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專家倡議設立「中國明清皇家陵寢」合作機制

7月3日,是南京明孝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5週年的紀念日。當天,“明孝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5週年研討會”在南京中山陵園風景區召開。記者從現場瞭解到,本次會議將討論建立中國明清皇家陵寢合作機制,成立保護管理聯盟。

文保專家倡議設立“中國明清皇家陵寢”合作機制

資料圖:航拍南京明陵。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2013年7月3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經審議表決,南京明孝陵被全票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一消息令人振奮,但文物保護長路漫漫。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歷史學院教授賀雲翱曾主持過明孝陵的申遺工作。在他看來,申遺只是一個手段,通過申遺,可以引導大家更好地保護文化遺產,讓社會公眾一起參與文化遺產的保護。

“更多的時候不是文物本體、遺產本體被破壞,而是環境被破壞,人們無度地去開發。不遵守世界遺產的保護的規則和要求,在周邊蓋一些房子,搞一些現代的、過分先進的旅遊設施,破壞了它的原真性、整體性和環境風貌。”賀雲翱說。

對於此次“中國明清皇家陵寢”合作機制的建立,賀雲翱認為很有意義。他表示,中國明清皇家陵寢分佈地域廣,形態多樣。通過成立保護管理聯盟,可以推動明清皇家陵寢文物的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這體現了聯合申遺項目,不僅要聯合申遺,還要聯合保護、利用、推廣,向世界展現中國文化的輝煌。”

近年來,明孝陵先後進行了東井亭、神帛爐、內紅門、欞星門等重要建築本體的修繕工作。景區文物保護和安全管理已實現360度全覆蓋,目前正在申報推進明孝陵“國家級遺產監測體系”建設。這套監測體系將能夠對明孝陵進行24小時數據監測,通過測算遊客量、監控地面沉降等方式,保證景區對明孝陵的掌控管理。

當天,會議宣讀了《“中國明清皇家陵寢保護管理聯盟”倡議書》,並就建立“中國明清皇家陵寢”合作機制展開討論。


一、本平臺中註明“來源:華夏文·史·藝”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華夏文·史·藝所有,轉載時必須註明“來源:華夏文·史·藝”。

二、本平臺中註明文章文字、圖片和音視頻,均來源於網絡,信息內容並不代表本平臺的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或原出版單位所有。

如因作品內容、侵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聯繫小編,請在見圖文後30日內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