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整容、試藥,這種喪正是「深漂」的日常

失業、整容、試藥,這種喪正是「深漂」的日常

這是一部深漂看完流淚,北漂看完沉默的電影。你眼中無計可施的“喪”,正是很多人難以逃離的日常。漂泊的人們啊,看完別哭。

失業、整容、試藥,這種喪正是「深漂」的日常

可能你都沒聽說過這部電影的名字吧!它上映得悄無聲息,亦如那些淹沒在人海的“漂族”們。但它卻是去年唯一入圍戛納的華語片

失業、整容、試藥,這種喪正是「深漂」的日常

說實話,這部電影不太適合在大銀幕上觀看。

我知道就算導演聽到我說這番話,也不會打我,否則他也不會放棄5萬塊商業院線銀幕,而選擇藝聯專線放映了。

因為他明白,這部電影,就是給那一部分能夠了解他的創作意圖,可以感同身受的人看的。

說到這,就不能不提導演——李睿珺。可能很多人對他並不熟悉,但這個80後的甘肅導演,卻是各大國際電影節的常客。

在《路過未來》入圍戛納以前,他的作品《老驢頭》和《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就分別獲得釜山電影節和東京電影節的提名,與他的另一部《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並稱為“土地三部曲”。

失業、整容、試藥,這種喪正是「深漂」的日常

在這些電影中,他講述的都是關於家鄉的故事,甚至連演員都是邀請親朋好友客串的,充滿了原生態的風味。這一次的《路過未來》,也是他首次與專業演員合作。

女主角楊子姍,大家都很熟悉了。從《致青春》開始,到後來的《重返20歲》,再到今年的新片《南極之戀》,她一直活躍在熒屏上,演技也日漸成熟。

這次,她完全拋下偶像包袱,飾演“深漂女”耀婷。不僅全程“化醜妝”出鏡,頭髮也不洗不梳,透出一種從頭到腳的“喪”,相當有獻身精神了。

失業、整容、試藥,這種喪正是「深漂」的日常

更讓人驚喜的是男主角尹昉。很多人通過《紅海行動》被他圈粉 ,但邪君早在他出演《藍色骨頭》的時候就開始注意這個小夥子了。

失業、整容、試藥,這種喪正是「深漂」的日常

可能跟芭蕾舞者的出身有關,他身上有一種少見的文藝範兒氣質。雖然不是影視科班出身,但表演可圈可點,不僅不出戲,還總能挖掘出點新東西來。

這小夥,將來會紅呀!

這部電影就是一部沉甸甸的“深漂”奮鬥血淚史。

耀婷是個農二代,也是漂二代。父母帶著她和妹妹,在深圳一漂就是25年。

他們租房、工作、生活。一家人整整齊齊,日子倒也過得去。

但隨著工廠裁員,幹了半輩子工人的父母紛紛失業,家庭的重擔就落在了耀婷的身上。

失業、整容、試藥,這種喪正是「深漂」的日常

在車間做質檢員的耀婷吃單位食堂,住單位宿舍,掙的工資還是夠生活的,但她卻偏偏有一個難於登天的夢想——在深圳買房。

只靠打工,這夢想她這輩子都實現不了。

偶然情況下,她認識了幫助醫院招募試藥人的中介,新民。

失業、整容、試藥,這種喪正是「深漂」的日常

新民承諾,只要在醫院待一個晚上試驗新藥,就能拿到4、5千塊錢的酬勞。這報酬快趕上她一個月的工資了,而且來得又快又容易。

為了買房,耀婷義無反顧地加入“試藥大軍”,甚至不惜隱瞞自己曾經做過肝移植手術的病史。

要知道,隱瞞病史去試藥,是非常危險的。這不禁讓人疑惑,為什麼她寧可連命都不要,也一定要在深圳買房呢?

失業、整容、試藥,這種喪正是「深漂」的日常

原來,父母當時準備買房子的錢,都用來給她做手術了,所以她一直覺得自己欠父母一套房子。

也正因為如此,她才妄圖以透支自己的健康,來換取一個渺茫的未來。

然而諷刺的是,當她交了訂金,自己卻倒下了,並且面臨再一次換肝的境況,而此時的她甚至連住院費都付不起了。命運就是這樣,永遠會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再給你一棒子。

“深漂”奮鬥血淚史,不禁讓人唏噓。

這部《路過未來》和李睿珺之前的作品一樣,幾乎沒有任何商業感。

大量固定長鏡頭的運用和波瀾不驚的劇情,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無聊。

但片中的細節卻填充得極為豐富、真實。這也許和導演多年的“北漂”生活有關。

失業、整容、試藥,這種喪正是「深漂」的日常

比如影片中真實地展現了質檢員的工作日常。

他們每天頂著噪音,做著重複性的工作,拿著微薄的工資。在工廠效益不好的時候,還要出去找兼職賺些外快。

為了省錢,他們大多住在工廠的宿舍裡,每人一個床位,一住就是好幾年。

失業、整容、試藥,這種喪正是「深漂」的日常

在他們當中,有耀婷這種拼命工作,希望有一天能在深圳安家的;

也有賺了點錢就拿去整容,夢想著釣個金龜婿的;還有夫妻二人一起打工,知足常樂地過小日子的。每一個漂泊的人,都能從這些人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而除了豐富的細節,電影的情節也十分扎心。

失業、整容、試藥,這種喪正是「深漂」的日常

比如兩代人的“深漂”接力

在深圳漂了25年的父母,回到老家之後,卻發現他們的房子早就變成了羊圈,他們的土地被收走,自己更是連農活也不會幹了。

城市和家鄉都拋棄了他們。

失業、整容、試藥,這種喪正是「深漂」的日常

而在影片結尾,生病的耀婷不能繼續工作,也同樣被城市淘汰,等待她的可能是和父母一樣的命運。

他們渴望改變命運,最終卻無力抗爭。

失業、整容、試藥,這種喪正是「深漂」的日常

除此之外,影片還用一個“開窗”的細節,展現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殘酷對比。

當耀婷在城中村的房子裡,打開窗子時,映入眼簾的是深圳的地標建築群“世界之窗”。

那些同比縮小的埃菲爾鐵塔、自由女神像、悉尼歌劇院……象徵著詩與遠方,但她身處的房子與街道卻如此破敗不堪。

嚮往的生活總是看起來近在咫尺,實際上卻遠在天涯。好在,導演還沒有一喪到底。

影片結尾,男主女主兩個人坐在即將進入山洞的火車裡,就像進入一個未知的未來。

在那個未來裡,耀婷看到身騎白馬的另一個自己,似乎是心底對於命運的一場抗爭,和對未來不滅的希望。

看完這部電影,那些離開故鄉、選擇漂泊的人想必都會有所觸動。

曾經帶著自尊和希望來到夢想的城市,渴望過上與眾不同的生活,相信自己很快就能改變命運。

但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你還是住在那個破敗陰暗的小房子裡,計算著毫無波動的工資和呈指數增長的房價。

而自己增長的卻只有年齡。

失業、整容、試藥,這種喪正是「深漂」的日常

曾經的豪言壯語都成為躺在日記本里的口號,每天面對的只有沒完沒了的勞作與蹉跎。

漸漸地,無力再去抗爭。

難道人生註定就是這麼“喪”麼?

“喪”是人生的常態,但是希望也還是要有的。

就像這部電影最終能夠入圍戛納一樣,相信我們的希望也總會有實現的一天,即使它再渺茫。

失業、整容、試藥,這種喪正是「深漂」的日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