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人流放「寧古塔」,爲什麼聽到「寧古塔」三字都會嚇癱

古代犯人流放“寧古塔”,為什麼聽到“寧古塔”三字都會嚇癱

寧古塔是清代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是清政府設在盛京(瀋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清太祖努爾哈赤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時在此駐紮軍隊。地名由來傳說不一,據《寧古塔記略》載:相傳兄弟六人,佔據此地,滿語稱“六”為“寧古”,稱“個”為“塔”,故名“寧古塔”。

古代犯人流放“寧古塔”,為什麼聽到“寧古塔”三字都會嚇癱

寧古塔古城原在今海林縣舊街古城村附近,清太宗皇太極建國號大清後,任命吳巴海為鎮守寧古塔副都統,前後共有73任。由於寧古塔處於邊塞要衝,光緒九年另設有欽差大臣一員,此員為吳大澄,是清末洋務派著名人物。

古代犯人流放“寧古塔”,為什麼聽到“寧古塔”三字都會嚇癱

寧古塔轄界在順治年間十分廣大,盛京以北、以東皆歸其統,後來疆土逐漸減少。作為國防重鎮的寧古塔,是向朝廷提供八旗兵源和向戍邊部隊輸送物資的重要根據地,也是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東北各族向朝廷進貢禮品的轉收點,因此寧古塔與盛京齊名。


古代犯人流放“寧古塔”,為什麼聽到“寧古塔”三字都會嚇癱

從順治年間開始,寧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員的接收地。清朝統治者選擇寧古塔作為犯人的流放地,是因為寧古塔被認為隔京師遙遠,土地荒涼,行人將其看做畏途,而且這裡經濟文化落後,天寒地凍,野獸橫行,人跡罕至、道路崎險。有的文獻中說當時的寧古塔,幾乎不是人間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在半道上就會被虎狼惡獸吃掉,甚至被餓昏了的當地人分而食之,能倖存下來的不多。當時還有個流放地叫尚陽堡(今遼寧開原縣),但與寧古塔相比,尚陽堡還有房子住,寧古塔可就什麼都沒有了。

古代犯人流放“寧古塔”,為什麼聽到“寧古塔”三字都會嚇癱

在清朝時,人們從京城走到寧古塔需要三至四個月的時間,到了冬天的路會更難走,以至於後來清朝康熙帝東巡時,看到流人悲慘的處境時感嘆道:“流徙寧古塔、烏拉人犯,朕曏者未悉其苦,今謁陵至彼,目擊即知。此輩既無房屋棲身,又無資力耕種,復重困於差徭。況南人脆弱,來此寒苦之地,風氣凜冽,必至巔踣溝壑,遠離鄉土,音信不通,殊為可憫。”於是,清政府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下令免死減刑等人犯不再發往寧古塔,而改發尚陽堡,但後來清朝仍恢復了將人犯發往寧古塔。據統計,在清朝曾經流放到寧古塔的重要“人犯”有抗清名將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文人金聖嘆家屬、著名詩人吳兆騫、思想家呂留良家屬,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