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春第一次下廚煲粥,應采兒立馬變身捧場王,發現了幸福的密碼

兩天,看綜藝節目《三個院子》,陳小春和應採兒這對「歡笑夫妻」圈了無數粉。都說二人性格反差鮮明,但他們在一起的日常,卻是每一分鐘都在撒狗糧。

陳小春第一次下廚煲粥,應採兒立馬變身「捧場王」,給老公的粥取了一個專屬名字:「陳家粥」。

陳小春第一次下廚煲粥,應採兒立馬變身捧場王,發現了幸福的密碼

粥被端上了桌,應採兒賣力向大家推薦:「我老公做的粥還可以的啊」,還撒嬌賣萌:「我第一次看我老公煲粥呢」。

在有人提議把粥留給其他人嚐嚐的時候,應採兒馬上「小氣」起來:「不給嘗,我老公做的粥,我都沒有吃過,還要給他留。」

陳小春第一次下廚煲粥,應採兒立馬變身捧場王,發現了幸福的密碼

不善言辭的陳小春寫了一封信給應採兒:「今天非常開心能與你分享我的一點一滴,我愛你,就像天空不能沒有星星、月亮和太陽,也謝謝你幫我生了一個我相信他長大一定能成才的兒子。」

陳小春第一次下廚煲粥,應採兒立馬變身捧場王,發現了幸福的密碼

在這樣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自然有著「獨樹一幟」的隨性一面~

這兩天,「小小春」Jasper

被曬出了一組搞怪照片。Jasper手拿黑色記號筆,在臉上和身上隨性塗鴉。「叮咚,您的美妝博主已上線~」

陳小春第一次下廚煲粥,應採兒立馬變身捧場王,發現了幸福的密碼

這俏皮搞怪的小笑容,這灑脫歡快的時尚feel~

兩個脾氣火爆的「朝天椒」,以滿滿的愛,給予了孩子無限的安全感,澆灌打磨出了這樣一個軟萌可愛的「小甜椒」。

經常被父母撒狗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很多網友給出了爆笑又溫暖的答案:

父母都不太會用QQ,我幫他們申請完,就隨便取了個名字,之後我發現,他們一個叫“小太陽”,一個叫“小地球”。(@知乎網友張曾曾)

還有一位網友的春節經歷:

陳小春第一次下廚煲粥,應採兒立馬變身捧場王,發現了幸福的密碼

來自老爸老媽的甜蜜暴擊,這碗

「幸福牌狗糧」含糖量N個加號,有點齁啊~相比父母這樣公開秀恩愛的,下面這位姑娘的經歷恐怕得屬於「內傷級別」了。

陳小春第一次下廚煲粥,應採兒立馬變身捧場王,發現了幸福的密碼

這樣「暗戳戳」地秀恩愛,沉浸在愛情裡的媽媽,永遠未滿18歲。

還有的爸媽,秀恩愛的同時,仍不忘以「刺激自家娃」為樂:

情人節,我媽要我爸給她買禮物。我爸說你是我媳婦兒,女兒才是上輩子的情人,我給我閨女買。

到了晚上,我回家果然看到一大盒巧克力,是我最愛吃的那種。我屁顛屁顛跑過去,然後,我爸一手按在我臉上推開了我。

我:「???不是給我買的嗎?我不是小情人嗎?」

我爸:「你是前世的,這是給我老婆的……」

(知乎某網友)

好吧,如果說我對愛情抱有熱忱,那是因為,爸媽的狗糧喂得深沉。

網友凱倫羅曬出了父母家中日常「虐」自己的生活點滴:

陳小春第一次下廚煲粥,應採兒立馬變身捧場王,發現了幸福的密碼

擁有兩個超級萌娃的鄒市明和冉瑩穎夫妻倆,日常秀恩愛「虐」起娃來也是毫不手軟。

一張圖求胖軒此刻的心理陰影面積——媽媽的星星眼,此刻只對爸爸盛放~

乍看上去,在父母喜歡秀恩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有一點被忽視的「慘兮兮」的可憐感,然而事實上,他們的內心卻被幸福和驕傲填滿:

原來不懂有對恩愛的父母是什麼感受,因為我以為那是常態。現在看過不少家庭後,真真是驕傲有這樣的父母。(@羅剎)

我從小到大,都是在我爸媽各種秀恩愛中長大的。所以我堅信,一定要跟自己愛的人結婚。而倘若兩個人相愛,他們也會用同樣的愛,來愛著他們共同的孩子。(@冷場恐懼症患者)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

在父母相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內心更充滿安全感,他知道媽媽會愛爸爸,而爸爸會愛媽媽,同時他們都愛著自己。孩子無需為大人的事情煩惱,因為父母彼此有對方可以依靠,他只需要做個快樂的孩子就好。在電影《姐姐的守護者》中,有一個片段令人動容:

