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操縵而歌,繼古開今——喬珊琴歌學記

一見先生,為《流水》,在靜安;再見先生,為《梅花》,在鏡觀。

對先生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喬珊藝術中心。那一天,鏡觀梅園大雪紛飛,紅梅綻放。先生一衣素色棉袍,米色圍巾,靜坐窗前,遺世而獨立。

徐婷婷:操縵而歌,繼古開今——喬珊琴歌學記

古琴藝術家喬珊

一想到,即將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殊勝書苑再見先生,內心的激動無法自抑。只覺得這一個月特別長,每日播放著先生的琴歌視頻,一遍一遍,唯想記住這古老的旋律。

四月的杭州,煙雨迷濛。與琴友同行,一路急趕,來到殊勝,天已黑沉。放下行李,來到琴房,隔著門,果然看到了先生,還有鄭濟民先生、方春燕老師。他們正忙碌著,搬動著一張一張琴桌凳,調適著投影儀鏡頭和音響。隔著玻璃門,看著先生,亦如記憶中的清麗中和。

【被古琴藝術選擇】

如果說,王迪女史是為管平湖先生所生,那麼,喬珊先生就是為古琴藝術而生。先生先天音域寬廣、嗓音清亮,幼時經選拔選入北京少年宮合唱團,得王昆老師親自指導,這為她後來的古琴藝術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又逢特殊的時代際遇,出生軍人家庭的先生,從小就在酷愛中國傳統戲曲與樣板戲的氛圍中長大。

可以說,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師從王範地先生系統學習琵琶,是先生走上古琴藝術之路的重要轉折點。王範地先生是著名的琵琶藝術家,鍾情民族音樂,尤其擅長古曲。王範地先生對這個酷愛中國傳統藝術並擅長書法的姑娘尤其喜愛,給予了厚望。在王範地先生的影響和引薦下,先生第一次知道並開始接觸古琴,成為王迪女史的學生——中國音樂學院當屆古琴專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學生。

80年代,古琴藝術發展處於低谷期,除非音樂學院和家傳影響,其他地方几乎接觸不到古琴。為了發展民族音樂,中央音樂學院聘請了吳景略先生教授古琴。而同為“音樂專業院校王牌之一”的中國音樂學院,也正籌劃著開設古琴專業,最後經學校領導研究決定,聘請古琴大師管平湖先生的高足、長期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做琴學研究的王迪女史來校教授古琴。

先生深得王迪女史喜愛。老師耐心細緻教,先生刻苦嚴謹學。師徒對面而坐“對彈”,先生嚴格按照老師的演奏方式由一音、一節、一句、一段、全曲全過程模仿學習。通過模仿琴曲節奏輕重緩急、具體指法運用變化以及感情情感曲意融會等各種藝術處理方式,逐步理解、掌握、繼承傳統琴曲的風格特點與規律。老師彈一句,先生跟著彈一句,彈得不像就不進行下一句,直到彈得非常相似為止。有時,一首曲子要教授一個學期。通過如此細緻入微的教授和學習,先生完整傳承了“管派”古琴藝術的精髓,風格雄健瀟灑不失婉轉含蓄。於1988年,在北京音樂廳成功舉辦了“喬珊古琴獨奏音樂會”。

經過四年中國音樂學院嚴謹系統的中西方音樂專業訓練,在畢業獨奏音樂會上,先生演奏了經典名曲《平沙落雁》《廣陵散》,彈唱了琴歌《釵頭鳳》,並第一次嘗試將古琴與交響樂結合,中西樂結合演繹經典古曲《離騷》,開啟了嶄新的古琴藝術表現形式。

先生就這麼懵懂而幸運地被古琴藝術選中了。家族傳承、師徒傳承與院校傳承——藝術傳承三種方式的凝聚,不可或缺地影響著先生對古琴藝術的理解、傳承與發展。

【琴歌已經發展成為一門新的專業】

(一)琴歌發展歷程

先生說,琴歌,撫琴而歌,是中國古琴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是詩詞與音樂相結合的藝術,能夠較好地表現古琴富於歌唱性的特點。琴歌這種形式,古即有之。

