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6章 糾正對「穀神不死」的誤解

饒尚寬:“本章以穀神為喻,讚美大道,重在論道。”讀《道德經》時會發現,老子的“道”似乎無處不在,左也是道,右也是道,上也是道,下也是道。說是道也不要緊,總得把道分門別類,有規律可循吧,沒有!到底是老子思路不清晰呢,還是學者不得要領呢?

文 | 楊吉德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

尹喜:“周王和諸侯修建社稷就是為了祭祀穀神,祈求神靈保佑好收成,但您寫了‘穀神不死’,問題就複雜化了,有的人解釋不通,就把它歸入大道概念上,豈不越整越亂!其實我也不明白為什麼穀神不死。”“穀神就是農作物的生命之神嘛。”隨著說,隨著畫了個《周易》的屯卦

《道德經》第6章 糾正對“穀神不死”的誤解

隨後又寫了個“屯”字

《道德經》第6章 糾正對“穀神不死”的誤解

“這一章的‘言之宗’是周易的屯卦,這個‘屯’是周文王根據卦象造的字,上面的苗短,下面的根長,什麼意思呢?就是冬天的麥苗。冬天萬物蕭索,很多植物都被寒冷的空氣凍死了,麥苗在寒風的摧殘下也不生長,但它並沒有凍死,還頑強的生存著,這就是它的生命之神在頑強戰鬥著。”

《道德經》第6章 糾正對“穀神不死”的誤解

尹喜聞言,高興地差點跳起來:“是了,冬天的麥子不死,是因為穀神不死,它這種綿綿不息的生命力,就叫做玄奧的生養之神。上天既然創造了萬物,就會讓萬物生存下去,哪怕歷盡艱難,你只要不想毀滅自己,就有生存的途徑。”

(陳鼓應:“穀神不死,谷,形容虛空。神,形容不測的變化。不死,喻變化的不停歇。”)

《道德經》第6章 糾正對“穀神不死”的誤解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尹喜:“只有走進玄奧的生養之門,才知道什麼是天地之根。天地之根很神奇嗎?”

老子:“我們都種過麥子,到開春如果挖開麥地的土,就會發現麥根之長匪夷所思,人們稱之為麥扎黃泉。要不是秉承天地之氣,冬天麥苗才這麼短,麥根能扎這麼深嗎!所以一個人或一件物事,看似很貧賤,他也是秉承天地之氣而生長的,不要蔑視。”

《道德經》第6章 糾正對“穀神不死”的誤解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麥根的生長方式是絲絲深入,若有若無的伸展,做起功來看不出有勞累之感。尹喜問:“老師這一章就是描寫麥根的生長過程,有什麼現實意義嗎?”

老子意味深長地說:“人們看到的功業都是轟轟烈烈的,大張旗鼓的宣傳,國家意志也是自上而下推行的,其實就像有些植物,夏天長得花團錦簇,逢初冬的強勁寒風就凋謝了,為什麼,因為沒有生命力。而真正長生不死的人類文明,是這種綿綿若存的暗藏之功,是深不可測的民生之念。想建立千秋萬載的穩固基業,必須讓合理的社會法則、道德規範在民眾的內心紮下根,符合一點一滴的生活細節,與民生之心融為一體,這樣才能綿綿若存、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注:用:做功。勤:《說文》:“勞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