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個縣域醫改獲評「山西模式」叫響全國

三晉都市報綜合報道

7月4日,省衛生計生委傳來消息,6月30日,在南京召開的全國深化醫改經驗推廣會上,山西省119個縣推行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被評為2017年度“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之一,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此舉創造了縣域綜合醫改的“山西模式”。

119个县域医改获评“山西模式”叫响全国

全省3701萬的總人口中,縣域人口占比達70%以上。為此,省從體制改革上找出路,全面實施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重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這項改革從2016年試點開始,在短短兩年內,全省119個縣級醫療集團全部掛牌運行;今年步入分類指導、重點突破、全面深化階段。

在體制破舊立新方面,實現了3個突破:

首先是改革辦醫體制——

成立縣(市、區)醫院管委會,由縣長擔任主任,醫管委辦公室設在縣衛生部門,將過去分散在各部門的政府辦醫、管醫職責,集中到醫管委履行。其次是重塑管理體制,將縣域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整合成一個獨立法人的醫療集團,形成縣鄉一體、以鄉帶村、分工協作、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新體系,實現“政事分開、管辦分離”。

同時,構建“三醫聯動”體制——

將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權下放到縣,實行價格動態調整;將醫保資金打包預付給醫療集團,按照“總額管理、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原則,實行總額預算、按月預撥、年終結算管理,結餘資金的40%用於發展業務,60%提高醫務人員待遇。

創新監管模式——

賦予醫療集團人事管理、內部機構設置、收入分配、運營管理自主權,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考核結果與職工獎懲和財政補助、醫保償付、薪酬總量掛鉤。

  • 創新運行機制,醫療集團成立人事、財務、信息等6個管理中心和醫學影像、臨床檢驗、消毒供應等6個業務中心,實行統一管理,提高管理和資源利用效率。


  • 取消縣鄉醫療衛生機構行政級別,集團對人員編制實行統一管理、使用、調配,所需適宜人才自主招聘,核准備案;全省統一為集團招聘人才出臺優惠政策。


  • 創新薪酬分配機制,按照“兩個允許”,績效工資總量提升5倍,由醫療集團自主分配。


  • 創新信息化服務機制,醫療集團建立統一信息平臺,實現醫療、預防保健、醫療保險、簽約服務、分級診療等信息互聯互通。


  • 創新縱向醫聯體幫扶機制,做實做強三級醫院縱向醫聯體,實現三級醫院對縣級醫療集團幫扶的全覆蓋。

119个县域医改获评“山西模式”叫响全国

有升有降體現改革成效

從24個重點監測縣的情況來看,省縣鄉村一體化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

  • 實現了醫衛融合、醫養融合,即縣級醫療集團設立公共衛生管理中心,實現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有機融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積極開展醫養結合試點。


  • 實現了簽約服務、預防為主、健康扶貧“三促進”,“1+1+1+X”簽約團隊服務模式落了地,城鄉居民簽約率達50.4%;


  • 形成縣域分級診療新格局,縣級醫院下轉患者同比增長112.2%;


  • 促進預防為主落地,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85.6%,高血壓和Ⅱ型糖尿病患者規範管理率分別達77.4%、78%;


  • 促進健康扶貧政策落地,“組團式”醫療精準幫扶在貧困縣實現全覆蓋,並全部建立遠程診療系統。

改革還實現促成了——

“三提升”:實現了基層服務量、服務能力、群眾滿意率“三提升”

“三下降”:縣級醫院門急診患者次均費用、自付比例、間接成本“三下降”。

“五個轉變”:

縣委書記、縣長由宏觀領導向爭當醫改“施工隊長”轉變,

醫療行為由粗放式醫療服務向節約型健康管理轉變,

健康管理由醫衛分散式服務向整體化、全生命週期管理轉變,

衛生人才流動由向上虹吸向人才下沉、服務基層的方向轉變,

群眾看病習慣由直接往上跑找專家向找家庭醫生問個明白的診療行為轉變。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