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助力「吉貨」走出去

直播技術的成熟,讓音視頻信息的高效率傳遞成為可能。在吉林,有更多人開始嘗試用直播打開市場、推介產品,助力“吉貨”走出吉林。

在吉林省農業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的溯源廳,足足佔據了一面牆的大屏幕上,直播鏡頭實時展示著某一塊溼潤油黑的吉林黑土地。如果將一年365天的視頻資料放在一起,並按下快進鍵,人們就能清晰看到優質吉林大米從種到收的全過程:生態種植,精心照管,絕不違規添加任何成分。

直播,助力“吉貨”走出去

“我說我的大米好,消費者不信,沒關係,我用鏡頭展示給大家。”打開公司旗下開犁網的溯源板塊,消費者可以實時查詢開犁網所售農產品廠商的生產資質、公司地址,甚至還有廠家老闆的手機號。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將土地種植的直播入口放在這裡,“消費者一看,‘哦,我家吃的大米是這麼種出來的,貴點兒也行,吃著放心’,這就是直播的意義。”公司的行政總監劉敖說。

劉敖的直播鏡頭對準大地,90後淘寶賣家康羽婷選擇把鏡頭對著自己。作為大學生創業團隊“洮寶”成員,康羽婷每天晚上都在淘寶直播平臺上推介自己團隊的農產品。藜麥、綠豆、紅小豆,這些在外地人眼中還算陌生的地產雜糧,在康羽婷的直播間中完成了從糧食到美食的華麗轉身。“通過直播,外地的消費者能明白我們這些雜糧究竟是怎麼做的,這起到了一個引導消費的作用。”康羽婷說。

不過,電商的世界裡,沒有一用就靈的良方,直播的風口中,吉林人也在摸索。“開始做了才知道,淘寶直播還是個技術活兒,怎麼跟觀眾互動,如何引導下單,都得總結經驗。”洮寶團隊的負責人王荷說。

算起來,團隊開始在淘寶網直播的時間也不過幾個月,但他們已經琢磨出不少的“門道”。小到直播間光源的選擇,大到直播時間的確定,都費盡了思量。經過一番試驗總結,負責直播的幾個小夥伴最後把直播時間定在晚上,“忙完了,吃飽了,聽我們嘮會嗑。”團隊成員焦琦說。

側重於內容傳遞、價值傳遞的直播方式,不但豐富了“吉貨”營銷手段,也讓吉林的好產品以更鮮活的面貌呈現在消費者面前。 (陶連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