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藝術沾了網絡「光」

盆景藝術沾了網絡“光”

碧雲出岫

樹種:刺柏 送展地:盆景樂園 作者:朱有才

賞析:樹勢動感強烈,似蛟龍捲風暢遊天空,無拘無束,悠然自在。色彩搭配自然和諧為整體畫面營造了良好對比度。主幹樹脈流暢自然,枝片層層相依,中段上挑,兩神枝取到了“畫龍點睛”之妙用。

盆景藝術沾了網絡“光”

錢塘江畔

樹種:大板松 送展地:鎮江市 作者:虞昌龍

賞析:錢塘江是著名的觀潮勝地,有深厚的歷史文化。作者利用不同大小的板松、太湖石進行合理佈局,寄情山水和歷史人文之間,作品充滿著詩情畫意。

盆景藝術沾了網絡“光”

崢嶸

樹種:真柏 送展地:盆景樂園 作者:鄭志林

賞析:主幹斜立,中間兩枝幹比例協調,均作斜勢,姿形幽雅得體。樁體表皮斑馬線自然貫通,神枝、舍利亦無人工痕跡,枝片成簇生,一眼看去是頗有崢嶸之勢的老樹,可渭“小中見大”、超然而立。

盆景藝術沾了網絡“光”

京陵古韻

樹種:刺柏

送展地:南京

賞析:主幹經受歲月抗爭,折而不斷。作者以“拿天補地”的藝術創作手法,挑戰難度大,但又符合自然之法則,渾然天成。作品展現出歲月蒼蒼下的王者風範,在接受生與死的考驗中感嘆生命之美。

盆景藝術沾了網絡“光”

鍾靈毓秀

樹種:五針松 送展地:盆景樂園 作者:鄭國順

賞析 :造型謙和、俊逸,品位佳,表現了美好的自然環境,也體現作者仁厚、樸實與“隱士”的盆景創作心態。正如唐代詩人柳宗元所言:“蓋天鍾秀於是,不限於遐裔也。”也就是說,只有心存大仁者,才能培育出優秀的人才,產生優秀的作品,行鍾靈毓秀之大德。

盆景藝術沾了網絡“光”

秀才幽林圖

樹種:黑松 送展地:盆景樂園

賞析:整個畫面活潑、灑脫,一派隱士風範,“獨居幽林謝虛名,留得清山春常在”,情趣獨然。作品用淺盆營造的土丘,展示幽境,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和藝術感染力。

盆景藝術沾了網絡“光”

撮土栽嶽

樹種:五針松

送展地:盆景樂園

賞析:作品構思立意妙; 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將“載華嶽而不重,振山河而不曳,萬物載焉”之意,容入盆景之中,洞察大自之精典,用“樹石搭配”的藝術手法,使作品意境得到昇華。

盆景藝術沾了網絡“光”

玉樹臨風

樹種:真柏

送展地:安徽

賞析:該作品柔美之中吐著霸氣。主幹扭曲斜線延伸,彰顯生命的光華。從盆景專業角度審視可見作者功力所在。

盆景藝術沾了網絡“光”

臥龍崗

樹種:黑松 送展地:盆景樂園 作者:吳吉成

賞析:樹幹老態,凹凸嶙峋的黑松樁,主體橫臥盆缽後向下曲折延伸呈半懸崖狀,艱難地生長。作者獨具匠心,把樹的造型與中華民族的神靈之物龍連為一體,耐人尋味。

盆景藝術沾了網絡“光”

秦淮水去綠陰在

樹種:黃楊

送展地:盆景樂園

賞析:六朝古都秦淮畔,歷代聖賢輩出,他日賢仕風流佚事隨秦淮而水去。反思歷史塵埃,追尋一片綠陰地。作者借樹以抒情懷,畫面清幽託俗,內涵道家之風。在多幹森林式中確為難得之樹材。

盆景藝術沾了網絡“光”

情繫大地

樹種:黃楊

送展地:盆景樂園

賞析:該作品極其自然,取勢妥當;創作了一個主題貼近生活的曠野小景,是典型以“縮龍成寸”手法制作的功夫樹。在人們追求低碳生活方式的當今時代,於此清心的作品給欣賞者帶來自然界之啟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