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一賞唐代罕見吉語花錢「高昌吉利」真容!

道光、咸豐年間,有個別古錢愛好者在自己的收藏筆記、作品中提到一種嚴格遵循中國傳統“孔方兄”式樣鑄造的銅錢“高昌吉利”,是罕見的品種。清朝乾隆年間大學者張伯行和清末大多數古錢收藏家認為,這種銅錢是從北魏一直延續到唐太宗年間、佔據新疆東部吐魯番一帶的地方割據政權“高昌國”所鑄造的。

但這種銅錢存世數量實在太少,新疆吐魯番博物館在介紹材料中說“傳世僅兩枚”(都在該博物館內)並不確切,而且這兩枚都是上世紀70年代才出土的,張伯行等清代錢幣收藏家不可能看見過,事實上今天能夠找到線索、傳承古錢幣鑑定156378-47680有序的“高昌吉利”銅錢,大約有50枚左右,除了吐魯番博物館藏這兩枚,其他幾乎都能在晚清收藏家的各種筆記、著述中找到線索。

帶你一賞唐代罕見吉語花錢“高昌吉利”真容!

圖1所示之“高昌吉利”錢即鑄造於第四代高昌王朝的麴氏高昌時期,大約相當於唐朝貞觀年間。錢文隸書、旋讀、錢體厚重、鑄工精美。直徑27.13毫米,頗有漢隸書風,是較為罕見的西域貨幣之一,為上海博物館收藏。有專家根據錢文內容考證,此錢可能是具有吉慶性質的紀念幣,吉祥用語伴以國號在早期錢幣中也是不多見的。麴氏高昌前期是高昌國穩定發展時期,但不久由於國王麴文泰不願臣服於唐王朝,並與西突厥結盟,唐太宗李世民遂發兵征討,高昌國自此滅國。

帶你一賞唐代罕見吉語花錢“高昌吉利”真容!

“高昌吉利”錢過去曾被金石學家誤認為是元代所鑄,1970年西安城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遺址出土有一枚“高昌吉利”錢,由於此窖藏埋藏時間被界定為公元8世紀後半葉,因此此錢幣的鑄造年代下限也當為唐代,自此徹底否定了元代之說。1973年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發掘的519號墓葬中除了回鶻錢幣(圖2),也出土了一枚“高昌吉利”錢,而根據這座墓葬出土墓誌記載,墓主下葬年代是唐貞觀十六年(642年),更確證了此錢鑄造於唐統一前的麴氏高昌時期。

帶你一賞唐代罕見吉語花錢“高昌吉利”真容!

註釋

高昌國是漢唐間發展起來的中西陸路交通樞紐。原系車師舊地,漢晉為屯戍重鎮,前涼始置郡縣,南北朝至唐貞觀中獨立建國,取“地勢高敞,人庶昌盛”之意。轄境當今新疆吐魯番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