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屋基崔氏家族,清朝康熙五十七年(1718)因“湖廣填四川”入川,1725年左右,在威遠縣觀英灘鎮竹塘村修建了大屋基崔氏宗祠。
大屋基崔氏宗祠在崔氏族人心中具有不可動搖的神聖地位,每年召開理事會,開展掃墓祭祖活動,都要重溫祖訓家規。崔氏家規16條,規定族人對國家要忠,對父母要孝,對長輩要敬, 對弟兄姐妹要愛,對同事、朋友要仁,艱苦奮鬥、努力發展。崔氏家族秉承家規,家風嚴淳、淳樸、進取、向上,影響和造就了二十幾代族人,並在本地形成了淳樸、忠厚、斯文、善良的優秀民風,推動了本地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勵勤奮 懲懶惰
當年,崔氏祖先行至資州,身無分文,進退狼狽,困難重重。後在資中、威遠一帶落腳創業,從商務農。
在竹塘村及周邊村鎮定居下來後,這一支崔氏開始繁衍並興旺起來。崔氏後裔一直遵守著先祖流傳下來的家規族約,並以此激勵族人勤奮、上進。凡族人能農能商無本者,族長會為其籌集資本,助其謀業,使家族中無遊人,人人自食其力 ;凡族人遇到困難,族長會召集其他族人幫助其渡過難關;凡族人好吃懶做、不孝父母,族長要按照家規進行“滿杖八十”以示懲戒。正是對祖訓家規的傳承和遵守,崔氏族人中無一人因懶致貧。
重視文化、重視人才,在歷代崔氏族人中蔚然成風。崔氏族規不僅明確規定了對家境貧寒子弟的資助,也規定了對優秀人才的獎勵鼓勵。正是因為崔氏家族世代相傳的重文重才、團結互助的精神,才使崔氏家族沒有一人因貧輟學。
此外,崔氏家族還致力於傳承精神文化。“石坪山歌”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發源於威遠崔家,為更好地傳承祖訓家規,崔氏族人將家規填進山歌裡傳唱。
崔氏後人還專門辦有自己的報紙《中華崔氏報》和雜誌 《崔氏家園》,作為內部交流之用。報紙每季度1期,雜誌每年2期。
崔揚,四川崔氏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 大屋基崔氏家族入川第10代傳人。
20世紀90年代,崔揚抓住改革開放的契機,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成為威遠崔氏家族遠近聞名的富裕戶。富起來後,崔揚牢記自強不息、團結互助的祖訓 ,不僅勤勉於家族事務,更積極致力於拓展家鄉致富之路。2010年,他放棄了發展紅火的事業,回到家鄉觀英灘鎮辦起農村合作社,輻射帶動本鎮16個行政村2萬餘人,農村合作社的鄉親們收入翻了3倍。
威遠崔氏家族自強不息 、團結互助的祖訓家規早已融入到每個崔家人的血液裡面。正是在崔揚等一代代崔氏後人的共同努力下,300年來,家族中沒有一戶因為懶惰而貧困、更沒有一個人因為貧困而輟學,為社會貢獻了一份“崔氏力量”和“崔氏精神”。
閱讀更多 崔氏文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