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爲什麼會如此迫切地需要油價的降低?爲什麼油價依然居高不下?

被冰封的忢

頁岩油革命之後,美國已經成為全球僅次於俄羅斯和沙特的石油生產國,而且石油生產量還在不斷提高,預計很快就能躍居世界第一。現在的美國一方面從中東進口原油,一方面也在向國際市場大規模出售原油。2017年10月,美國的出口量一度短暫達到了每天200萬桶,已經接近伊朗的石油出口水平。按道理說,國際油價大漲可以使美國的石油資本賺取更多的利潤,但是特朗普己經連續向歐佩克施壓,要求增加產量、降低油價

。特朗普之所以這樣做,至少有三方面的考慮

保住美國經濟穩健復甦的良好態勢

從2014年開始,美國經濟逐步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開始緩慢復甦。近期美國經濟復甦的趨勢明顯、速度加快,美聯儲已經開始緩步加息,防止經濟出現過熱的跡象,預防通脹。

石油是現代工業的血液。特別是美國由於在中東維持著霸權地位,美國是全球除了歐佩克成員國之外油價最便宜的國家之一,因此在美國石油作為能源的使用比例比其他國家要更高一些。一旦石油價格上漲過快,必然會加劇美國的通脹。在美國復甦還不是非常穩定的情況下,如果通脹加劇,會嚴重干擾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選擇,甚至導致美國出現滯脹的局面。這一最嚴重後果,特朗普當然不願意看到。畢竟如果特朗普因為伊朗問題,把美國難得的經濟復甦搞砸了,他的政治生命也基本上就到了盡頭
(美國各類能源佔比)

保住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的良好勢頭

今年11月,美國將舉行中期選舉,擁有預算決定權的美國眾議院將全部改選,在外交領域擁有重大決策權的參議院將改選1/3。如果特朗普所在的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失利,未來兩年特朗普的大政方針都將很難實施,對於特朗普爭取2020年連任也將是一個噩耗。

目前從民意調查結果看,共和黨仍然處於優勢地位。但是由於近期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並威脅切斷伊朗石油出口,導致國際油價大幅上漲。與國際原油價格密切相關的美國國內汽油價格也在大幅上漲。美國可謂是一個在車輪上的國家,美國普通民眾抱怨特朗普的中東政策使自己的負擔加重,已經開始影響部分選區的共和黨選情。如果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被翻盤的可能性將會持續增大

近期,特朗普反覆向歐佩克成員國施壓,目的就是要趕在中期選舉之前抓緊平抑美國國內的油價,不能讓共和黨的選票,因為伊朗問題而受到太大的損失。估計特朗普在中期選舉之前,應該不會採取過激的行動刺激國際原油市場



控制油價,有利於美國的長期利益

國際油價並非越高越好。以發電為例,現在清潔煤炭發電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煤電的排放水平並不比天然氣低多少。如果油價持續高企,人們願意進行一次性投資,用煤電電廠替代現在的天然氣廠,一旦新的電站建成,即使將來油價下跌,相關的需求也不會立即增高。有分析認為,國際油價維持在70-80美元,對於產油國和用油國而言,是利益的平衡點,也有利於產油國的長期利益

同時油價過快上漲,除了給沙特等國帶來巨大的利益之外,也會使俄羅斯迅速擺脫經濟困境。特朗普應該不會為了解決伊朗問題而培養出一個更加強大的俄羅斯,這種撿了芝麻丟西瓜的事兒實在是太小兒科了。

特朗普正在積極與沙特等歐佩克國家溝通,努力控制國際油價,但是國際油價的上漲開關,其實更多的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如果特朗普一味刺激伊朗,沙特等國再努力,國際油價也會很難控制得住。


衝擊時評

是不是大家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美國現在作為加大能源出口的國家,現在特朗普要高喊保持油價低廉呢?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是經濟上的,二是政治上的,且聽七師弟穩穩道來。


美國仍有巨大體量的原油消耗缺口 2017年平均790萬桶每天

美國現在雖然已經不是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和消耗國,但是畢竟在此前的十幾年,這一地位都是美國,其原油消耗仍是全球第二,在這種情況下,無論美國能源自給到什麼程度,油價的上漲還是會帶來自身經濟運行成本,而只要油價稍微上漲至原先水平,那麼美國的國內消耗成本將覆蓋其能源出口收益,那特朗普的能源政策就是無法賺錢的,這事兒是特朗普無法答應的。

