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謎案集》「真香」警告:從圈層小說到大衆向影視的標本式改編丨專訪

文 │ 阿Po

在一檔家庭互換式真人秀的長壽綜藝《變形計》裡,第八季的城市主人公王境澤初到農村家庭,看不上農家飯菜,撂下“我王境澤就是餓死,也不吃你們一點東西”的狠話,轉頭就狼吞虎嚥大讚“真香”。

影視劇暑期檔洶湧而來,追番鑑劇人士與“打臉式”網絡熱梗意外契合。

網友A:我就算劇慌沒劇看,也不會看《S.C.I.謎案集》,更何況最近新劇潮,還愁沒的看?

網友B:“真香”警告。(狗頭)

(三日後)

網友A:《S.C.I.謎案集》……真香!

入夏的上劇潮,每一部劇都似乎定檔得匆匆忙忙,《S.C.I.謎案集》甚至連“提前一週”的宣傳期和“晚上20點”的黃金檔都沒攤上,開播前三天才匆匆宣佈“6月26日中午12點,優酷VIP看全集”。

《S.C.I.谜案集》“真香”警告:从圈层小说到大众向影视的标本式改编丨专访

於是《S.C.I.謎案集》幾乎是剛開播的第一週,在同類型影視作品搶佔市場先機,以及原著書粉的雙重夾擊下,差點連夾縫中求生存的還擊餘力都沒有。

幾日之後,帶著#SCI謎案集#話題和“撐過第一集你會發現新世界”的觀劇指南,“自來水”們開始了轉發抽獎的安利行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真香”攻勢正式啟動。

觀眾終於還是明白,比起角色性轉被diss的嘲諷也好,特殊情感類文學改編的噱頭也罷,這到底還是一部利落的刑偵劇,節奏快狠準,劇情神還原,甚至培養了大量追劇愛好者看了劇集之後反哺了小說的閱讀,再也不是某個圈層裡圈地自萌的狂歡。

對“出圈”現象並不意外的兩位編劇湯祈岑、桑一丹向骨朵直言:“我們從一開始就很確定要做一部大眾向的作品,一部青春偶像版的刑偵劇。”

《S.C.I.谜案集》“真香”警告:从圈层小说到大众向影视的标本式改编丨专访

原著小說在豆瓣評分也表現不俗

這一次以古典小說《三俠五義》人物為原型的特殊情感類文學作品,在搬上網絡熒幕的過程中,究竟如何在各方觀眾的肯定下成為“標本式”改編的?兩位編劇也一一解答了其中的疑問。

尊重≠照搬

“聽說要改編這部小說的時候,還是比較激動的,有了想把這件事情做好的心情。”

比起另一位編劇桑一丹的冷靜,湯祈岑的興奮勁兒已經溢於言表,她喜歡《S.C.I.謎案集》原著小說的這種文學類型,認為讓更廣泛受眾見識這類故事魅力的機會來了。

被大部分劇粉戳章認證一定要熬過去才能發現美好的“第一集”,是一個觀眾需要進入這部劇架構的世界觀的第一個步驟。不在我們熟悉的內地城市,也沒有像小說裡完全架空一個S市,而是選擇了更多人從電視劇裡瞭解到的香港。

一部“偽港劇”風格的網劇,在“白Sir”“香港特別行政區”“一定比例香港演員”的元素堆疊下,由擅長類型片的香港導演施磊手中誕生。

《S.C.I.谜案集》“真香”警告:从圈层小说到大众向影视的标本式改编丨专访

小說裡的案件並不簡單,並且擁有作者耳雅自己的一套邏輯,其中關於刑偵心理學的內容、魔法陣殺人手法更為超現實,如何將這些東西合理化地落在一部影視劇裡不顯得魔幻?編寫劇本時的首要方式就是將故事發生的背景設定在一個各方面發展稍微超前的城市,略有高級感,觀眾也信服。

對中國而言,和東亞、東南亞等國際化都市感融為一體的粵港地區,一定是首選。

“也因為導演是香港人,在香港拍警察故事肯定更得心應手嘛。”在香港刑偵劇中浸淫長大的一代人,想必對此都頗有覺悟,是在看國語版港劇的感覺,“而且就算我們表面上說是在架空城市,也必須給這個城市一個原型設定,否則看起來一定會有疏離感。”

