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核永動機英格蘭進了四強·當世有勝過莫德里奇的組織者嗎?

英格蘭2比0贏了瑞典,28年來首次四強。

話說,英格蘭全場最佳三個人:

——皮克福德的穩健撲救,希爾頓附體。

——馬奎爾的頭球破門和後防補位。

——林加德,運轉不休的發動機。

守門員,後衛,中前衛。

撲救、頭球、跑動。

這就是這支英格蘭的主題了。

比賽前24分鐘,雙方各1次射門,1次斷球,1次盤帶過人。那會兒我忍不住說句玩笑話:

雙方就是傳著傳著,傳對手腳下去了。

之後,場面開放些,最後全場下來,英格蘭控球率55%,傳球成功率80%,但說實在話,看場面就知道:英格蘭還是糙。轉移或推進,基本靠長球,以及……跑。

英格蘭的跑動範圍,真是驚人。每個球員都是滿場飛,中路林加德、阿里、凱恩和斯特林居無定所地晃盪,不等球,積極跑動縮小接球間距。他們的停球不夠細,出球不夠精,但因為中場人多,跑動積極,彼此間距保持得好,所以停下球來,大不了回敲一下,再繼續,所以英格蘭穩得住球權。

英格蘭攻傳守時,瑞典沒有帶球推進高手,所以英格蘭靠整體跑動彌補,偶爾兩翼會漏身後球,但中路總是來得及堆起人。

(比利時的電視解說員總把瑞典的Toivonen喊成“脫衣我能”……)

本屆英格蘭到現在,基本是角球點球各色定位球一路撐過來。這個,可以從兩個角度看。我一個美國朋友的原話是:

從沒見過英格蘭這麼多長球。真無聊啊!——但執行得很好。

(Never seen an england team settle in so many long balls. Fxxx boring,well excuted though.)

所以我們要對索斯蓋特脫帽致敬。

英格蘭沒有什麼天才。最接近才華與靈感的球員是斯特林,結果上半場靈光一現跑出單刀球后,果斷浪費了。整體而言,英格蘭就是一支沃特福德之類的英超中游球隊風格,缺少有球能力卓越的球員。

但索斯蓋特依靠陣型保持、全隊齊心、大量的跑動來彌補停傳帶的粗糙。後衛線的往返跑,兩翼的往返跑,中路亨德森像彈珠檯,斯特林、凱恩、林加德和阿里居無定所的跑動和高位逼搶——是真的對球逼搶,還不是控傳球線路——於是英格蘭像一臺大機器:

不精緻,但運轉不停。偶爾閃一下,比如傳中到位了,就有了。

十六年前,也有支球隊,有球能力弱,腳下糙,隊裡集體年輕。

於是依靠一個全能中場,一個24歲的搶點射手,一個好守門員,依靠全隊不懈的跑動和補位,依靠一路長傳+跑動+定位球,一路磨進了四強,甚至決賽。

那就是2002年,巴拉克、克洛澤和卡恩那支德國了。

无核永动机英格兰进了四强·当世有胜过莫德里奇的组织者吗?

克羅地亞點球淘汰了俄羅斯。

話說,俄羅斯很頑強。加時賽1比2落後,球權被遏制,只靠反擊,還是靠任意球頭球破門了。

俄羅斯很堅韌。鋒線高位逼搶,中場線始終保持均衡劃一,除了丟第一個球那個反擊,基本沒讓克羅地亞穿透防線。

切里舍夫很優秀,本屆盃賽第4個進球,還是個如此美妙的遠射——如果加上對烏拉圭那個烏龍,就是5個球啦!

戈洛文、薩梅多夫和久巴的跑動牽扯很到位,他們其實沒有成型的前場接應點,很多都是到了點就地走你——也走出了許多機會。

曼朱基奇很勤奮,他的牽扯和跑動,左右了整條俄羅斯防線;他套邊之後給克拉瑪裡奇助攻那一下極其刁鑽:俄羅斯人都在防後點,他卻見縫插針,強傳克拉瑪裡奇的包抄。

拉基蒂奇連續第二場射中完場點球,心態上簡直完美。

維達進了加時賽的領先頭球,射點球時又鎮定自若,了不起。

蘇巴西奇是全場表現第二佳。在大腿抽筋後,依然屹立起來,破壞掉俄羅斯幾個刁鑽的反擊,點球大戰第一下就撲掉對方的射門,為克羅地亞開了個好頭。

但本場真正表現最佳,佳到鶴立雞群、無與倫比的,是克羅地亞10號隊長盧卡·莫德里奇。

我們從來知道莫德里奇是當世最好的組織者之一。但他離開皇馬的環境可以有多好?

