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一座历史悠久的人文之都

武威,古称“凉州”,古诗中经常提到的一个地名,是“人烟扑地桑拓稠”的富庶之地。从东南进入河西走廊,武威是第一个较大的人文之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亦是中国葡萄酒之故乡。

武威—一座历史悠久的人文之都

如今的武威是一座充满生机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快速发展中的城市,旅游资源异常丰富,中国旅游的标志“马踏飞燕”就出自这里的雷台古墓;这里还有号称中国第三、西北第一的“文庙”,有“陇右学宫之冠”美誉;海藏寺、鸠摩罗什寺堪称是丝路名刹,天梯山石窟亦称得上是石窟之鼻祖。

武威—一座历史悠久的人文之都

史记,公元前121年,西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并一举击败匈奴,却不幸早逝,汉武帝为表彰其“军功武威”,将此地改名为武威。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其“张掖”的由来亦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的意思。自古就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究其缘由,不得而知。但你从散落在武威城各处的古迹名胜可以感受到她昔日的繁华和风采。

此番出行,逗留武威,源自她“武威当四衢地,车辙马迹,辐辏交会,日有千数。”

武威—一座历史悠久的人文之都

这就是武威的文庙,它由孔庙、儒学院、文昌宫三部分组成,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典雅。如今儒学院仅存忠烈、节孝等祠,且不对外开放;中为孔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前有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后有尊经阁,中有戟门;东为文昌宫,以桂籍殿为中心,前有山门,后有崇圣祠,中有过殿、戏楼。这里古木参天,遮阴蔽日,游人不多,台阶上常有小鸟栖息。我们到这里时,正是2014年全国高考前,可以看到有当年应考学子来这里期望自己金榜题名,顺利考取理想的院校。至今武威文庙没有正门,只是在棂星门前的泮池上修建了一座状元桥,原因即是历史上武威没有举子考取过状元。

武威—一座历史悠久的人文之都

这里是文昌宫的桂籍殿,里面陈列近现代名人字画,外面的廊廡到处书写、悬挂各种匾额,书法清绝,文理深奥,可算是文彩飞扬。武威文庙,充分显示了历代重注儒家思想的传播,尊师重教是这里的古老传统。

武威—一座历史悠久的人文之都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西夏碑。

西夏碑,本名为《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是目前全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文与汉文对照文字最多的一块石碑,它碑刻于西夏崇宗天佑民安五年(公元1094年)。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由著名学者、金石学家、邑人张澍在武威大云寺首次发现。西夏碑高2.6米,宽1米,厚0.3米,两面刻文。碑文大意讲述了护国寺塔德初建、显灵及重修的经过,保存了许多史料,对研究西夏语言文字和经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被中外学者称为研究西夏文的活“字典”。除文字外,尚有多种图案,花卉、人物等雕刻技巧高妙,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如今,西夏碑被收藏在文庙外的西夏博物馆里。我和我的朋友兴致勃勃,揣摩着一字一句咏诵起碑文来。空阔的展厅,仅偶然能见到几个身影。博物馆与文庙毗邻,是一座二层仿古建筑,主要陈列凉州地区出土的西夏时期珍贵文物,只需出示等级身份证,就可以免费参观。

我于23日晚8时到达武威火车站,接受当地朋友安排住进了紧邻文庙和明清仿古一条街的伊人酒店。这是一家真正的商务酒店,各种设施齐全,质量上乘。晚饭后,浏览了一下文庙前广场,这里是市民健身休闲的场所。灯火辉煌中,人声鼎沸,一边在随着音乐跳健身舞,一边摆着烧烤摊、木桌椅。

人们吃烧烤、喝啤酒,悠哉闲哉消遣着时光,一天的辛苦和忧烦都将消失的无影无踪。

据说,武威还有一个叫”核桃园子“的消遣场所,有世界第九,中国第五的摩天轮,娱乐项目也很有特色。在一片很大的核桃园里,空气清新,人们喝茶,欣赏歌舞,该是爽心悦目的开心愉快。只是时间紧迫,最终没能去看看。

武威—一座历史悠久的人文之都

这是武威的南城关,高大,雄伟。城关前面是广场,占地不少,中间一条甬道镌刻有很多古今有名的律诗。由此而入,我们算是真正进入了武威城。在北关市场,我品尝了闻名遐迩的凉州特色饮食——“三套车”。

“三套车”不是俄罗斯民歌吗?这里的“三套车”是枣茶,卤肉,面条,组合起来称“三套车”。凉州的“三套车”经济实惠,男女老幼都喜欢吃,被称为当地人的快餐。

截止到此,兰州的牛肉拉面,敦煌的驴肉黄面,武威的三套车,样样都是面,劲道是够劲道,只是都很硬。后来,说给人听,人家说,是海拔的原因,水也不是100度才沸,80度就开了,煮的面当然不会软,难道真是这样?

武威—一座历史悠久的人文之都

最后在武威游览了鸠摩罗什寺和雷台。摩罗什寺的大雄宝殿。殿外一名中年妇女,顶着烈日,捧住经书,在大声的咏颂,让我心生敬仰。我对宗教、神佛,都无比敬畏,但我不会去烧香膜拜,也不会去下跪求保佑。我一贯认为人心是向善的,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周围环境的熏染,让我们一心向善的本能慢慢消退了,变得趋利避害,得过且过;与人竞争,无所不为,自己异化了自己。修身养性,就是减掉自身的各种业障,回归本真,回归自然的天性。各种仪式,都不是我所追求的,而只是证明我存在的一种行为,记载我生命的一种符号。

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中国东晋后秦时期),与他之后的真谛(499~569)、玄奘(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他一生翻译了70多部佛家经典著作,一共384卷,其贡献远在为人们所熟悉的玄奘之上,被称为是译经泰斗。他的翻译既不失去原意,又能保存原文的语趣,诵读中让人感觉文辞优美,朗朗上口。

在雷台,关于马踏飞燕,关于铜马车队阵的摆放问题,都不曾引起我太大的兴趣,只是这里绿树萦绕,曲径通幽的园林环境,给我留有深刻的印象。我和朋友边走边交谈,互吐心曲,增进了了解,加深友情。我一向认为旅游不是跑马圈地,没必要一定要赶时间,走马观花一般以玩的地方有多少为目的,旅游更多时候需要了解,记录,然后感觉,消化,更新认识和原有的旧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