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這部網絡劇給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帶來什麼啓示?

導語

現實題材電視劇該怎麼拍?正是當前業界討論的熱點。網絡劇《假如沒有遇見你》取材於現實生活,以其大情懷、正能量、溫暖明快的格調受到了廣大網民的歡迎,其成功之處值得現實題材電視劇借鑑。

許多觀眾還記得,央視《朗讀者》曾邀請患有“企鵝病”的賴敏和她的丈夫丁一舟參與節目,賴敏的疾病註定了她生命的短暫,她不想躺在床上等死,在丈夫的幫助下週遊全國,在中國版圖上畫出了一個“心”形,被網友們稱為“走心情侶”。節目播出後引起轟動,他們的故事也被楊龍導演拍成了網劇《假如沒有遇見你》(以下簡稱《假如》),該劇以大情懷、正能量、溫暖明快的格調,一經播出就獲得了網友的一致稱讚,豆瓣評分超過了8分。

「剧评」这部网络剧给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带来什么启示?

“走心情侶” 賴敏和丁一舟

一、在題材處理中體現“大情懷”

在拍攝成網劇之前,“走心情侶”已經是網紅,他們在網上開通微博、進行直播等等,吸引了大量粉絲,甚至有人追隨著在路途中給予幫助,可以說兩位主人公的事蹟本身就是很好的IP。但好IP只是一部劇成功的前提和基礎,卻不是全部,對其如何處理、加工才見功力。

兩位主人公的遊歷過程雖然有冒險、有與眾不同之處,但更多的是枯燥單調、日復一日的“在路上”。所以當生活真實變成藝術真實時應該如何處理?導演至少有以下幾種選擇:拍成愛情片,因為兩個年輕人生死相依的情感非常動人,導演儘可以發揮想象力去撒狗糧;拍成苦情片,因為女主人公天生患有遺傳疾病,註定了她的悲劇結局;還可以拍成文藝片,因為兩個年輕人所到之處的旖旎風光、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都很吸引人。以上這些因素在《假如》裡都有,但哪一個也不是主體。

《假如》劇中賴敏和丁一舟的故事只是主線,卻不是主體,他們開著搖搖欲墜的小車浪跡天涯的過程中,路過了很多人的世界,或深或淺地進入到很多人的人生,也或多或少地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這才是該劇表現的重點。也就是說,劇中有愛情,卻不僅僅有愛情,還有社會、人生。“假如沒有遇見你”所指的不只是賴敏和丁一舟的遇見,也是他們環遊中國曆程中與許多陌生人的遇見。

一次次的“遇見”講述著陌生的人們從對抗到相知的故事,描摹出一幅幅鮮活的苦樂悲歡的眾生相,展現了當下中國底層的社會現實。可見,本劇的“接地氣”,根基來自於草根階層人生故事本身的“IP”屬性,但更多、更重的成分來自於編導在生活真實之上的藝術提煉和昇華。

“任何題材都拍成了愛情劇”,這是觀眾對當下很多電視劇不滿意的地方,而《假如》從愛情出發、放眼天下的題材處理方式顯露出大情懷、大格局,不能不說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剧评」这部网络剧给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带来什么启示?

二、在故事表達中凸顯“正能量”

“正能量”是所有影視劇都應該傳遞的氛圍,但是什麼是正能量、怎樣傳達正能量,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且效果良莠不齊。以《假如》劇為例,這是一部披著公路片外衣的勵志片,正能量滿滿且具有吸引人看下去的魅力。

如何面對生活中的苦難?這不僅是故事原型賴敏和丁一舟要面對的問題,也是拍攝《假如》時必須面對的問題。女主人公家族的遺傳基因註定了她的母親、她自己都壽命短暫,也不敢要孩子,這些情節稍加渲染就可以賺取觀眾大把的眼淚,但是導演沒有把鏡頭對準這些,而是凸顯人物在重壓之下笑對苦難的堅強。這種堅強既來自兩位主人公,也來自故事中的普通人。一直以堅強面目示人的賴敏得知未出世的孩子也患有同樣的病症的時候,走向了青海湖,是愛人丁一舟把她拉了回來;一位退伍軍人因為戰友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留給了自己而心存愧疚,用不戀愛不結婚的方式贖罪,是賴敏發自肺腑的勸導“活著是用來愛的,不是用來遺憾的”解除了他心中的魔障……兩位主人公相互扶持與命運抗爭的同時,也像星星之火一樣,將樂觀、堅強傳遞給遇到的每一個人,讓他們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這是該劇輻射出的最強“正能量”。

《假如》中的正能量來自生活原型,同時也來自導演的二次創作,如何選擇素材、如何表達、想要傳遞出什麼思想,不同的導演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可喜的是,觀眾們在《假如》中看到的不是“賣慘”,而是“縱使生活一地雞毛,也要繼續相信美好,相信美好,就會遇見美好。” 這種正能量是作為“以文化人”的影視劇都應該具備的精神力量,也是《假如》受到網民歡迎的重要因素。

「剧评」这部网络剧给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带来什么启示?

三、敘事節奏明快,情感處理真實自然

節奏緩慢、情節注水,是當下很多電視劇被觀眾們詬病的地方。《假如》則盡力避免了這一點,加快敘事節奏,注重張弛有道。該劇平均每2集講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每一集中又平均有兩個高潮點,比如獨居山裡、外表冷漠卻免費幫主人公修車的王偉達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主人公冒險爬山、迷路是如何被營救回來的等等,這些接連不斷的懸念吸引著觀眾一探究竟。

該劇在情感的處理上則是點到即止、哀而不傷,更接近於生活真實。現實生活中沒有那麼多劍拔弩張的嘶吼和對抗,更多的只是嚥下淚水之後的微笑。比如,得知賴敏患病的丁一舟沒有山盟海誓,只說了一句:“從今後,你到哪裡,我到哪裡。”加上劇中時常出現的幽默情節和搞笑人物,減緩了整部劇的沉重氣氛。如,向女主人公可勁賣了半天保險的人聽到她患有絕症時,夾起包忙不迭地逃走了……這些情節就像現實生活一樣,酸甜苦辣,五味俱全,讓觀者感同身受,淚水漣漣中又破涕為笑。

按照網上往下統一管理的原則,電視劇和網絡劇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只要是優秀的視聽作品,都會受到觀眾的喜愛和市場的歡迎,正如很多觀眾的留言:“你認真拍了,我就會認真看。”當下,隨著專業製作團隊的加入,網絡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優秀的作品也不斷湧現,現實題材電視劇該如何精品化,如何避免懸浮,是不是也應該從一些製作精良的網絡劇中汲取經驗呢?

輪值主編:李 嵐

「剧评」这部网络剧给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带来什么启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