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別名有多少?

茶的別名介紹

原意為苦菜的一種,苣菜屬和萵苣屬植物,《爾雅·釋草》:“荼,苦菜。”“荼”是“茶”的假借字或古體字。清代郝懿行《爾雅義疏》“今‘茶’字古作‘荼’……至唐陸羽著《茶經》,始減一畫作‘茶’,今則知茶不復知荼矣。”清初顧炎武《唐韻正》:“荼荈之荼與苦菜之荼,本是一字。古時未分麻韻,荼荈字亦只讀為徒。……梁以下始有今音,又妄減一畫為‘茶’字。”也指早採的茶葉。

茶的别名有多少?

茶的通稱,有“品茗”、“香茗”等詞。《辭海》:“一說是晚收的茶”。《辭源》:“茶之晚取者”。《中華字海》:“一說是茶的老葉,即粗茶”。《漢語大詞典》:“一說是晚採的茶”。《康熙字典》:“茶晚取者”。可見,根據採摘時間,茶在先,茗在後。晉代郭璞說:“今呼早採者為荼,晚取者為茗。”

茶的別稱,陸羽《茶經·一之源》:“其名一曰茶,二曰木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蘚”。《茶經·七之事》引楊雄《方言》中“蜀西南人謂茶曰荈”。

茶的別稱,常常與茶或茗合稱。陸德明《經典釋文·爾雅音義》:“荈、荼、茗,其實一也。”另意為老的茶葉。《魏王花木志》:“荼,葉似梔子,可煮為飲。其老葉謂之荈,嫩葉謂之茗。”

茶的別稱。在《爾雅·釋木·檟》中曾經這樣記載:“檟,苦茶。”晉代的郭璞注:“樹小如梔子,冬葉生,可煮作羹飲。”

搽也是茶的別稱,早在唐代陸羽的《茶經》中就提到:“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並。”然後他的注中指出:“從草,當作茶,其茶出《開元文字音義》;從木,當做搽,其字出《本草》;草木並,作荼,其字出《爾雅》。”

茶的别名有多少?
茶的别名有多少?茶的别名有多少?
茶的别名有多少?茶的别名有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