在一部文學作品改編影視作品的同時,“書粉”與創作團隊之間又一定會圍繞“尊重原著”的問題產生幾乎不可調和的矛盾。

“原著是肯定要尊重的,但改編從來不是偷懶地將原著全部照搬下來,即便書粉可能會開心,可是影視創作中,這就是一個對所有觀眾都不負責任的做法。”

《S.C.I.谜案集》“真香”警告:从圈层小说到大众向影视的标本式改编丨专访

把小說吃透,理解作者的人物架構、核心思想,再把人物線索等元素從故事裡提純出來,尋找一種在影像表達上更合理化的方式,重新排列組合往外拋。

所以在第一集適應了稍顯“中二”的畫風、偽港劇背景,瞭解影視劇中的人物設定之後,這部“刑偵劇”的節奏才真正開始提速。相比小說裡更為章回式的案件表述,劇集裡5集一個案件的偵查速度,再由追蹤心理高手趙爵這個反派人物的過程串聯起來,節奏明快又完整。

“貓鼠”AU還是OOC?

《西遊記》這個經典IP在改編影視動漫世界裡獨霸一方、長盛不衰的時候,《S.C.I.謎案集》則是帶著《三俠五義》的光環改編。雖然在觀看網劇的年輕人之間,從古典小說IP到劇集之後,有著眾所周知的“二改”關係。

“御貓”展昭與“錦毛鼠”白玉堂,在上個世紀的港臺影視作品中被人熟知,新世紀的互聯網作品又賦予他們更為穩固的角色人設與粉絲擁躉,改編就又變得舉步維艱。

“貓鼠OOC”成了《S.C.I.謎案集》在播放初期,與“角色性轉”問題並列最具爭議的地方。

這部劇的劇本寫於2016年上半年,在真正的劇本編寫方面耗時並不算長,

編劇花了六個月時間,進行了2.5稿的翻修校正。除了最後的0.5稿是在劇本文字與導演實際拍攝場景之間的磨合,前兩稿主要用於案件與人設校正了。

《S.C.I.谜案集》“真香”警告:从圈层小说到大众向影视的标本式改编丨专访

如何校正?同樣是將人設在影視化方面展現更為合理化。湯祈岑向骨朵解釋,小說裡的白玉堂對展昭是無條件信任,熟練掌握心理學的展昭與白玉堂的交流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眼神進行心理交流,這部分在小說裡可以用OS旁白的文字展現,但影視劇裡過多的OS旁白就會顯得非常突兀。

把OS旁白“臺詞化”的方法,是在劇集裡的白羽瞳和展耀之間設置矛盾,由白羽瞳代入問題,通過他的“不相信”,再由展昭之口以心理學角度解釋給白羽瞳、實際是解釋給觀眾聽這其中的原理和內在邏輯。

“書粉不相信白玉堂和展昭會吵架,但影視改編的時候兩個人變成了鬥氣冤家。除了將旁白進行合理化的原因,那麼這部劇現在是雙男主劇,兩位男主之間肯定也要做出差異化或者反差,這是戲劇創作規律,男主性格互補,行為上有碰撞,才能有火花。”

互聯網的文學形式跟隨時代在進步。擁有角色原型的人物如果在改編時變得不符合原型個性,就會被稱為OOC(Out Of Character);而改編方式的多元化,也使得改編作品不斷形成了另一種網絡文學形式,也就是簡稱“AU”的Alternative Universe,在與原著時空背景完全不同的平行或架空背景下,根據角色原型人設進行全新創作。

OOC與AU之間的最大的區別判定,是改編後的人設是否符合角色原型人設,這也是沉迷於圈層文化中的粉絲最為執著的一點。但大眾觀眾因為並不瞭解角色原型,所以更加關注改編作品的劇情和新人設是否精彩。

《S.C.I.谜案集》“真香”警告:从圈层小说到大众向影视的标本式改编丨专访

《三俠五義》的“貓鼠”改編,《S.C.I.謎案集》是首次改編為網劇的作品;此前有以“包拯×公孫策”為雙男主的“民國AU”《新神探聯盟》,雖然並不為大眾熟知,但豆瓣評分7.7的電視劇亦屬佳作;最有聲望,應該還是2003年陳嘉上導演的喜劇作品《老鼠愛上貓》,大俠白玉堂搖身一變成為女扮男裝的俊美女子,最後喜結連理,卻依舊迎來滿堂喝彩與經典的印象。

時代變化帶來的思維模式變化是一方面原因,但真正大眾關注的,或許並不在於一個角色究竟是男是女,而是他人設對於劇情發展來說的合理性。

優秀的故事,永遠是在與人設的配合中拉動一切的主心骨。

清爽不油膩

連白玉堂都在《老鼠愛上貓》裡變成女人與展昭共結連理,現在再來糾結白玉堂的哥哥白錦堂從《S.C.I.謎案集》小說裡的男性被改編為“白大姐”白磬堂,是否太過執拗?

