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戰勝購房拖延症?

之所以把拖延購房稱之為“症”,是因為在房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越早買房,不但可以早些解決居住問題,也能享受到房子的增值收益,相反,越晚買房,則要繳納令人恐怖的“房價通貨膨脹稅”。

當然,犯有購房拖延症的不在少數,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也正是他們成為了人們眼中的“接盤俠”。購房拖延症一般存在著以下症狀:

1、牴觸情緒。也就是從內心牴觸房價會進一步上漲,並且專門收集與自己相近的論據或觀點來安慰,無視房價已經上漲甚至快速上漲的客觀事實。要命的是,為了迎合這類群體的精神需求,增加關注度和點擊率,媒體上充斥著“崩盤論”之類的觀點。然而,房價用一次又一次的上漲反擊他們,但似乎仍然難以撼動他們強大的內心,因為他們的邏輯是,房價不會長到天上去,房價越高意味著會調的概率越大,用各種各樣的藉口來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辯論,而不是進行理性分析,避免損傷進一步擴大。

2、鴕鳥心態。首付還沒有攢夠,月供壓力太大,現在買房會降低生活水準等,是另外一些人拖延買房的主要理由,結果往往是“今天不買房,一年又白忙”。過去二十年房價在和工資賽跑中遙遙領先,是否買房以及買多買少生生地將本來條件類似的朋友、同學、同事劃分為不同的財富階層,並且基本上固化起來,一生都難以打破。

3、消費心理。一些人比較“精明”,掐指一算,房價租金比太高,買房不如租房。這無形中犯了把房地產當初純粹的消費品,忽略了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和投資屬性。房地產是天然的投資品,是抵抗通貨膨脹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享受國家和城市經濟發展最好的方式,是凝結人類勞動價值和財富增長最好的載體,是將消費與投資完美結合的不二之選。

4、麻煩迴避。有些人認為買房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情,認為每個環節都很繁瑣,處處充滿陷阱,會影響他也已習慣的工作和生活習慣,“想起來就頭痛”經常成為他們的口頭禪。想起來也是好笑,難道每天早起晚歸上班,就不麻煩了嗎?況且,辛苦的勞動收入還趕不上房價的上漲速度,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不是很清晰了嘛。

既然是“病”,就應該治,那麼如何才能戰勝購房拖延症呢?

首先,要關注房地產市場,學會理性思考問題。平時可以關注些房地產市場動態,多看關於房地產方面的資訊和觀點,並保持開放的心態,不預設前提和觀點,不排斥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甚至自己討厭的觀點,而是客觀理性地分析其邏輯是否合理,並逐漸培養起自己的分析方法和邏輯,形成自己的判斷,並不斷完善和提高。

第二、“假設”自己要買房。先不要考慮自己目前是否已經具備購房條件(如攢夠首付款,月供是否夠,拿到房票等),而是假設自己近期(比如半年內或一年內)就是要買房。然後開始做好購房的準備工作:城市選擇、區位選擇、踩盤、瞭解購房流程等等,參與到購房環節,並諮詢身邊已經買房的朋友或者專業人士,聽聽他們的觀點和建議,這樣你才會更貼近一線市場,時時把握市場變化和找到符合自己需求和投資價值的產品,避免脫離市場,霧裡看花。雖然“假設”買房與“真正”買房還是存在很大的差別,但至少你已經邁開了買房的腿,朝著買房的目標前進了。

第三、經過前面兩個步驟,你就會發現購房對你來說其實並不遙遠,並且會進一步堅定你購房的決心。接下來便是“真的買房了”,這時除了錢,你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工作。因為你之前已經下定決心要買房,所以你不會像以前那樣亂花錢了,腰包也慢慢鼓了起來,然後家裡再贊助些,問親戚朋友借點,這樣已經差不多了,剩餘的藉助一些金融工具就可以解決了。

行動,比什麼都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