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老人常說:「貧不串親,富不串鄰」,啥意思?

我國地大物博,各種習俗和俗語也多不勝數,而這些老話多是來源於農村,生活在農村,大家經常聽到的各種各樣的俗語老話,如今大部分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消失殆盡,在辭典中也很難找見蹤影,這些流傳下來的各地老話多是以口傳的方式傳承,之所以能以口傳的方式流傳之今,是因為這些俗語老話能讓人們從中體會出人生哲理和智慧,我想這就是老話的獨特魅力吧,以下這幾句老話不知道你聽說過沒?

在農村,老人常說:“貧不串親,富不串鄰”,啥意思?

一,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

在古代的封建社會,人們的思想都比較傳統且重男輕女,認為女兒是出嫁的人與家裡的聯繫減少了,親情都會隨著出嫁逐漸淡薄,甚至還沒兒媳婦親,親閨女如此更別說女婿了,若是女婿去幫助丈人家幹農活的話,避免不了背後被人說成吃軟飯等等的閒話,這是由於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土地是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而去丈人家耕天相當於搶了丈人家的田,觸碰到人的根本利益,因此才有了“窮死不耕丈人田”的說法。

在農村,老人常說:“貧不串親,富不串鄰”,啥意思?

“餓死不進蘿蔔園”說的是,在之前糧食匱乏的時代,農戶們種植任何蔬菜也不會種植蘿蔔,即使去挖野菜也不吃蘿蔔,因為蘿蔔刮油,並且裡面都是水份,曬乾了根本沒有什麼斤兩,吃了還不如不吃。其實這句老話想表達的另一種含義是做人要有骨氣。

二,親戚別共財,共財斷來往

老話也常說“親兄弟,明算賬”,任何親情和事物凡是摻雜了金錢,味道和性質似乎都變了味兒,尤其是和有血緣關係的親情之間,如果摻雜了錢財方面的利益後,之前的小矛盾都會被逐漸的放大了,時間長了難免會產生糾葛,但礙於親情關係不方便說出來,隨著時間的積累這些矛盾會越積越厚,最後爆發後不僅親戚會做不成,甚至會發生肢體衝突。

在農村,老人常說:“貧不串親,富不串鄰”,啥意思?

三,貧不串親,富不串鄰

這句老話的意思是,一個人窮困潦倒時就儘量不要常串親戚的門,如果貧窮去走親的話,這樣不僅會讓人認為你有事求人家讓人反感,更容易遭親戚白眼,而當一個人變的人富裕後,儘量不要串街坊鄰居的門,不然會讓人認為你在顯擺自己的富裕,這句老話也說出了世態炎涼和人們的無奈。

在農村,老人常說:“貧不串親,富不串鄰”,啥意思?

這些農村老話通俗易懂,之所以能銘記在每個人心中,並且流傳至今,我想正是因為能讓人們從這些老話中感悟到人生哲理,和實實在在的人生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