不知各位看官能夠理解?七師弟給大家算個帳,比如美國無論是進口還是自己提供自己石油,假如成本是40美元每桶,油價是80美元每桶,那麼中間的差價是40美元,這40美元不論是美國人買自己的油還是沙特的油,都不會打折,因為畢竟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企業不會為國家降價輸血,那麼這40美元還是相當於美國消費者多掏了,而如果同步美國輸出石油,每桶也是賺40美元,一來一回,相當於基本上沒掙錢。


根源原因,美國自己有巨大的消費體量,畢竟現在還是世界第二大原油進口國,2017年還是790萬桶每天。

美國想要敲打伊朗 必須穩住低油價

有兩個觀點,七師弟已經敲鍵盤敲出繭子了,希望能夠讓大家清楚得明白。

1、伊朗依靠此前伊核協議的解禁,大規模提升了原油出口量,這是世界油價自2012年起開始走低跳水的直接原因。

2、歐盟巨大的原油對外依存度,離不開穩定的外部供應和低廉的油價,原因是歐盟自己不產油,而當前歐盟的能源低碳進程離不開石油保障。而低廉的油價,是歐洲發展的紅利,就像如果您是個出租車司機,怎麼都好說,只要油價低。


近期美國開始了新一輪對於伊朗的打壓,一是要求世界各國11月4日之前零封伊朗的原油出口;二是放風要推翻伊朗政權;三是要針對伊斯蘭革命衛隊定性其為恐怖組織。這一系列針對伊朗的行動,一直沒有得到歐盟的支持的原因,就是因為歐洲視伊朗為自己的能源紅包最終老闆,如果伊朗的遭遇引發了油價的飛漲,那麼歐盟是不會答應的。



歐佩克也不會輕易降價

歐佩克國家,以沙特為首,已經在近幾年的持續低迷油價之中吃了巨大的虧,沙特不僅財政赤字巨大,且去年的經濟增長,基本上是沒有突破百分之一,這是沙特王室不可能答應的,與美國不同的是,沙特自己國內經濟結構之中,石油的消費體量並不高,賣一桶就是賺一桶的錢,而成本接近40美元的油價,在前幾年,沙特是顆粒無收的,此番好不容易抬高了油價,是沙特近幾年經濟乾旱以來的一場甘霖,美國跺跺腳,歐佩克國家到手的紅包就又要交出,這是沙特等國所不願意的。


很多人問,俄羅斯咋辦?

俄羅斯好不擔心,因為俄羅斯因為地理位置優勢,一直是中亞和歐洲的指定供應商,且因為俄羅斯轉型較晚,石油和天然氣的產出成本相對來說都一直非常低廉,即使在油價跳水的幾年,俄羅斯依然依靠天然氣保持著自己的財政收入,所以不管油價怎麼風雲變化,俄羅斯目前都不是怎麼敏感,油價高固然是好的,但是也不能犧牲伊朗好兄弟。



七師弟

近一年來,原油價格接近翻倍。這讓特朗普有點坐不住了。

布倫特原油作為亞洲和歐洲原油基準,從去年6月底至今,價格從44美元漲到最高80美元,接近翻倍。

這背後,除了OPEC抱團減產的努力外,和美國也脫不了干係。

關鍵原因,是特朗普。

特朗普在競選時,就承諾退出伊朗核協議,解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問題。因此才得到猶太集團及鷹派的支持,得以上臺。

上臺後,特朗普實現了將美國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的歷史性變化,並且退出伊朗核協議,而且揚言到今年11月將實現伊朗原油零出口,還放話讓盟友也停止進口伊朗原油。

在這樣的背景下,原油毫無懸念的,一路上漲,特朗普急了,因為這將極大增加美國人民的出行成本,從而侵蝕減稅帶來的支持率。

這一做法,讓歐洲盟友也扛不住了。

怎麼辦呢?喊話沙特增產!結果呢?據說沙特上週開始日增產50萬桶,然而,原油價格幾乎絲毫未降。

一邊想實現對伊朗的打擊,一邊想實現低油價,特朗普,你真的不簡單啊。

我就靜靜的看著,特朗普的喊話什麼時候能見效,或者見笑。

每天堅持原創,已經很多年了,其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內容對您有幫助,也希望各位能夠給些鼓勵,關注,點贊,留言都可以!感謝讀者,感謝粉絲的長久陪伴!

