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智能货柜的困局与破局(下)

「干货」智能货柜的困局与破局(下)

「干货」智能货柜的困局与破局(下)

上篇回顾:在《智能货柜的困局与破局》上篇中,我们从体验、效率、成本三个方面切入,分析了智能货柜突然暴火的原因,阐明了智能货柜目前面临的产能不足、点位费高、无人交互等困局。本篇,我们将从智能货柜的行业优势入手,探索智能货柜如何在新零售时代找到行业突破口,成为新的爆点。

电商时代的落幕让人们开始将发展的目光转移到了新零售身上,智能货柜作为这一赛道上最火的业态之一,受到了资本和零售企业以及创业者的强烈关注。无人零售是一门好生意,因为市场足够巨大并且真实。智能货柜会不会成为行业爆点,则要看企业玩家如何从众多竞争对手中突围,成长为这一领域的头部企业。

智能货柜的行业优势

1.能有效控制货损

无人货架的溃败在很多人看来是因为高居不下的货损问题以及暧昧不清的盈利模式,作为无人货架的最佳替代,智能货柜得以面市的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能够有效控制货损。便利蜂春节后开始在北京市场将无人值守货架更换成智能货柜,相关负责人在之后的公开采访中明确表示:“从小范围的实验结果看,90%以上的货损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干货」智能货柜的困局与破局(下)

2.可实现精细化运营

无人零售从粗放型运营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后,对供应链、仓储、配送、补货、选品等环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证明,由于智能货柜通电、在线的特性,企业可实时掌握每个点位的库存信息,实现及时补货。甚至在数据积累到一定体量后,可实现区域性的消费预测,这对于供应链的优化及运营效率的提升不言可表。据了解,更换了智能货柜的便利蜂的平均单点日销额有50%左右的提升。

3.市场前景广阔

前面说过,智能货柜相较于传统的自动售货机在成本上更具优势,扩大规模后硬件成本还有下降空间,具备了大规模部署的条件。与此同时,智能货柜市场供不应求。有业内人士表示,智能货柜的网点拓展空间还很大,目前国内无人零售的市场只做到了10%,还有90%的市场空间有待开拓。专家预测,中国自动售货行业爆发式增长拐点或已到来,未来几年,中国市场将每年增加5—10万台自动售货机,到了成熟期,自动售货机在国内市场可达数千万台,市场前景不可谓不广阔。

「干货」智能货柜的困局与破局(下)

智能货柜的行业突破口

1.技术突破口

新零售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够将诸多新技术应用其中,大数据技术能够让商品的产生和配送更加精准,云计算可以让数据告别单一行业的限制进入到一个多维融合的时代,智能科技则能够实现人货场的自动匹配,最终实现零售行业效率的提升。

当前智能货柜赛道上的入局玩家有数十家之多,并且这一数据仍在不断增加。但不管市场先行的以RFID、重力感应技术为主流的智能货柜玩家,还是后来居上的以图像识别、生物识别等技术方案为核心的玩家,都还处在技术研发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壁垒。在这一层面上,竞争的核心就是企业的研发能力,谁能最早实现商用落地,谁能更快地研发出用户体验足够好、成本又足够低的智能货柜,谁能实现更高效的产出、更优的成本控制,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胜出。

2.商品突破口

由于人们对于新零售的误解,因此他们错误地认为只有尽可能多的布置商品,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但是什么是用户最迫切需要的商品,他们并不知道。这就造成了智能货柜的空间局限让很多新零售的制造商难以供应足够多的商品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最终让新零售又陷入到了新的痛点当中。

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大量积累和精确判断,找到用户最迫切需要的商品,再通过这个商品为媒介找到用户更多的需求点,并以货柜为终端呈现和满足消费者,成为真正实现用户和商品对接的绝佳路径。

3.渠道突破口

正如马云所讲的那样,新零售最根本的一点在于线上和线下的融合。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之后,人们对于线上渠道的开发基本上已经完毕,对于线下渠道的铺设由于受到场地和资本的限制一直没有拓展开来。

进入到新零售时代后,很多智能货柜企业将目光集中在了以白领为代表的办公楼和写字楼上,但是对于日常在家的消费者来讲,他们需要购买商品的时候依然开始通过电商购物或者去线下的实体商超。如果渠道无法下沉到这些用户最紧密相关的渠道当中,那么用户在商品购买过程当中的痛点依然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结语

从目前各方面市场环境发展与变化来看,2018年新零售智能货柜之争取代办公室无人货架之争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多家智能货柜企业在新一轮的竞赛中尚未形成固定的格局,未来谁能独领风骚,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证明。UR资讯将持续关注。

文:窦永超

如需转载请私信或者下方评论,获得本网允许后方可转载,转载必须注明出处(UR资讯)

「干货」智能货柜的困局与破局(下)

「干货」智能货柜的困局与破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