“心痛,我也心痛啊。”熱愛同類文學作品的湯祈岑,此刻,是痛徹心扉的模樣了。只能由“直女”桑一丹補充,“但我們的改編一切都基於大眾向的觀感而考慮。”

被戲稱為“社會主義特別行政區兄弟情”的白羽瞳和展耀,是“自來水”們津津樂道的原因之一,喜歡看互動的人可以很充實,和普通親朋好友看,也能被視為是很有碰撞與配合的好搭檔。

“本來人與人之間的任何相處模式都可以是無性別前提的,白羽瞳和展耀就是一起長大的好戰友,白玉堂的堂弟白弛與魔術師趙禎之間也是從小認識之後培養的發小之誼。”

《S.C.I.谜案集》“真香”警告:从圈层小说到大众向影视的标本式改编丨专访

寫慣了在男男女女感情戲裡的糾糾葛葛,兩位編劇倒是真的有點膩了,移情別戀三角戀之類的狗血套路都是必然的,《S.C.I.謎案集》裡就是不想被這些亂七八糟情感線打亂,講一些好看的案件,寫一些乾淨的感情,沒有感情上的障礙設置與刻意虐戀,才最終成就了老幼咸宜的故事。

“我們整體想要的感覺就是,清爽不油膩。”

每兩個人之間都有非常明確的情感互動模式,有前因後果,也人人接受。調皮的白羽瞳對著展耀勾肩搭背,嬉皮笑臉的一個飛吻,得到展耀回應以嫌棄的大白眼,是被觀眾戲稱“很甜很直”的交流方式;白羽瞳推開即將被車撞飛的展耀,自己迎面而上,也並不是誰替誰犧牲,而是白羽瞳對自己的身手足夠自信,足矣面對兇徒。

這樣的“互補”同樣放在愛調戲人的趙禎和會害羞的白弛身上同樣適用,調戲與嫌棄的日常,工作技能的搭檔,是放置在案件故事裡最舒服的感情發展方式,一切為了配合劇情,在案件劇情的推動下,增進人物各種互動。

包括原著中的狙擊手馬漢在改編影視後,為了增加團隊群像中女性的配比,而由男性改編為女性馬韓,在原著中與其互動最多的女性陳佳怡卻沒有改編為男性,也是基於陳佳怡對馬韓的仰慕是出於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強大工作能力與帥氣人格魅力的欣賞,不摻雜質。

《S.C.I.谜案集》“真香”警告:从圈层小说到大众向影视的标本式改编丨专访

湯祈岑與桑一丹非常喜聞樂見導演和演員對人物互動的理解,先立人設,劇情先行,帶動人物發展,切勿本末倒置。

結語

《S.C.I.謎案集》憑藉“刑偵”與“情感類網絡文學”兩大題材,強勢佔據了觀眾認為最難改編的兩大要素。也被很多人認為“上線即是勝利”。

兩位編劇倒是覺得:手上有糧,心中不慌,講好故事才是一切的根本。

“寫故事之前,不要給自己設置限制,我確定我們寫的主題是積極陽光的,是正義向上的,三觀明確,理性有邏輯,就不用太束縛,專注寫好故事就可以了。”

對於題材,湯祈岑的理解是認為,現在已經是複合型題材的時代,單一類型的影視作品很難再滿足審美已經提高的觀眾需求。網絡文學有很多優秀的題材,有複雜的人物關係,有深度的思考性,如果有機會通過改編影視的方式給大家看,自然最好。

突破圈地自萌的圈層文化,走向大眾文化,無疑是最好的推廣結果。

《S.C.I.谜案集》“真香”警告:从圈层小说到大众向影视的标本式改编丨专访
《S.C.I.谜案集》“真香”警告:从圈层小说到大众向影视的标本式改编丨专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