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後來的我們》觀影過程中可以說看哭了一票人,有人用淚海形容也不為過,作為劉若英導演的作品,可以說曾經奶茶的歌聽哭了多少人,這部電影就看哭了多少人,無疑,《後來的我們》在情感共鳴上也相當打動人心的,這是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

正如片名一樣,整部影片裡面現實與回憶相互交叉出現,現實的苦澀與曾經的甜蜜交織在一起,形成了非常美妙的觀影體驗,正如戀愛本身,其實也是一個多面體,在《後來的我們》裡面,導演可以說是精準得抓住了年輕男女戀愛中的種種小心思,同時還處理得十分動人,而結尾時劉若英演唱會的無縫切入,更是將影片主體昇華了,應了那句老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後來的我們》: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你無法用喜劇或者悲劇來定義這樣一部電影,正如導演劉若英本身,你也很難用一個身份來定義她,即便最後兩個人沒有在一起,你也很難不被他們熱戀時的那種衝勁與熱情所感染到,大概,有那些過往的絢爛其實已經足夠了,《後來的我們》橫跨了十年之久,但它完全沒有落入流水賬的窠臼,而是每一分每一刻都處理得言之有物,說它是妥妥的回憶殺,也完全是沒有問題的。

作為一部愛情片,《後來的我們》還有一點頗為難得的是它的接地氣,不是我們常見的瑪麗蘇場景,而是聚焦於平凡人現實的生活,正如片中周冬雨扮演的小曉,和井柏然扮演的見清,也不是我們常見的套路的一見鍾情,而是幾經輾轉才在一起,而現實的打磨最終又讓兩個年輕人分道揚鑣,你可以看到,電影無疑對北漂的刻畫是極其寫實的,這也是他能夠贏得人共鳴的重要原因,無論是小曉的那種社會性性格,還是他們共度隔斷間時的各種啼笑皆非,無疑,《後來的我們》能夠戳動觀眾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也在於主創們的真實。

《後來的我們》: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整部影片是淚點居多,當然戀愛時的那種甜蜜也是頗為溫馨的,在節奏上,影片處理得說也頗為有序,無論是火車上的相逢,還是後面打打拼,以及後來的再度重逢,導演都儘量避免了無用的抒情,而是以故事性來打動人,這也是後面,觀眾飆淚的重要原因,我想對於奶茶的這部作品,還是特別特別值得點個贊。

導演在選取角色上可以說是加分項,周冬雨作為天賦型的演員,你越來越看得到她前景的開闊,可以說這個角色非常適合她,她也完成地相當驚豔,而井柏然的特質也被導演很好的捕捉到,全程被他的演技吸引,而不是臉,同樣他與周冬雨的CP感也意外的不錯,幾場戲處理得也相當細膩,而更多人頗為意外的是扮演井柏然父親的田壯壯,可以說他在片中發揮極其出彩,在去年《相親相愛》裡已經讓人看到他的功底,《後來的我們》更是讓觀眾驚呼:導演不做演員可惜了。

無疑,《後來的我們》講述的其實是你我身邊的每個平凡人,愛過,笑過,哭過,這大概就是成長的意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