趙冰峰

特朗普希望油價下降,主要還是處於制裁伊朗的考量。為什麼這樣說呢?長期跟蹤美國經濟等問題的【小哥哥】認為,之前,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重啟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其中包括“二級制裁”,即與伊朗從事經貿往來的國家如果違反美方規定,也會遭到美國的制裁。

受此影響,法國道達爾公司和西方一些公司已經宣佈暫停在伊朗的石油等業務。美國重啟對伊朗制裁,導致國際油價最近一直上漲,突破每桶70美元的關口能源價格上漲,會導致經濟發展乏力,對包括美國的歐洲盟友、亞洲日本和印度等一些國家在內的經濟發展造成影響。

因制裁伊朗而讓盟友受累,這應該不是特朗普的初衷。如果這樣的話,美國的盟友也會向美國施壓,其他國家也會掣肘美國對伊朗制裁措施的實施,這應該不是特朗普願意看到的。【小哥哥】認為,基於這樣的邏輯,特朗普才向歐佩克施壓,要求增產石油平抑石油價格。

此外,如果伊朗因石油出口下降而導致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如果歐佩克不增產的話,那麼伊朗的石油出口缺口很有可能被俄羅斯填補,而俄羅斯與美國原本就是一對冤家,儘管特朗普與普京(特普會)定於今年7月中旬會面,但美俄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是難以化解的,更何況美國國內的共和黨建制派和民主黨人士,對俄羅斯一直是高度警惕的。

歡迎關注頭條號【小哥哥打算盤】,專注美國經濟,百姓視角,專業解讀。


小哥哥打算盤

特朗普逼迫全世界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而現在油價高漲,石油進口國得多花錢購買石油,這些錢是誰讓他們多出的,很明顯嘛,那個人就是偉大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先生。

奪人錢財猶如殺人父母,特朗普讓石油進口國多花錢購買石油,大家都會把矛頭放在特朗普身上。

如果油價不下降,特朗普就會成為眾矢之的,不但國際上那些要承受好價格油價的國家會怨恨特朗普,連國家的民眾也會怨恨特朗普,畢竟國際油價一漲,沒有誰人逃脫的了。

所以特朗普要迫切的把國際油價降低,如果降價不成功,那麼特朗普就別指望別人會聽他的話,停止從伊朗進口原油。

當初特朗普要求沙特每天增加200萬桶的產量就是這個原因,防止國際石油出現供應斷缺,導致油價上漲。

歐佩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組織,他們擁有的石油儲備佔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儲備的70%,一共有14個產油大國組成,包括伊朗和委內瑞拉。當初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控制產量,防止石油價格下滑,讓大家都能有不錯的石油收益。

國際油價上漲對所有歐佩克成員來說,這是好事,油價上漲咯收入也就增加了。他們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麼會聽特朗普的話,把油價降下來,作為歐佩克成員的伊朗,首先就不同意,國際油價降下來怎麼反擊特朗普對國際施壓不進口伊朗石油的禁令。

委內瑞拉現在經濟很糟糕,石油能買個好價格,能幫他解決很多問題。

就連沙特現在也需要高油價,別看沙特是中東的狗大戶,但現在狗大戶也缺錢啊,前段時間為了籌錢,連王子都抓起來“榨油水”。

沙特雖然可以聽特朗普的,每天提高200萬桶產量,用量來增加收入,但沙特也是歐佩克成員,歐佩克成員之間是有產量分配的,沙特不能私下增加產量,要是增加了會被歐佩克懲罰或者開除,這對沙特是十分不利的,還不如樂見其成,讓高油價增加收入。就算到時候特朗普指責他不聽話,他也可以把責任推給歐佩克,特朗普再牛逼也不可能要求人家沙特離開歐佩克吧。

在歐佩克成員不增產,伊朗石油又沒人敢去要的,世界石油肯定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斷缺,國際油價不高才怪。

特朗普現在對歐佩克其中幾個跟他關係很密切的國家生氣也沒用,因為增粗增加產量是歐佩克集體決定的,他們個人無法決定。

別的國家不說,單單伊朗和委內瑞拉這兩個國家就不會同意其他成員增產。14個成員國分佈在世界各地,除非特朗普一個個去施壓,不然也無法讓國際油價降下來。

國際油價不降,特朗普很難完成對伊朗的經濟制裁,這次高油價後面是有推手的,和美國最近因為某種問題鬧的不開心都在暗中支持歐佩克國家,讓高油價在世界範圍內產生民怨,再把矛頭指向特朗普。

假如世界高油價長期不降,特朗普完蛋了,連任是不可能的了,全世界都準備搞死他。


一號風手

美國的頁岩油革命的勝利,成功的把美國從能源進口大國改變成能源出口國,那特朗普為什麼會如此迫切地需要油價的降低?