這屆盃賽,尤其這場,就是答案。

如果只看數據,他助攻1次而已,外加觸球139次傳球102次成功率87%,盤帶過人8次(!)搶斷2次。

但只有親自看比賽,才明白莫德里奇的可怕之處。

他退守時是標準的6號,親自護到禁區前,斷球2次,以及若干次在爭奪空中球時寫意地停球——坎特或亨德森斷下球后會選擇橫傳或回傳,他會直接向前傳球就地啟動反擊。

他在中場過渡時是完美的8號,橫向轉移,送出長球,接左翼傳球然後橫傳到右邊路給佩裡西奇。克羅地亞在他腳下簡直沒丟過球權。他每次接球都能向前推進一點。

偶爾,隊友在禁區前磨嘰了,他就前插,化身為標準10號:傳直塞,親自遠射,套肋部傳中。從常規時間最後10分鐘到加時賽前15分鐘,他到禁區前時,俄羅斯用兩人盯防:就怕他送出絕命傳球,或者如對阿根廷那樣,一個遠射解決問題。

他什麼都做,而且什麼都做得好。

无核永动机英格兰进了四强·当世有胜过莫德里奇的组织者吗?

在皇馬時,他經常把長傳的工作讓給克羅斯,把拼搶的活兒讓給卡塞米羅和阿森西奧,推反擊時直接找套邊的馬塞洛們傳中,不顯。在克羅地亞才顯出來:6號、8號、10號的中場活兒,他都包攬,還都做得好。

他在場上彷彿長了天眼,視野貫穿全場。經他處理過渡的球,克羅地亞總能掌控球權,找到局部優勢;不經他處理的球,大多數都出了底線。

這麼說很奇怪:莫德里奇在本場顯出來,他比克羅地亞和俄羅斯的任何一個球員球商都要高,高得多,高到他每次前插都顯得:

“我把球給你們喂成這樣了,你們還要怎麼樣?好好好,我自己來示範一下操作!”

兩年前在波爾多,我問德科:守門員,以不失球為樂;像前鋒,進球讓他們激動。中場球員們,如何獲得比賽的滿足?

德科說:我們觀察比賽,我要確認自己在幫助球隊。所以我要隨時觀察比賽,感知比賽。我的職責就是讓比賽朝著贏球的方向走。如果我發現我們在落下風,我就會審視自己;要隨時調整自己,確保自己在讓球隊贏球。

我:如果現役要挑一個最接近你的球員,這樣一個全能、技術全面、可以平衡中場的球員,你會挑誰?

德科:莫德里奇。

今天這場比賽,就是一個典型的範本。莫德里奇的每一次觸球,都在讓克羅地亞或奪回或保持球權,都在針對俄羅斯場上當時最薄弱的位置。所以加時賽,看到莫德里奇還在跑動著上搶時,我都覺得難過了;恨不得對克羅地亞全隊吼:

“你們這些腦子不那麼聰明的能不能多跑跑!讓莫德里奇少跑幾步,把體力用在指揮上!!”

雖然克羅地亞沒在加時獲勝,雖然莫德里奇那個點球還被阿金費耶夫撲對了方向,雖然莫德里奇全場不過1個助攻,但看過這場比賽的人,都可以從此更深刻理解組織者這個概念。莫德里奇本場簡直教科書一般闡釋了,所謂球隊核心,該是什麼樣的。

這麼說有點獨斷,但齊達內退役、裡克爾梅回南美,哈維與皮爾洛相繼告退之後,歐洲能與莫德里奇相比的大組織家,也只有德布勞內了。

還不用提他身處客場,面對整個俄羅斯大地的球迷,在超過一百次傳球和139次觸球裡,精確又冷靜地,像個地道專業人士一樣,處理好了每個球,讓俄羅斯全場都被他的傳球網絡密封,無法起勢。

上一場西班牙天下無對的中場群,傳球也很綿密,但相對寡淡,指向性一般;比起莫德里奇大開大合的組織,席爾瓦與伊斯科們的傳球,都多少小氣了一點。

他是一個能讓看球的中立球迷為之心折,衷心希望他贏球的指揮官,而且覺得“這樣踢球才是對的”,以及,“我好希望做他的隊友啊!”

所以最後克羅地亞贏了,會讓人覺得有種順理成章之感,“就是該他們贏嘛!”

因為莫德里奇踢的球,實在是太對了。

對到他每一腳觸球,都讓人倍生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