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武帝謀略:利用死人,敲打部下羣臣與將領

公元33年正月,潁陽成侯祭遵在軍中去世。

漢光武帝謀略:利用死人,敲打部下群臣與將領

當祭遵的棺木運到河南,漢光武帝劉秀穿著喪服親臨弔喪,望著棺木痛哭。回宮時,經過城門,看靈車經過,淚流滿面不能剋制。舉行喪禮之後,又親自用牛、羊、豬各一祭奠。並下詔令大長秋、謁者、河南尹共同主持喪事,由大司農負擔費用。到下葬時,劉秀又親到現場。下葬以後,又到墓前致哀,慰問祭遵夫人和全家。

對於祭遵之死,劉秀可謂哀痛欲絕。那麼,劉秀為何如此哀痛呢?至簡以為,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祭遵德才兼備,確實很優秀

祭遵是較早追隨劉秀“鬧革命”的功勳元老之一,公元23年——當時劉秀還只是更始帝劉玄手下的一員戰將——祭遵投奔到劉秀帳下,到公元33年祭遵去世,短短的十年間,祭遵先後“從徵河北”,與景丹、朱佑、王常等率部南擊弘農、厭新、柏華蠻中賊寇,率朱佑、耿弇、劉喜等攻打張豐,與耿弇、蓋延等征伐隗囂,作戰勇猛,屢獲戰功。祭遵也因此從一個小小的門下史一路升遷,成為徵虜將軍,定封潁陽侯。

漢光武帝謀略:利用死人,敲打部下群臣與將領

另一方面,在古代帝王看來,祭遵的品行也堪稱完美。他為人儒雅、廉潔,克己奉公,絕不結黨營私。

在祭遵擔任軍市令期間,劉秀府內有個親近的下人犯法,祭遵知道後,毫不留情,立刻下令殺了這個下人。

俗話說,大狗還得看主人。祭遵的不講情面惹得劉秀勃然大怒,準備逮捕祭遵。時任主簿的陳副勸諫劉秀說:“明公常欲眾軍整齊,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劉秀聞言,這才恍然大悟,不僅赦免了祭遵,還對諸將說:“當備祭遵!吾舍中兒犯法尚殺之,必不私諸卿也。”

祭遵成為將領後,每逢率部出征,都能紀律嚴明,所到之處秋毫不犯,絕不擾民,以致於連地方官民都不知有大軍屯駐。但凡有所賞賜,祭遵就把所有的賞賜都分給士兵們,自己卻是“身無奇衣,家無私財”。

祭遵的克己奉公甚至到了公而忘私的地步。祭遵的妻子不能生育,他的兄長祭午見祭遵無子,便幫他娶了一房小妾送給他,希望能給他生個一兒半子以傳宗接代,但祭遵卻“以身任於國,不敢圖生慮繼嗣之計”給謝絕了。

此外,祭遵在臨終時,還特意囑咐將自己薄葬,而當家人“問以家事,終無所言”,真真正正是“任重道遠,死而後已”。

總之一句話,正因為祭遵作戰勇猛、屢獲戰功,為人又公正嚴明,不徇私,克己奉公,所以劉秀才會如此看重祭遵,在祭遵去世後,才會如此哀痛。

漢光武帝謀略:利用死人,敲打部下群臣與將領

二、劉秀借哀痛祭遵之死敲打其他將領

自劉秀稱帝起,他就吸取了老祖宗漢高祖劉邦打天下時的經驗教訓,謹防部下將領權力過大,結黨營私。

到祭遵去世時,劉秀已經稱帝九年,事業正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而越是如此,謹防部下將領結黨營私的問題就越是引起劉秀的注意。

所以,劉秀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對自己的部下將領敲打一番。祭遵之死,就成為了這個合適的時機。

於是,在祭遵死後,劉秀不僅對其風光大葬,還表現得無比哀痛,每逢朝會,都要對著部下群臣哀嘆曰:“安得憂國奉公如祭徵虜者乎!”

漢光武帝謀略:利用死人,敲打部下群臣與將領

劉秀這句哀嘆,強調的是“憂國奉公”,可謂意味深長。劉秀的部下群臣也都是一群人精,他們豈能聽不明白劉秀此話的潛臺詞——你們這些人在憂國奉公方面都不如祭遵?

正因如此,君臣們每逢聽到劉秀的哀嘆,都誠惶誠恐,惴惴不安。直到有一天,衛尉銚期曰:“陛下至仁,哀念祭遵不已,群臣各懷慚懼。”劉秀見敲打群臣的目的達到,這才停止哀嘆,事情終於有個了結。

三國時期,劉備繼承了自己老祖宗的這一謀略,並把它發揚光大——不僅哀嘆,還經常痛哭流涕——也取得了極佳效果。關於這一點,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