精度非常高,而且便於攜帶,可連打200餘發子彈,深受八路軍指戰員的歡迎。據統計,“八一式”步槍共生產超過4000支,極大地彌補了根據地槍支彈藥的不足。


歷史很好玩

由於黃崖洞的獨特地理條件成為當時八路軍主要的武器生產基地。當時是八路軍總部軍工所,很多武器的改良都在此完成,當然還有場惡戰也在這裡!



兵工廠初期仿製了一些步槍,隨著抗日戰爭的深入,八路軍在敵後廣泛地開展了山地戰和游擊戰,為了適應這種戰爭形式,黃崖洞兵工廠開始研製新的武器。

1940年7月底,新的步槍研製成功了,口徑還是7.9毫米,但重量比以前的步槍輕了,體積也小了,射擊精度卻大大提高了。8月1日,黃崖洞兵工廠進行了實彈射擊實驗,得到了八路軍總部的肯定。於是,這種步槍被命名為‘八一’式馬步槍。

同年又開始研製五零迫擊炮和炮彈,1941年就開始生產了,五零迫擊炮是八路軍威力比較大的一種裝備。所以,從1941年以後,黃崖洞兵工廠基本上就以生產炮和炮彈為主了。抗日戰爭期間,黃崖洞兵工廠先後製造出10多種武器,年產量可裝備16個團,是當時八路軍最大的兵工廠。



由於漢奸的告密,黃崖洞兵工廠的發展情況被日軍得知。1941年11月,日軍第36師團及津田獨立混成第4旅團共5000多人分兵數路,直逼黎城。日軍通過雷區後,直逼兵工廠!

最激烈的戰鬥出現在水窯口,日軍強攻4天,傷亡近千,只前進了幾百米。日軍指揮官要求改變戰法,不僅加強了兵力,還使用了更強大的火力,甚至火焰噴射器和燃燒彈都用上了。戰鬥中,水窯口陣地上地烈焰奔騰,煙霧瀰漫,八路軍特務團八連八班長王振喜在烈火的包圍中,帶領戰士衝出工事,和日軍展開肉搏,直至犧牲。戰士溫德勝,拉開最後一顆手手榴彈的保險,衝向日軍,與敵人同歸於盡。



  這次戰鬥,八路軍特務團以不足一個團的兵力和幾千名日軍打了8個晝夜,以傷亡166人的代價,殲滅日軍1000餘人。

不甘心失敗的日軍在山裡的村莊裡對手無寸鐵的村民進行了屠殺,以示報復!


喬春雨一個斯多葛

是的,黃崖洞兵工廠是抗戰時期八路軍在艱苦條件下成立的幾個兵工廠之一。對比來說,黃崖洞兵工廠規模最大,條件最好。這裡還生產了八路軍產量最大,質量最好的“八一式馬步槍”。


黃崖洞兵工廠的前身是位於山西榆社的八路軍總部修械所,後來因為日軍侵略的深入,總部修械所的安全受到威脅。於是經過反覆勘察,終於決定在太行腹心區黎城縣西北部一座叫水窖山(俗稱黃崖洞)的大山裡成立兵工廠。

黃崖洞兵工廠雲集一大批當時八路軍的槍匠,著名的軍工奇才劉貴福也在黃崖洞兵工廠,就是他主持設計了八一式馬步槍。劉貴福之前在延安陝甘寧邊區機器廠的時候就設計過一支無名式/新七九式步槍,但產量低,生產公差大。甚至現在存世的兩把都不是一樣的,更談不上零件互換了,於是彭德懷命劉富貴設計一支“樣式一致”的步槍。

新步槍進行實彈射擊試驗那天正是“八一”建軍節,新槍就被命名為“八一式馬步槍”。隨後,軍工部就迅速按新槍圖紙統一組織批量生產,分發各根據地。八一式馬步槍總產量達8800支,僅黃崖洞兵工廠就生產了3000支。槍支製造精良,裝有摺疊刺刀,表面烤藍處理,槍管經過精良的熱處理,靈活輕巧,是八路軍第一支零件能夠互換的步槍。

八路軍有了自己的兵工廠,這是日本侵略者最不願意看到的,後來日軍在一次戰鬥中繳獲了一支八一式馬步槍,於是順藤摸瓜進攻黃崖洞。黃崖洞兵工廠一戰,八路軍總部特務團以不足一個團的1500人的兵力,抗擊了5000多裝備精良的日軍瘋狂進攻,鏖戰8個晝夜,取得了殲敵1000餘人(其中斃敵850人)的戰果,而我軍只傷亡166人,以6比1的戰績,“開中日戰況上敵我傷亡對比空前未有之記錄”。


輕兵器愛好者

黃崖洞是八路軍總部的兵工廠,土法上馬,因陋就簡,先是隻能簡單維修戰場上損壞的槍支,到後來能生產步槍,機槍,手榴彈,迫擊炮,擲彈筒。亮劍中李雲龍獨立團圍殲川崎大隊用的手榴彈就是黃崖洞生產的,由於剛開始火藥質量不好,彈體鋼鐵質量差一炸變成兩半,殺傷力有限。後來八路軍破襲日軍鐵路線,就把整段整段的鋼軌撤下來,搬運至黃崖洞,回爐鍊鋼做成的手榴彈質量就好了。日軍步兵中最有用,最具殺傷力的輕武器是擲彈筒,它介於迫擊炮與手榴彈之間的一種輕型火力,單兵即可攜帶,比手榴彈擲的遠又面殺傷力較大。彭德懷發現這種武器很不錯,就命黃崖洞仿造,山寨武器從八路軍黃崖洞開始。擲彈簡生產出來比日軍投的距離遠,效果好極了。一直伴隨部隊抗曰,解放戰爭,抗美援朝,至到今天,擲彈簡仍是解放軍制式裝備,駐港部隊都曾對外展示。


薦商12345678

不只是生產步槍,黃崖洞因地理位置險要,易守難攻又處在根據地的腹地,比較安全。剛開始因為設備太簡陋,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只能搞搞修理。隨著不斷的發展,逐漸可以生產槍支,以“八一”式步槍名氣最大,迫擊炮,特別是手榴彈等武器。研製“八一”式步槍時撞針不過關,因為不具備鍊鋼的條件,有人提出來不能造可以搶敵人的,於是八路軍沿著鐵路線一頓狂搶,特別蒐集鐵路線外國進口的維修工具,撞針問題得以解決,“八一”式由此完成樣品,大致經過就是這樣。黃崖洞兵工廠每年可生產16個團的武器裝備,自然成為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遭到了日軍的猛烈攻擊,但是始終沒有被日軍摧毀。


立志成蟲

雖然不是全部生產步槍,但黃崖洞兵工廠的主打產品確實是步槍。其中該兵工廠生產的“漢陽造”步槍曾經在抗日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該槍由德國M1888式步槍改進而來。發射7.92mm×57mm圓頭無煙火藥步槍彈,使用5發彈倉供彈,有效射程為400米,表尺射程1500米,最大射程1000米左右,採用旋轉後拉式槍機,全長在縮短前為1250mm,在縮短後為1000mm


男人們的大和

只能說生產過自己設計的槍支,但是幾乎沒有用過,主要是生產子彈和手榴彈以及槍支的零部件,仿造駁殼槍和漢陽造以及仿製捷克輕機槍,正規部隊使用的武器沒有教科書上寫的那麼落後雜亂(在這裡要感謝蘇聯老大哥),民兵和武工隊以及區隊使用的武器比較雜各式各樣的都有,一般繳獲的制式步槍都上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