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賽道殺入新玩家,已獲千萬融資的「三蛋」如何玩轉新零售?

如今,隨著馬雲新零售的提出,盒馬生鮮作為新零售的標杆企業,在一眾生鮮行業裡裡顯得格外的亮眼。

隨著市場的不斷髮展,從海鮮,到水果,披上新零售外衣後,更加的光鮮奪目,利潤更是傳統零售的好幾番。

而三蛋生鮮是海鮮和水果的衍生品,但是又有別於他們,它更像是基於生鮮標準化零售運營賽道里,歷經所有互聯網電商屢戰屢敗之後,找到的最新出路。

生鮮賽道殺入新玩家,已獲千萬融資的「三蛋」如何玩轉新零售?

用創始人夏荷自己的話來說:“三蛋生鮮,就是基於已經賺錢的傳統生鮮流通模式,再前進半步”。

自從盒馬鮮生誕生後,生鮮賽道很久沒有新話題了。或者說,生鮮在互聯網維度的話題,很難講出新意。過去一年多里,所有生鮮的新故事誕生,都是換個馬甲講老話。

三蛋生鮮卻讓人眼睛一亮。

生鮮賽道殺入新玩家,已獲千萬融資的「三蛋」如何玩轉新零售?

其實,按照他們目前的規模,從項目發起到開出首店,僅用了3個月。而那個充滿了菜味的首店,從6月30日試營業開始,至今不到一週時間。

三蛋的模式是以百平米小店為核心,再用自提櫃和智能櫃以觸角形式深入周邊社區走道和樓道,門店覆蓋1公里,觸角覆蓋3公里,在以門店為中心的3公里生活圈內,打造一個支持到店購物、預定自提、外賣到家、外賣到櫃、社交團購、樓下極致距離購買等全融合購物場。

百平米小店,目前有800-1000個SKU,其中蔬菜、水果、肉魚禽蛋約400-500個SKU,低溫奶、豆製品等標品鮮食不到100個SKU,其餘為糧油米麵調味料。

但是店內佈局感覺非常擁擠,貨架商品推頭滿擠的感覺。商品多,顧客多,就是店員不多。日均來客,每天保持在1200人以上。對於一個6人店員,100平米的門店來說,人效和坪效都是驚人的。

生鮮賽道殺入新玩家,已獲千萬融資的「三蛋」如何玩轉新零售?

夏荷並不滿足。一是來自接地氣的社區菜場型小店定位,二是來自其獨到的門店商品和會員運營。

三蛋生鮮相比其他行業,更注重菜質的保鮮。肉品和莖葉類蔬菜,從每晚7點開始至10點,逐步打折直到白送。

相對於菜市場的價格,三蛋的價格基本等同,如果有會員卡,那買到的菜要比菜市場的還要便宜許多。

生鮮賽道殺入新玩家,已獲千萬融資的「三蛋」如何玩轉新零售?

僅從實體店來看,三蛋生鮮絕不能稱為零售新物種,店內沒有自助咖啡機,沒有免費Wi-Fi、充電和休息區域;而這也正是夏荷有意設計的,因為除了接地氣之外,三蛋生鮮必須要擁有足夠的煙火氣,煙火氣則來自於社區人群的消費認知:消費者心智的固有思維,就是在無意識中認為商超、便利店內的生鮮商品就是比菜場貴,所以三蛋生鮮的店型和商超、便利店型有直觀的差別。

除了部分進口水果、高端水產等細分品類上有一些中高端定位的價格空間外,對消費群體更大眾、更高頻、更具剛性的必備生鮮品類而言,用戶追求的關鍵因素仍在高質平價和方便快捷。有數據顯示,在家庭消費結構中,低頻高價產品的消費佔比並不超過10%。

三蛋生鮮實體店,做的就是“升級版菜場”,高價並不是店內的主旋律。

生鮮賽道殺入新玩家,已獲千萬融資的「三蛋」如何玩轉新零售?

如今的生鮮零售,線上與線下的思維早已貫穿,三蛋生鮮的邏輯就是用“店+智能櫃”迴歸消費者身邊,但是如何做,考驗的不是技術能力,更是商業整合能力。

三蛋生鮮徹底迴歸線下,讓顧客體驗和感受,完成了以上的部署,接下來,看的就是三蛋生鮮自己怎麼一步步玩轉門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