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理論簡介,將網際網路與傳統產業深入融合

“互聯網+”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指的是依託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聯合,以優化生產要素、更新業務體系、重構商業模式等途徑來完成經濟轉型和升級。“互聯網+”計劃的目的在於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入融合,以產業升級提升經濟生產力,最後實現社會財富的增加。

互聯網+理論簡介,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入融合

“互聯網+”概念的中心詞是互聯網,它是“互聯網+”計劃的出發點。“互聯網+”計劃具體可分為兩個層次的內容來表述。一方面,可以將“互聯網+”概念中的文字“互聯網”與符號“+”分開理解。

符號“+”意為加號,即代表著添加與聯合。這表明了“互聯網+”計劃的應用範圍為互聯網與其他傳統產業,它是針對不同產業間發展的一項新計劃,應用手段則是通過互聯網與傳統產業進行聯合和深入融合的方式進行;另一方面,“互聯網+”作為一個整體概念,其深層意義是通過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完成產業升級。互聯網通過將開放、平等、互動等網絡特性在傳統產業的運用,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與整合,試圖理清供求關係,通過改造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產業結構等內容,來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提升效益,從而促進國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互聯網+理論簡介,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入融合

“互聯網+”是兩化融合的升級版,將互聯網作為當前信息化發展的核心特徵,提取出來,並與工業、商業、金融業等服務業的全面融合。這其中關鍵就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讓這個+真正有價值、有意義。正因為此,“互聯網+”被認為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演進。

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互聯網+理論簡介,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入融合

個人電腦互聯網、無線互聯網,物聯網等,都是互聯網在不同階段、不同側面的一種提法,這也是談論未來變化的一個基礎。未來“連接一切”時代還有很多的想象空間。當然“互聯網+”不僅僅是連接一切的網絡或將這些技術應用於各個傳統行業。

除了無所不在的網絡(泛在網絡),還有無所不在的計算(普適計算)、無所不在的數據、無所不在的知識,一起形成和推進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無所不在的創新(創新民主化),推動了知識社會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0。正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創新2.0的互動和演進共同租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工作、生活方式,並給當今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的無限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