女孩凱特身患白血病,多年來,媽媽為了救治女兒,幾乎放棄了自己的一切,全身心的撲在女兒身上。

為此,媽媽忽視了長子有語言障礙,也忽視著自己的丈夫。

凱特對家人充滿了愧疚,她撫摸著父母恩愛的合影說:「爸爸,我知道我搶走了你的最愛,我只希望有一天你能夠喚回她。」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孩子樂於看到父母相愛,而不是都到他這裡來爭奪愛。如果父母相愛,孩子就會安心地去做一個快樂的孩子。

父母恩愛,對孩子來說,至少有以下好處:

  • 父母相愛,讓孩子更獨立有勇氣。

  • 為孩子的童年打下充實的安全感。

  • 使孩子建立更好的愛情與婚姻觀,擁有愛人與被愛的能力。

電影《奇蹟男孩》中,主角奧吉是一個患有面部缺陷的小男孩,為了照顧好他,媽媽付出了全部的心力。

然而真正讓奧吉的命運發生轉折的,是在他10歲這年,父母把他送到了一所普通學校接受正常教育。

奧吉適應學校生活的過程是艱難的,同樣艱難的,還有需要勇敢放手的媽媽。

爸爸始終堅定地站在媽媽身後,扶持著她,愛護著她,不僅讓媽媽斬斷了這份親子的依戀,也讓奧吉有勇氣實現了真正的成長。

當父母恩愛時,這份愛的動力,家庭的溫暖,愛而不牽絆的果決,是孩子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源泉。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安全感」一詞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

安全感是決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可以被看做是心理健康的同義詞。

孩子內心安全感的來源,主要在於生命早期父母的及時滿足與家庭的安穩和諧。

前段時間,我8歲的外甥女「離家出走」了。原因是:

當時姐姐和姐夫在激烈的爭吵,女兒過來拉著他們的衣服勸了幾次,兩人都沒有停下來。

等到他們吵完架,卻發現女兒已經不在房間裡,此時,他們才開始焦急地尋找。

所幸,在離家不遠的公園裡,姐姐找到了女兒。見到媽媽的那一刻,孩子撲進媽媽懷裡放聲大哭。

陳小春第一次下廚煲粥,應採兒立馬變身捧場王,發現了幸福的密碼

當父母處於相互攻擊、情感淡漠的婚姻模式中時,孩子的內心充滿了激烈的衝突,併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容易膽小孩子,缺乏自信心,對他人不信任,難以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有的孩子會外表強悍,卻內心脆弱,很容易被挫折擊垮。

當父母相愛,在給予孩子安全感的同時,父母對待愛情和婚姻的積極態度,也會滲透進孩子的內心。

杜江與霍思燕是娛樂圈裡的一對「模範夫妻」,二人經常被拍到當著嗯哼的面「秀恩愛」。

談及這件事,「大眼奶爸」杜江說:

表達愛其實是一種能力。在這樣的環境裡,小孩學到了,被影響到了,願意更多地表達自己的愛和喜歡,會非常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莫過於,向他們展示幸福的模板,讓他們相信愛情,對美好的親密關係充滿嚮往。

叔本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說「我愛你」的人一定先有一個完整的「我」字,倘若沒有「我」字,「我愛你」也就不存在。

當父母全然享受自我的當下,有內心的標榜,享受對愛情與幸福的追逐時,孩子也更容易收穫幸福。

愛孩子,也別忘了留出「夫妻時間」

前些天,星媽胡可在微博上秀了一波恩愛,曬出了和老公沙溢一起在海邊遊玩的照片,身邊不見兩個萌娃安吉和小魚兒。

胡可寫道:「你說最幸福的事情是和我牽著手,漫步在海邊,我說最幸福的事情是在家裡不同的角落,我喝著咖啡,你看著書……」

媽媽不是超人,帶娃疲憊時,留給愛情的獨處時間,滋養的是全家人的幸福。

把老公拉到育兒的陣營中

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媽媽很容易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此時,家庭關係模式也發生的了悄然的變化。

適當地放手,給爸爸育兒創造時間和機會,雙方共同參與對家庭的付出,既能夠讓媽媽得到放鬆,也能讓夫妻彼此更加相互理解和親密。

家庭中,夫妻宜「統一戰線」

在家庭關係中,最重要的原則是,夫妻關係高於親子關係。

大多數違背此原則的家庭,都處於重重矛盾之中。無論是「婆媳衝突」,還是「媽寶孩」的產生,都與對親子關係的重視程度高於夫妻關係有關。

珍惜夫妻相愛的緣分,在下班回家,擁抱孩子之前,請不要忘記首先擁抱你的親密愛人。

為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能夠教給了孩子什麼,而是他看著你過著怎樣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