先生介紹,西漢司馬遷曾說:《詩經》“三百零五篇,孔子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論語·陽貨》記載:“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尚書·益稷》記載:“博拊琴瑟以詠”。《琴史 ·聲歌》中曾提到:“歌則必弦之,弦則必歌之。”又說“子夏彈琴以歌先王之道”。琴歌歷史悠久,且廣為流傳。宋代以後,因文人雅樂的推崇,琴歌藝術的發展受到了相當大的阻礙,開始衰退。在明中葉至清初期間,因江派琴家強調“近文對音”,主張彈唱琴歌,同時刻印了不少琴歌專輯,使得琴歌藝術又一度活躍,卻仍然沒有能夠改變琴歌日趨衰落的命運。直到解放後,仍然未見起色。直到20世紀50年代以來,管平湖、吳景略、姚丙炎等前輩琴家在琴樂打譜方面進行了大量艱苦的工作,為琴樂打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是五十年代,在管平湖先生指導下,王迪女史開始了發掘整理琴歌的工作,共積累琴歌百餘首。

(二)喬珊琴歌類型

一是傳統琴歌。以王迪女史整理的《琴歌雅韻》為母本,忠實按照傳統琴歌的方式吟唱,如《陽關三疊》。

二是當代新創作琴歌。如王迪女史創作的《釵頭鳳》和著名作曲家關迺忠先生創作的《詠梅》。

三是先生個人琴歌創新。包括與作曲家共同創作琴歌新作品;重新改編琴歌《胡笳十八拍》,不僅使用了琴與低音笛的組合,還對樂曲進行了重新改編等。

(三)喬珊琴歌吟唱形式——自然唱法

先生認為:琴歌吟唱可以用“自然唱法”,即平時講話、吟誦詩歌的自然發聲方式。人的聲音高低、強弱與琴聲相融合,氣息頻率和琴曲節奏相統一,充分和諧,“人琴合一”,唱出的琴歌才有古琴的味道。先生將民歌發音、詩詞吟誦、戲曲韻腔與古琴音韻特有的古樸雄健有機結合,形成了喬珊琴歌獨有的“自然唱法”。

先生說,琴歌屬於古琴藝術不可分割的部分,不同於琴曲,是區別於地方民歌、中國傳統戲曲、現代流行歌曲的一種新的專業類型。唱好琴歌,首先要對琴歌的發展歷程、創作來源、結構內容、吟唱方式有足夠的掌握。因此,先生對吟唱者,在琴曲產生時代背景的瞭解、演奏技法的掌握、曲詞平仄韻節奏的熟悉、字詞音調基本發音技巧運用嫻熟與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先生說,古琴是中國文化重要的符號之一,也是世界的。所以,在琴歌的表達上,先生並不拘泥,而是大膽探索古琴、琴歌和中西方樂團的合作,將古琴、鋼琴、交響樂和其他中國民族器樂進行多形式融合創新,彰顯古琴藝術古樸低沉及其爆發力。

先生說,雖然古琴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思想密不可分,但歸根結底它還是一門音樂藝術,即使要創新也必須首先做到技術到位。如果音準都不過關,要想表達高深的思想和超然的琴境,根本無從談起。學習琴歌不止是學習指法、琴藝和歌唱,更重要是學習琴德與琴道。

先生說,傳承創新古琴藝術是她的使命。一是作為古琴演奏者,與大家分享古琴的音韻,讓更多人瞭解古琴藝術;二是作為古琴傳承者,把從王迪女史那裡學到的九嶷派特色和琴歌傳授給年輕一代;三是成為古琴藝術創新者,創造出新風格的古琴音樂。

西子湖畔煙雨寒,殊勝苑內清音傳。

徐婷婷:操縵而歌,繼古開今——喬珊琴歌學記

我痴痴凝望,再一眼。西子清清亮亮,潺湲流淌。灩灩春水,清澈澄明,水上煙波萬狀,空中霧靄迷濛。近處茶色青青,園中旗幡飄拂,採茶女三五成行,甩手揮臂,宛然在目。

回放先生琴歌,一遍一遍,唯想深深銘記這古老的旋律。

徐婷婷,同濟大學黨辦,法學博士。

參考文獻:

①繼先聖絕學,奏絃歌雅韻——喬珊古琴藝術綜述,陳逸墨,喬珊古琴藝術中心(公眾號),2016-10-12

②古琴音樂打譜之理論與實證研究(節選), 新浪博客,2010-10-15

③絃音不綴創心曲——專訪古琴家喬珊,鄭珮瑩,《東方藏品》 2015 (6) :

封面故事,2015-07

④多能促專——聽喬珊古琴琵琶獨奏音樂好有感,肖興華,《中國音樂》, 1988 (4) :58-58

⑤古琴相伴 幸運人生——訪著名琴家喬珊,孟建軍,《樂器》, 2010年期 2:66-68

⑥喬珊:我不是奉獻,而是被古琴選擇,度一學堂古琴書畫,2017-6-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