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蘭州營門前崔氏聯宗修譜並重建聖賢廟記

甘肅蘭州營門前崔氏聯宗修譜

重建聖賢廟記

根深葉茂,源遠流長。崔氏出自姓,齊丁公嫡子季子讓國叔乙,食邑於崔,遂為崔氏,距今已有二千八百餘年。出清河、博陵二望。蘭州崔氏,據家譜所載,宋神宗元豐二年始祖槐發公自山西平陽府洪洞縣大槐樹下來蘭卜居西郊崔家崖,生三子。老莊只留一房,兩房移居紅柳臺。後經元、明,至清嘉慶九年立崔氏敘世碑時,謂有居姑臧之黃羊川者,有居蘭之北山及洮沙縣者,詳情無考。洮沙之崔家灘一支,當自紅柳臺移居。經花門之變,族眾散居各地,營門前、二家下、白崖、寺兒下、腰截裡等皆其居地。一九四八年,崔家崖積福公等發動族眾重製家譜,營門前族眾亦擴建聖賢廟。大股坐東朝西,為明脊暗卷,內塑關聖帝君泥身坐像,平爺、周爺陪侍兩旁,名荊州王。我崔氏世祀關聖帝君,自山西始來時,繒子神像為松山歇馬,此時,鑑於族眾已安居樂業,故改。南北為配殿,並有過殿帶山門,出山門直對戲樓。規模宏大,建築精巧。並於一九五八年立記事碑。惜乎文革期間廟字被拆毀。自改革開放以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實,營門前同性、同理、同輝等發起、組織,二家下有貴、白崖同森等協助謀劃,族眾共同努力,歷經艱辛,於

九九零年重建聖賢廟,接畫關聖帝君繒子,重修家譜,二零零五年於聖賢廟內北邊建祠堂一座,將原碑移居其內。族眾公議,以紅柳臺所定五十世輩字字義好,實用通順,建議族眾使用。勒石立碑,永為考見。望各地眾家族勿各行其是,如感個別字不妥,舊碑與新碑派字二者可參考使用。詩云:“孝子不匱,永爾類。”噫!我崔氏子孫,見碑知源,在外則辛勤工作,服務社會,在內則孝敬父母,維護廟宇,俾我崔氏之香火流傳於無窮者,可不勉哉!附輩字十句共五十世於治字下接續:

雲騰潤林茂 俊傑成英浩

山佳朝旺春 蒼海世康寧

雄才發光輝 賢良保祥興

禮義敬恭孝 宗澤昌仁政

同根連華夏 科學向東民

甘肅河西學院歷史系副教授崔雲勝提文。

公元二零零八年農曆五月十三日族眾公立

甘肅蘭州營門前崔氏聯宗修譜並重建聖賢廟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