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再簽定協議,爲4000億油氣合作鋪路!終於擺脫生命線壓制?

中俄再簽定協議,為4000億油氣合作鋪路!終於擺脫生命線壓制?

橫跨近20年的中俄天然氣協議雖在2014年落地開花,但對中俄意義過於重大,哪怕出現一點小波動都會吸引全球油氣市場目光。前段時間,中國石油董事長王宜林向《中國經營報》透露:“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將在2019年冬季開始供氣。”這番表態意味著中俄天然氣合作已跨過磨合期。

然而,中俄西線輸氣管道早前因價格談不攏曾瀕臨被擱淺。天然氣市場一直處於“賣方市場”與“買方市場”的中間地帶——不同於國際原油的標杆價格,天然氣是區域定價,議價空間非常大。中俄天然氣合作雖跨過了磨合期,但為了往後能共同過上甜蜜的生活,雙方聯合搞了個大動作。

中俄再簽定協議,為4000億油氣合作鋪路!終於擺脫生命線壓制?

中國“氣荒”碰上俄羅斯“遇冷”,中俄油氣合作迎來最好時期

據中國石油網站6月11日消息,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王宜林和俄氣簽署《標準及合格評定結果互認合作協議的補充協議》。按中方所說,簽署協議一來是為了保障貿易暢通,避免對雙方共同感興趣的產品再三檢測。

我國天然氣消費總量平均在1900億方,對外依存度達35%左右。在國內天然氣產量短期內難以大幅提升的情況下(天然氣田開採週期一般需要5年-10年),急劇增長的天然氣需求只能通過加大進口來彌補。中俄天然氣合作能有效緩解國內“氣荒”、促進能源進口多元化。

中俄再簽定協議,為4000億油氣合作鋪路!終於擺脫生命線壓制?

對俄羅斯而言,該合作將加快遠東地區油氣資源開發,維持歐洲與亞太市場的平衡。歐洲佔據俄羅斯近半天然氣市場,早前天然氣因政局不穩在歐洲“遇冷”,俄羅斯必須依靠另一位強有力的後盾。這樣看來,中俄天然氣合作的實質——中國有市場,俄羅斯有資源,這固然是雙方共同感興趣的“產品”,但適應雙方天然氣市場的需求狀況便也成了責任。

為繞開“馬六甲海峽”這條咽喉,中俄油氣合作不容出錯

不過,俄油氣合作的重點仍放在歐洲。2016年俄出口天然氣總量為1793億立米,向歐洲出口1536億立方米,佔出口總量的86%。2017年俄向歐洲出口1900億立方米。俄羅斯在中國遭遇“氣荒”時的抬價行為也是歷歷在目。但隨著俄天然氣管道東線、西線即將“通氣”、亞馬爾液化天然氣(LNG)項目正式投產,繼中緬運輸管道再改善“馬六甲海峽”油氣單一運輸的境況,中俄油氣合作可以說是迎來最好的時期。

中俄再簽定協議,為4000億油氣合作鋪路!終於擺脫生命線壓制?

另一方面,王宜林也表示:簽訂該協議更是為了推動兩國間國家、行業標準的互認工作。要知道,全長3371公里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由中國企業承建,而亞馬爾液化天然氣(LNG)項目中國也參建其中。這價值4000多億美元的大工程將帶動我國裝備製造等基礎工業的發展,有力推動國內氣田、管道等上中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可以說,這補充協議更是一份誓言:中俄油氣合作不容出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