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琦、馬化騰、雷軍是如何找到合伙人的?

在創業大眾化的今天,合夥創業已經不算一個新鮮事了。我們都知道,無論是打江山,還是創事業,都不能單打獨鬥,要靠團隊。

那麼,什麼樣的人適合做合夥人?一般考慮四個因素:一是互相信任,二是能力互補,三是全職出力,四是必須出錢。

通常,創業都是從身邊的“三老”下手:老同學、老同事、老同鄉。大家先有信任基礎,然後發展成為股東,早期比較容易進入狀態。這種合夥人模式是在關係上建立利益。

而對於具備一定物質條件的成熟創業者,一方面是不缺錢,另一方面由於具備一定的信任基礎,相對來說更容易找到優秀人才。這個時候,他們甚至可以先和候選人先建立利益關係。

比如,讓候選人先成為公司外部顧問,或與公司建立項目合作關係,在利益合作過程中判斷人、篩選人與選擇人。這種方式,我們稱之為:是在利益上建立關係。

攜程

攜程是由季琦、梁建章、沈南鵬和範敏一起創辦的,他們被稱為:攜程四君子。

季琦和梁建章由於工作關係成了好朋友,經常在一起聊剛剛興起的互聯網。聊著聊著,兩人有了一起弄個旅遊網站的想法。

季琦、馬化騰、雷軍是如何找到合夥人的?

華住酒店集團、原攜程創始人季琦

當然了,要成就一番大業,只有他倆是不夠的。兩人有個共識——應該再找個能去融錢的人。

這時候,他倆注意到了沈南鵬。沈南鵬當時在投資界混得蠻不錯了,那該怎麼拉他入夥呢?

梁建章想到季琦和沈南鵬都從上海交大畢業的,兩人很快找到沈南鵬,把項目闡述了一下。因為校友的關係,在加上雙方之前就很欣賞對方的能力,一番暢談後,沈南鵬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團隊。

於是三人合夥開公司,沈南鵬出資60萬元,佔40%的股份,而季琦和梁建章各出資20萬元,各佔20%的股份。

但三人組隊後,發現大家都不懂旅遊,要讓項目順利開展,還需要找一個行業裡的資深人士。

幾個人到處接觸各個旅遊公司的高管,而那時候,沒有任何人對這個剛剛成立的小公司感興趣。

在一籌莫展的時候,季琦偶然聽說上海大陸飯店的總經理範敏,範敏當時是國企總經理,有專職司機,還有單位住房。但範敏也是上海交大的校友,於是三人馬上找到了範敏見面。

範敏聽了項目,並沒有絲毫動容。梁建章、沈南鵬當時覺得,恐怕挖不來範敏,勸季琦放棄這個想法。

季琦想,範敏的確是團隊需要的人,要請範敏出來,靠校友的身份去打動他還是有點機會的。

於是,季琦就一次又一次地去找範敏,和他聊交大的各種共同記憶、聊他們的改變行業的夢想。

終於有一天,範敏終於下了決定,和校友們一起放手一搏。

於是“攜程四君子”的技能互補型團隊正式成立。梁建章擔任首席執行官,負責網站技術;季琦任總裁,負責開拓市場;沈南鵬任首席財務官,負責上市融資;範敏任執行副總裁,負責產品管理。

季琦曾經說過:“在團隊中,成員之間的私交是非常重要的。成員之間如果沒有私交,團隊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散夥。他和梁建章經常一起旅遊,經常一起“吃個小菜,喝個小酒”,他和沈南鵬、範敏都是交大的校友,這樣的私交,完全可以化解彼此之間因為衝突和矛盾帶來的危機。”

騰訊

騰訊是5位創業者一起創立的,其中有3位是馬化騰的中學或大學同學,大家都知根知底,就大家的能力來說,都是比較均衡的,互相之間的互補性很強。

5人組成一個決策小組,職責劃分清楚,各抒所長。張志東管研發,研發分客戶端和服務器;曾李青管市場和運營,主要和電信運營商合作,也出外找一些單子;陳一丹管行政,負責招人和內部審計;許晨曄管對外的一些職能部門,比如信息部、對外公關部都屬於他的管理範疇、最開始的網站部也在他的管轄範圍內。

