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7年虧損逾10億,利安人壽或易主江蘇信託

在經歷因關聯交易遭監管,增資現股權代持“馬甲”事件後,利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利安人壽”)終於迎來新任大股東。

日前,作為原第四大股東的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江蘇信託”)擬通過協議受讓的方式,斥資近24億元謀求利安人壽第一大股東的位置。不過,作為保險大省江蘇省的首家壽險法人機構,擺在利安人壽眼前最迫切的待解難題依然是虧損。

第四大股東欲“上位”

上週五(7月6日)晚間,江蘇國信(002608)發佈公告稱,控股子公司江蘇信託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分別受讓江蘇蘇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江蘇蘇匯”)所持利安人壽的股份1.5億股、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鳳凰出版集團”)所持1.624億股利安人壽股份和南京紫金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紫金集團”)所持利安人壽股份2.19億股。

此次江蘇信託受讓利安人壽的價格為人民幣4.47元/股。據瞭解,上述轉讓價格是按照每一元註冊資本對應的利安人壽截止到2018年5月31日的股東全部權益的評估值確定。

據披露,江蘇信託此番受讓利安人壽股份,耗資超過23.75億元,且將以自有資金完成交易。

對於受讓原因,江蘇國信表示,“本次對外投資能夠讓江蘇信託提供更加完整的金融服務,江蘇信託通過本次股權受讓成為利安人壽第一大股東,有利於優化江蘇信託股權投資配置比例。”

正如江蘇國信所言,如此次受讓順利,江蘇信託將坐上利安人壽第一大股東的位子。值得注意的是,江蘇信託在本次交易前,持有的利安人壽股份佔比10.85%(約5.12億股),為第四大股東,排在深圳市柏霖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深圳柏霖”)、雨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雨潤控股”)、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之後。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上述交易完成後,鳳凰出版集團將退出股東陣營。

作為利安人壽第五大股東的紫金集團,本次出讓後持股比例由9.65%降至5.01%,退居股東第六位;原第七大股東的江蘇蘇匯持股比例由5.30%降至2.12%,在股東排名中位居第九。此外,江蘇蘇匯控股子公司匯鴻集團(600981)仍持有利安人壽股份1.019億股,佔比2.16%。

曾現股權騰挪“鬧劇”

公開資料顯示,利安人壽成立於2011年7月,由6家國有大型企業和雨潤集團等4家知名民營企業組成,總部位於南京。

今年前後,利安人壽並不太平,因關聯交易、代持股權等違規頻頻遭監管層點名。其中,“馬甲”股東被撤一事最引人注目。

今年年初,原保監會公開撤銷了2015年12月23日作出的雨潤控股增資入股利安人壽的許可。對於撤銷原因,保監會表示,根據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7〕蘇民終66號),利安人壽股東雨潤集團在2015年11月增資申請中,違規代持股份。

據瞭解,在利安人壽2015年底的那次5億元增資案中,雨潤控股增資約為1.4億元。然而,實際上這1.4億元的出資人並非雨潤控股,而是上海保培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上海保培”)。

根據上述江蘇高院判決書,2015年9月18日,上海保培與雨潤控股簽訂《股權代持協議》,約定由雨潤控股代上海保培持有1.41億股利安人壽股份,並代為行使相關股東權利。該代持期限暫定為6個月,屆時雨潤控股將代持股份轉讓給上海保培。不過,因債務糾紛,雨潤控股資產在代持協議簽訂當年就被法院輪番查封。上海保培也未能如願得到其想要的利安人壽股份。

“股權代持常見於保險業內。”有保險業內人士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不同於其他行業,監管層對險企股東的身份核查較為嚴格,保險機構的發起時常被否。行業的高門檻,也就滋生了各路資本借道馬甲公司以代持的方式潛伏保險業內。

對於這番鬧劇,利安人壽已在今年5月底發佈公告稱,監管層已批覆同意公司注資資本變更為約45.79億元,此次變更後其註冊資本金將減少約1.41億元。

股權頻繁變動影響業績

隨著雨潤控股這部分增資被清退,利安人壽的股東排序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原第二大股東深圳柏霖(股比為18.96%)接替雨潤控股(股比為17.82%),成為利安人壽第一大股東。據經濟導報記者瞭解,深圳柏霖已覬覦控股險企多時,此前曾有意受讓新光海航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不過未被監管部門受理。

業界無不期待,在易主潮汕地產富豪後,利安人壽在發展佈局、經營等方面會有哪些變化。不料,一個月後,利安人壽第一大股東再次生“變”。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此輪江蘇信託擬受讓利安人壽股份前,江蘇蘇匯也曾謀求利安人壽第一大股東的位子。

江蘇國信披露的“交易風險”顯示,此前,紫金集團、鳳凰出版集團擬將本次標的股權轉讓給江蘇蘇匯,並向銀保監會提交了報審材料(未獲得批准)。

其實,自成立以來,利安人壽股權頻頻變動,紅豆集團有限公司、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鳳凰出版集團、匯鴻國際等原始股東已發生多次轉讓交易。股東方的頻繁變動也影響了公司的戰略部署和經營業績。經濟導報記者瞭解到,利安人壽在2014年實現首年盈利後,如今又陷入虧損漩渦。

根據2017年年報,利安人壽去年實現營業收入為101.16億元,相較於2016年126.24億元,同比現19.87%的負增長;其中保險業務收入為85.75億元,相較於2016年下降24.80%。

淨利潤方面,利安人壽2017年虧損1.29億元。其在年報中稱,得益於投資收益的增長,較2016年3.45億元的虧損有所收窄。

相比投資而言,保險業務確實是利安人壽的短板。數據顯示,2017年利安人壽退保金的數據為93.36億元,同比增長78.65%;手續費及佣金支出為9.10億元,同比增長62.79%。

根據江蘇國信此次受讓交易披露的最新經營數據,截至2018年5月31日,利安人壽今年前5個月實現營業收入86.51億元;實現淨利潤-1.557億元。經濟導報梳理業績發現,利安人壽成立七年來,除在2014年盈利753萬元外,其他年份均處於虧損狀態,已累計虧損10.404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