原因一:基於自身利益和國家利益考慮,油價過高對特朗普政府都不是好事

基於自身利益考慮,美國的中期選舉將近,中期選舉關係到民主黨和共和黨對國會控制權的爭奪,國會是美國的立法機構,總統的很多政令都要國會同意才能執行。這事關係到特朗普政府,以後實施各項政策的通暢性。所以,特朗普為了未來兩年工作的舒心,也必須要做點順應民心的事情,要不國會被民主黨當家,接下來的兩年就要鬧心了。

特朗普現在不希望油價上漲,雖然美國現在是產油大國,但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耗油大國。油價上漲,石油出口的盈利,遠不如油價上漲,轉嫁到商品價格上漲後,對國內市場的衝擊大,到時民怨沸騰,中期選舉共和黨的支持率就堪憂了。因此,處於自身和國家的利益考慮,特朗普都不希望現在油價上漲。

原因二:油價上漲,強力盟友都反對,拉攏不到盟友

美國的盟友軍團,不管是歐盟、日韓,還是新興的印度,都不是產油國,油價上漲對他們的發展都不利。如果是美國一手主導的油價上漲,同時,還要求盟友禁止購買伊朗的石油,繼續推升油價,盟友能支持他的行動才怪。別忘了,伊朗石油可是以歐元計價的,這對歐盟來說的吸引力可不小。就是美國能通過施壓OPEC增產,油價保持穩定,但歐盟又要恢復用美元購買石油的日子了,要買石油可以,先有美元才行,美元那裡來,當然是美國了,又要恢復到以前,被美國薅羊毛的日子了。對於歐盟來說,這是

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把自己賣了還要幫美國數錢

為什麼油價依然居高不下?

原因一:現在的油價符合多方的訴求

大多數的石油輸出國都是單一的石油經濟,石油的價格關係到國民經濟的高低。如沙特、阿聯酋、委內瑞拉、安哥拉、伊朗等,就是俄羅斯的國民經濟中,石油也佔有了很重的佔比,這些國家當然希望油價越高越好。他們不像美國一樣,自身就是油耗大國,而且在國民經濟中,石油出口的佔比並不高。就是美國能源寡頭們也不希望石油降價,美國頁岩油的開採成本在50-60美元/桶之間,降的太多,他們也沒有利潤可言。

70美元左右的價格,對於石油進口國也是可以接受的,對經濟的影響不大。這樣,在供需兩端就形成了短暫的平衡,石油輸出國有錢賺,進口國也能接受。但現在這種平衡,正因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被破壞,要想再找到平衡點,要不石油輸出國增產,要不石油進口國減少進口,當然,這都需要時間。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特朗普的話,聽聽就行。身為全球最大產油國,會怕油價高?笑話!更何況油價上漲很大的原因是特朗普制裁伊朗才導致的,伊朗是OPEC第三石油出口國,如果伊朗石油被封鎖,石油市場肯定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油價上升成了必然。



特朗普喊話OPEC有一部分甩鍋因素在裡面。他叫沙特和阿聯酋等海灣國家補充伊朗的石油份額,但是伊朗每天生產石油高達250萬桶,光靠沙特阿聯酋怎麼可能彌補的過來。

如果未來油價抬升後,特朗普有了甩鍋的下家後,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擴大美國的石油出口,到時候這位世界第一大石油生產國能笑掉大牙。



OPEC手握石油控制權是美國一直所不爽的,如果,這時候讓沙特和阿聯酋私下增長本身就是違規行為,無論怎麼選擇,OPEC在石油市場的權威性會大打折扣,如果美國在暗中使勁,到時候石油定價權重新洗牌都有可能。


鐵腕時局

看看美國原油的產出走勢:

從2012年的600萬桶左右,幾年的時間,美國的原油上漲到了1000萬桶左右,雖然2015年原油價格大跌導致了原油產量的小幅下跌,但是總體上,美國原油的產量呈現出了較快的增長趨勢;說明什麼?

