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賣千萬雙手套,做到當地第一卻在虧損!老闆說,就等冬奧會了

一年賣千萬雙手套,做到當地第一卻在虧損!老闆說,就等冬奧會了

這是一個顛覆與被顛覆的時代。

2018年2月25日,平昌冬奧會落下帷幕,新一屆冬奧會正式進入北京時間。

就目前來看,冬奧經濟“紅利”初顯,不僅促進舉辦地——京津冀地區的一體化進程,更將推動國內產業的全速發展。

對於建華中興(870749.OC)而言,這是個機會,一個強大自己的機會。

建華中興是一家從事滑雪手套生產與銷售的公司。

別小看人家產品線單一,建華中興的手套生意在全國產業集群中位列第一位,也是當地的龍頭企業。但就是這家成立近15年的知名企業,業績表現卻長期平平,這是為何?

公開資料顯示,建華中興董事長陳建華原做製衣生意,但參加廣交會後發現,當時手套市場需求量大,競爭力小,便在2004年入駐山東濟寧市嘉祥縣全面轉產滑雪手套。

事實上,嘉祥手套產業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經過30餘年的發展,集群效應已經顯現。

公開資料顯示,嘉祥縣擁有手套生產加工及配套企業340家、加工戶近1600多戶,自營出口權企業30家,年產規模達到7000萬至8000萬雙,年產值20億元。其中,滑雪手套出口量佔全國的近八成。

值得稱讚的是,雖說建華中興屬於後來者,但其實力不容小覷。據媒體報道,建華中興手套可年產各類防寒、運動手套1000萬雙,約佔整個嘉祥縣總產量的10%。嘉祥中興除在嘉祥做到了最大規模,還把廠子開到了新疆。

但令人詫異的是,這家老牌知名企業卻過得並不滋潤。

1、2017年中期,建華中興由盈轉虧,虧損200萬元左右;

2、從歷年財報來看,淨利潤波動較大,且與扣非淨利相差較大。

一年賣千萬雙手套,做到當地第一卻在虧損!老闆說,就等冬奧會了

一年賣千萬雙手套,做到當地第一卻在虧損!老闆說,就等冬奧會了

需要補充的是,扣非淨利潤與淨利潤差別較大,主要原因是公司子公司喀什中興因新疆喀什地區“短平快項目”、“衛星工廠就業培訓項目”等從 2014 年起收到大額的政府補助。

然而,建華中興只是冰山一角。

這也折射出國內手套產業的現實問題,手套產能的提高並未提高企業的“軟實力”,主要提供OEM貼牌生產、單純的來樣、來料加工等服務,導致該產業長期處於鏈條的末端。

歷年財報顯示,建華中興前五大客戶均為委託加工企業(其中多為國外運動品牌),合計收入佔比總收入70%左右。

這就導致建華中興近年來毛利率處於20%以下。

有業內人士表示,加工一副中高端手套純利潤為10%-20%,更大的利潤空間掌握在哥倫比亞、耐克等國際品牌商手裡。舉個例子,加工一副手套出口價3-4美元,吊牌上標的售價是30-40美元。

除了利潤空間有限外,建華中興業績還極易受到多種不確定性因素影響。

1、客戶出貨延期。2017年中報顯示,公司收入同比2016年上半年減少10%左右,主要是受國際客戶出貨比去年同期延後影響;

2、季節因素。2016年財報顯示,公司收入、淨利均出現下滑,主要原因是全球氣溫變暖導致滑雪手套需求減少。

事實上,代工廠都知道自有品牌的重要性,但試水的成本太高了。在品牌缺乏知名度、產業升級遇到天花板、自主設計及高端訂單核心技術缺失的背景下,一個新生品牌想突出重圍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過,有部分手套廠商藉著冬奧會的東風提前佈局自主品牌,比如建華中興。

2015年,建華中興開始發力自主品牌KINEED。時至今日,自主品牌年創收已從創辦時的 72 萬元大幅增長至2016年的1405萬。

即便如此,建華中興還是未能擺脫代工廠商的身份。公告顯示,2015-2016年,其自主品牌創收佔比總營收仍處於20%以下。

另外,與其他自有品牌廠商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建華中興自有品牌自創辦以來,其毛利率與代工產品毛利率相差無幾!這或跟品牌前期建設成本較高有關。

綜上所述,建華中興想轉型為自主品牌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而2022年北京冬奧會就是建華中興等本土廠商的契機。

1、國務院發佈的《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大力推廣普及冰雪運動,實現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2、有研報指出,預計到2022年,滑雪場數量將達到1200-1400家左右,年滑雪人次將達5000-6000萬人,滑雪人數超過1000萬人。我國有望成為繼歐盟、北美之後的全球最重要的滑雪市場之一。

有句話怎麼說來的,當顛覆發生之時,我們必須搶佔先機,或者更進一步,我們應該成為顛覆者之一。如此看來,建華中興提前佈局或能率先分享“奧運蛋糕”,一旦其自主品牌能在冬奧會期間釋放強大勢能,這對建華中興和嘉祥縣來說都是具有顛覆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