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些情況下,電腦硬體需要超頻?

手機用戶13246078

電腦超頻無非是對CPU、內存或者顯卡的默認頻率手動進行提升,這樣可以獲得更強大的性能,更快的速度,免費的性能提升雖說很爽,但是如今的電腦硬件超頻和十多年前的意義已經不太一樣了,一是因為超頻幅度普遍偏低,二是超頻獲得的性能提升越來越小,甚至不如不超頻表現更好。

如果說現在還有哪些情況下需要對電腦超頻,我認為也就以下幾種情況:

1、新電腦買回來,用專業軟件測試跑分,熱衷於挖掘電腦的極限性能並在極限下實用。

2、對超頻感興趣,學習硬件超頻方法,可能小超長期用,可能超到極限後降回默頻用。

3、純硬件發燒友或評測師,不惜上液氮等冷卻措施,只為跑分衝到世界紀錄,哪怕硬件燒了也無所謂。

就CPU來說,英特爾這邊就數帶K的幾款處理器能超,像8700K這樣的高端處理器超到5G後獲得的性能提升日常是很難感覺出來的,包括遊戲也僅僅是個別單線程敏感的能有所體現,絕大部分遊戲根本感覺不到影響。至於不帶K的如8400、8100等處理器,本身其實性能就很夠用,不超頻帶高端顯卡都綽綽有餘,價格便宜量又足,還不必在主板和散熱上操心。

AMD這邊的銳龍處理器全線都支持超頻,不帶X的版本超頻幅度確實還不小,但是實際獲得的速度提升感受仍然不高,更多的還是心理安慰,少花了幾百元獲得高一個級別處理器的性能。像2700X這樣的智能超頻處理器,手動超頻後實際頻率可能還不如默認下更高,這還有什麼意思呢?

內存超頻上影響就更小了,比如從DDR4 2400到3200,AMD銳龍由於內存延遲本身較高,所以從跑分和幀數上能有所提升,而英特爾這邊則沒有明顯變化,內存超頻更多的還是超頻發燒友追求電腦極限性能的手段。

本來顯卡算是能帶來較大超頻體驗變化的產品,結果到了如今的GTX10系列和RX500系列,由於官方的頻率加速技術已經很成熟,手動超頻和默認頻率的最高性能都差不多,穩定性還會受影響,所以大家普遍已經不熱衷於顯卡超頻了。也可以看到其它顯卡品牌推出的超頻顯卡超頻幅度也都不那麼大了。

如今的硬件超頻雖說可能沒有過去那麼麻煩了,但是終究要對動手能力和經驗有所要求的,超頻本身帶來的變化不大,卻要遭受穩定性甚至損壞硬件的考驗,太不合算了。所以如果不是超頻發燒友和跑分達人,對於超頻這種,小超怡情,找一點心理安慰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