要麼美國缺油,要麼美國缺錢,不過缺油的根本不過還是缺錢

以中國計算,中國現在每天的原油消費量大約為1000萬桶/日,而現在的價格大約在70美元/桶,也就是說,一天就需要7億美元的原油;一年下來,大約要消耗2500億美元左右。美國也差不多,至少是2000億美元左右。要知道,中國每年的GDP才13萬億美元,美國的

這麼大一筆開銷可不是少的。能源成本將會轉嫁到所有的企業上,在美國要打貿易戰的情況下,本國一般消費品成本將會增加,但是如果原油價格再上漲,美國的普通民眾消費價格將會進一步提升;同時,如果原油上漲,那麼美國製裁伊朗將會起不到太大的效果,比方說本來伊朗一天200萬桶,價格50,現在出口量100,價格卻上升到200,不但降低了抑制伊朗的效果,反而也會引起國際社會的干預,因為原油價格的上漲導致其他國家也承受了高油價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雖然美國現在日均產量達到1000萬桶每天,但是美國的原油成本比較高,而且原油的品種也不是都適合自己,所以還是有很多油需要出口,目前的缺口還是達到了790萬,在此情況下,原油價格的上漲將會對美國經濟的復甦產生很大影響;


以股易金

首先,油價上漲最大受益的是俄羅斯。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到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美俄關係關係降至冰點。美國聯合西方盟友對俄羅斯進行了多次經濟制裁,國際油價的大幅度下跌重創俄羅斯經濟,俄羅斯被迫削減國家聯邦預算和軍費開支,再此情況下但普京果斷出兵敘利亞,打擊IS,幫助敘利亞收復大片國土,一舉扭轉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守勢,並逐步保持其對美國的中東戰略平衡。近兩年俄羅斯通過自給自足,降低對油氣出口的依賴,經濟逐步擺脫下跌並開始增長。俄羅斯與歐佩克達成的石油減產協議使得油價逐步爬升到每桶75美元,有消息說原油的上漲使得俄羅斯聯邦增加200億美元收入,這更是美國所不願意看到的。



其次,美國中東地緣政治的需要。自伊拉克戰爭之後,伊朗在中東逐步做大做強,更是敘利亞背後的堅定支持者,在敘利亞政府軍收復國土節節勝利之際,美國不顧西方盟友的一致反對,全盤否定六國會談,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並揚言對伊朗實施更為嚴厲的經濟制裁,國際油價的快速上漲只會讓伊朗更有底氣,中東地區亂而不破更易被美國所掌控,油價上漲這顯然不符合美國利益。

再者,保持美國石油美元的需要。自歐佩克成立以來基本掌握著石油的定價權,美元更是與石油掛鉤,成為世界貨幣,到這幾年美國國內頁岩氣和近海石油開採的蓬勃發展,美國已經從石油第一進口國逐步向第一齣口國轉變,與沙特為首的歐佩克自然存在競爭關係,消息面也能看到美國想出口更多原油到我國也是這個原因,把控石油的定價權,維持美元霸權不言而喻。



終上所述,美國不希望油價過快上漲。僅為個人觀點,歡迎補充!


自由的像瘋子一樣

油價快速的上漲會使美國國內生產與製造成本快速增加。生產與製造成本快速增加會快速的拉高國內通脹指數。一但通脹指數快速增長,美國就需要儘快的用加息作為應對。

快速而頻繁的加息會導致美元指數迅速升高。這樣就會嚴重的打擊到美國的出口。這與目前美國特朗普極力想降低國際貿易逆差、重新振興國內製造業的經濟政策是相背離的。

美國需要的是低速而溫和的通脹。從而可以拉長加息週期。溫和而持續的推升美元指數。從而持續而長期吸引國際資本去美國投資,替美國人接盤。

所以美國是希望國際油價上漲的,而且也是美國在控制它上漲。但是,不應該是在短期內迅速上漲。而是在美國控制下緩慢的上漲。這樣就可以達成特朗普現階段的經濟政策下的目標。

但是歐佩克和俄羅斯不希望除去油價的話語權。一旦推升國際油價快速上漲。美國人就會出來指手畫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