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LOL等MOBA遊戲中的英雄頻頻重做?而不是推出新英雄!

前段時間,英雄聯盟中的刀妹又重做了,正所謂“一代版本一代神,每代都重做英雄”,想必喜歡MOBA類遊戲的玩家們一定深有體會。好不容易適應了一個英雄,甚至把一個英雄當做信仰來看,遊戲廠商說重做就重做,這不是讓我難受嘛。那麼為什麼像LOL、DOTA等MOBA遊戲中的英雄經常重做,而新出的英雄卻越來越少呢?

為什麼LOL等MOBA遊戲中的英雄頻頻重做?而不是推出新英雄!

這個版本XXX太強了,我們來削刀妹吧

競技類遊戲,追求的第一要素一定是平衡。維持一個遊戲的平衡性,聽起來簡單,其實卻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因為就連簡單的下棋都會有“先後手”這種無可避免的失衡,更不用說複雜多變的電子遊戲了。

拿《英雄聯盟》和《dota2》來說,這兩款遊戲雖然平衡的理念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它們都擁有數量龐大的英雄池。在這個英雄池之內的一百多名英雄都互相存在著剋制與被剋制的關係,從而組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所以說,無論是那個英雄的改動,都會導致整個遊戲的平衡性受到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

比如LOL的刀妹,反正一有哪個英雄太強,拳頭的做法是——這個版本XXX太強了,我們來削刀妹吧!於是乎,現在他們乾脆重做了刀妹……

為什麼LOL等MOBA遊戲中的英雄頻頻重做?而不是推出新英雄!

在這種環境下,某些英雄過弱,可以進行加強,某些英雄過強,也會遭受削弱。對於遊戲設計者而言,這其實算不上什麼大問題。可有些英雄則不同,他們有著自己的定位與技能,既不強的過分,也不弱的離譜,勝率永遠接近50%,但是出場率就是不高,就像《英雄聯盟》裡的加里奧。這種英雄,才是設計師們最為頭疼的問題。

其實這種問題的根源並不在某個英雄本身,而是他們不太適應當前的版本罷了。比如一個以團戰為主的版本,推進系英雄的不吃香是必然的——大勢所趨。如果盲目的加強,必然會導致:非ban必選,或者是“水土不服”。對於這種無法動刀的英雄,官方往往會選擇回爐重做

《DOTA2》中從推進英雄重做成團戰英雄的幻影長矛手 ↑↑↑

英雄的存在影響了遊戲平衡性

但也並非所有重做的英雄都是所謂的“版本棄子”,部分英雄的重做是因為其他的一些原因。比如說,有些英雄的某一方面太過強大,而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又有限。正所謂“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絕”,非常影響玩家的遊戲體驗。比如說含有MOBA元素的FPS遊戲守望先鋒,重做前的天使,便是這樣的一個典型例子。

為什麼LOL等MOBA遊戲中的英雄頻頻重做?而不是推出新英雄!

正在加載62%

天使除了擁有著當時版本中數一數二的輔助能力外,“全隊原地復活”的變態大招,是擁有瞬間扭轉局勢的能力,甚至和對手進行一命換一命的操作,極大的影響了遊戲的平衡性。隊伍中哪怕只要有一個鹹魚玩家,哪怕一槍不開,沒事摸魚攢大招,都可能實現翻盤。這就讓這個英雄上限與下限差距過大。

於是暴雪大刀一砍,讓天使只能復活一位玩家,大招女武神讓天使變成了只會拿著手槍biubiubiu的戰鬥天使。

除了《守望先鋒》中的天使外,《dota2》裡的“守塔狂魔”炸彈人也是同樣的極端型英雄。有他的局裡“隊友四打五,敵人五打一”也漸漸成了常態。所以說想玩這個英雄,就得做好一盤比賽下來,收到九個舉報的準備。很明顯V社是注意到了這點,於是對其進行了重做改動。但是,改動之後的炸彈人,依舊是一個被“一打九”的男人……

英雄太多了,沒法在加了

或許有的玩家有疑問:“我玩的遊戲裡有很多英雄既不極端失衡,符合版本節奏,也不會過於冷門,為什麼也被削了?”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因為不能再往遊戲加太多新英雄了。就拿英雄聯盟來說,現在總共已經有140位英雄,但自從2013年之後,拳頭便放慢了新英雄推出的速度,每年只推出5~6個英雄,到了2018年的5月9日,2018年也只推出了虛空之影卡莎這一個英雄。對比11年的24個英雄、和12年的18個英雄,這個數字要少的多。

是拳頭想不出新的英雄了嗎?並非如此!對於大部分玩家來說,誰又能牛逼的站出來說這140個英雄我都玩過?除非你是職業選手!只玩10~20個英雄就已經是普通玩家的極限,人的記憶力有限,無法適應每個英雄的技能,如果頻繁的推出新的英雄,勢必會玩家的適應週期以及需要記憶的技能數量,提高上手成本。雖然說,新英雄可以提高遊戲的新鮮感,但這也僅僅針對老玩家而言的。如果忽視“新鮮血液”的感受,那無疑是在飲鴆止渴。

所以,廠商們往往會選擇將英雄推倒重做這一手段來維護遊戲的更新,因為重做一個英雄,對老玩家來說不需要再去重新瞭解這個英雄的定位、背景,只需要瞭解下新技能也能很快上手,減少了玩家的學習成本。所以英雄聯盟等MOBA遊戲,未來推出新英雄的速度會越來越慢,更多會採用重做的方式更新遊戲內容。

為什麼LOL等MOBA遊戲中的英雄頻頻重做?而不是推出新英雄!

重做後的刀妹華麗蛻變,這次終於不再削弱了↑↑↑

當然除了上述原因,還有一些大家都懂的“不可抗力”因素,比如移動端大紅大紫的《王者榮耀》,其中許多英雄的技能都能在《英雄聯盟》裡找到影子。基於這個原因,像羋月、后羿、阿軻、狄仁傑等一系列英雄都前前後後經歷過重做。

老王說:或許MOBA遊戲在吃雞遊戲的衝擊下,變得不再主流,未來大部分的MOBA遊戲都會以重做英雄為主,推出新英雄的頻率也會逐漸放緩。

那麼問題來了:大家覺得,有哪些英雄重做後和以往“判若兩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