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訊」回聲——張祖英、白羽平中國油畫雙人展

回 聲

張祖英 白羽平

——中國油畫雙人展

「展讯」回声——张祖英、白羽平中国油画双人展

《回聲——中國油畫雙人展》將於2018年6月22日在東億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將展出張祖英、白羽平代表作品逾百幅。

前 言

心靈回聲

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美術》雜誌主編、博導 ——尚輝

從“文革”後逐漸成長起來的油畫家,大抵都不會磨滅時代的印記。不論其是完全接受西方現代主義而對油畫進行顛覆性的當代藝術探索,還是仍執守油畫藝術的陣地開始迴歸歐洲寫實油畫的傳統,抑或在寫實與抽象之間進行某種表現性的深耕,他們的反叛、執守與重組其實都在回應時代之變給予他們內心的衝擊,他們的藝術風貌其實也就是建立在這種時代回應之上而充分運用油畫藝術語言的個性創造。

張祖英從上世紀 80 年代以來不斷塑造的知識分子形象,正是改革開放的社會不斷試圖調整和提升知識分子社會地位的一種人文反映,畫家對於這些形象的痴迷,甚至也揭示了其自身在這些形象中得到的審美回應。正是這種社會審美的訴求,逐漸形成了張祖英寫實肖像的創作風貌。儘管圖像時代對於人物形象的再現紀實功能已遠遠超過繪畫,但張祖英仍試圖通過他的肖像式的人物形象塑造,來表明藝術家的印象、對人物對象的理解以及獨特的油畫造型語言在肖像人物畫表現上所獨具的藝術創造性。他的這些從印象出發而形成的繪畫審美性,從他創作的一系列故鄉月和長城系列組畫裡得到了更加深徹的呈現。顯然,他對於油畫再現性的理解並不是機械記錄對象的真實,而是通過油畫獨特的油性色彩與造型語言來重現他所體驗的詩意與感受。這種重現,無疑是具有油畫審美特徵的心靈回聲。

出生於上世紀 60 年代的白羽平,並沒有走向顛覆油畫的當代藝術;但他的風景,卻始終具有一種非自然的屬性在不斷擊痛我們的時代傷痕。他似乎一直站立在我們生活都市的場域之外,一直用疑惑和追問的目光審視著我們。他所俯瞰的大地總是在陽光的投射下呈現出某些不規則、不和諧的陰影,他所俯視的人居環境總是充滿了裂紋與折皺,彷彿人生如故,歲月仍舊。顯然,他的風景早已走出自然的屬性而被賦予社會、人性、哲思、心理等某種更深刻的意涵;他的風景也早已不屬於再現,儘管他聚焦的山西黃土高原乃至某個溝坡土墚都清晰可辨,但這些只是提供給他畫面進行解構與抽象的母題,是深刻的社會隱痛所構成的視覺意象一直在指揮著他的畫筆進行具象與抽象的疊加和重組。他的畫面所描繪的陽光似乎都具有某種凝固感,這種凝固也分明讓人們聽到了野風吹來的歷史回聲。

當我們反觀歷史的時候,突然發現嵌入歷史的藝術家是如此真切地呈現了時代給予他們的養分。不論張祖英所理解的重現,還是白羽平所追求的表現,其實都夾雜著他們個體性的人生經驗所回應的時代之聲。油畫語言的純熟與精深,只是為這種時代之聲更恰到好處也更加深刻地轉換為他們心靈的迴音,彷彿 CT 通過回聲重建的我們身體的影像。

「展讯」回声——张祖英、白羽平中国油画双人展

張祖英,男,1940 年出生於中國上海。1963 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1980 年中央美術學院高級油畫研修班結業。曾任中國美協油畫藝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美術報》副社長、副主編。2004 年被歐洲人文藝術科學院授於客座院士。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油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

「展讯」回声——张祖英、白羽平中国油画双人展

《古道-下弦月》

「展讯」回声——张祖英、白羽平中国油画双人展

《古道-歲月》

「展讯」回声——张祖英、白羽平中国油画双人展

《埃及紀事·尼羅河奔向遠方》

「展讯」回声——张祖英、白羽平中国油画双人展

《情繫尼羅河之-牽駱駝的埃及少年》

「展讯」回声——张祖英、白羽平中国油画双人展

《穿灰色裙子的姑娘》

「展讯」回声——张祖英、白羽平中国油画双人展

白羽平,男,滿族,1960 年生於山西。1988 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2004 年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首屆油畫高研班。北京畫院油畫創作室主任,中國國家畫院研究院、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東億美術館館長。

「展讯」回声——张祖英、白羽平中国油画双人展

《老橋》

「展讯」回声——张祖英、白羽平中国油画双人展

《無名溝》

「展讯」回声——张祖英、白羽平中国油画双人展

《陝北之秋》

「展讯」回声——张祖英、白羽平中国油画双人展

《穹》

「展讯」回声——张祖英、白羽平中国油画双人展

《回聲》

「展讯」回声——张祖英、白羽平中国油画双人展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