一位早期便加入騰訊的公司高管分別對這5個外界看起來非常低調神秘的創始人逐一評價:

馬化騰非常聰明又固執,注重用戶體驗,非常願意從普通的用戶去看產品。技術非常好,但是他的長處是能夠把很多事情簡單化;

張志東是腦袋非常活躍,對技術很沉迷的一個人。更擅長的是把一個事情做得完美化;

曾李青是一個做市場很有霸氣的人,我們經常開玩笑說他是創業團隊裡最純粹的商人;

許晨暉是一個非常隨和又有自己觀點,但不輕易表達的一個人,人很隨和,是有名的“好好先生”;

陳一丹本身是律師出身,非常嚴謹,同時又是一個非常張揚的人,他能在不同的時候激起大家激情的狀態。

馬化騰在回顧創業史時是這樣總結的:

如果要創業,最好不要單槍匹馬。要發揮自己所長,同時要找夥伴一起來做,這樣能夠彌補自己不足。在這個過程中,尊重彼此不同的聲音,尋找互補和共識。企業發展起來之後,更是如此。要保持開放協作的心態,尋找合作伙伴一起來發展,孤木難成林,只有集中力量在自己的優勢上,把其他交給合作伙伴,這樣才能真正把生意做成生態,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我從大學到工作,一開始就靠寫代碼養活自己,算是個典型的程序員。當時我更多的是想做個產品,沒有太多想過開個公司,領導什麼人。連我父母都沒有想到,我這個書呆子還可以開公司。現在想想,如果我當時一個人單槍匹馬地開公司,肯定走不遠的。我覺得當時走對的第一步是找一些合作伙伴,我的缺陷他們可以彌補。

小米

雷軍在創辦小米時就提出了“鐵人三項”的模式,即硬件、軟件和互聯網服務。當時的雷軍,已經從金山出來,並且做了一段時間的投資人,錢肯定是不缺的,並且也具備一定的聲望。

雷軍認為,要找到超一流的人才,就不能靠企業自己培養,而是要不惜代價去市場上挖。小米的8位創始人分別來自當時全球最頂級的四家軟件、硬件和互聯網公司等。

為了找到最優秀的人才,雷軍自己有一半的時間都用在招人上了。他甚至提出,人力資源管理不在於管理,而是應該把80%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找人上。

由於雷軍從來沒有硬件創業的經驗,因此要搞定硬件工程師其實非常困難,而他的做法就是“用excel表列了很長的名單,一個個找合夥人。”

季琦、馬化騰、雷軍是如何找到合夥人的?

小米創始人雷軍

為了找到一個硬件工程師,雷軍打了90多個電話,而為了說服一個硬件工程師加盟小米,雷軍與他連續談了10個小時,但是對方始終不相信小米能盈利。於是雷軍問他,“你覺得你錢多還是我錢多?”對方回答,“當然是您錢多。”於是雷軍就對他說“那就說明我比你會掙錢,不如我們倆分工,你就負責產品,我來負責掙錢。”而最後這個工程師選擇加入小米,正是因為雷軍說的這句話。

“如果你沒有我那麼多名單可以聊,你可以先問問自己,你最希望自己的合夥人是哪個公司的人,然後就去那個公司樓下咖啡廳等著,看到人就拉進來聊,總能找到你想要的人。”雷軍表示。

合夥,相當於人生的第二次婚姻。著名天使投資人徐小平就說過,“合夥人的重要性,超越商業模式”。找到合適的、能一起白頭偕老的合夥人,對於創始人來說,這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注:此文來自於高維學堂旗下“科學創業派”。

季琦、馬化騰、雷軍是如何找到合夥人的?

科學創業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