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喝酒待客習俗:酒要喝好、飯要吃飽、紅白喜事要有八大塊

壽縣喝酒待客習俗:酒要喝好、飯要吃飽、紅白喜事要有八大塊

壽縣,古稱壽春,曾是楚國舊都,經歷楚三代君王,漢代淮南王建郡於此,現屬淮南市,這裡故事很多,比如“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時苗留犢”等等。趙匡胤困南唐,所以壽縣又叫南唐。

壽縣喝酒待客習俗:酒要喝好、飯要吃飽、紅白喜事要有八大塊

八公山風景區

曾經這裡因處於中國地理上面南北交接地方,自古也是淮河流域的一個重鎮,所以歷史戰亂也比較多,因此當地人員組成基本上都是明朝那次大移民過來的人後代,這些移民後代基本上保留北方中原地區人民的一些習俗,比如好客,愛面子、性格耿直、民風彪悍,打起架來不要命。打工潮剛剛興起的時候,大批壽縣人背井離鄉到江浙滬一帶闖蕩謀生,因彪悍的性格,為了各自利益打架鬥毆情況時有發生,所以也有一些負面影響,所以在這些地方只要一提到大壽縣的名字,人家首先不是說壽縣是個古城,歷史悠久,而是說壽縣人能打架。但是在今天最早出去謀生的一部分壽縣人早已經在工作的地方安家落戶了,融入了當地社會,為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不少貢獻,這也是值得我們壽縣人驕傲的事情。

壽縣喝酒待客習俗:酒要喝好、飯要吃飽、紅白喜事要有八大塊

壽縣古城夜景

一、壽縣人過年待客喝酒,一醉方休。壽縣人在安徽來說應該稱作北方人,北方人豪爽,能喝酒是個事實。壽縣人待客吃飯喝酒,沒有斤把酒量最好不要上桌子,或者上桌子乾脆從頭到尾滴酒不沾,要麼就“挖田拐”。敬酒不能說敬一杯酒完事,從頭到尾每人都要敬酒,那叫“打通關”,“打通關”的時候敬酒至少要對每個人敬酒六杯,每一杯酒都有說法,什麼“好事成雙”,“六六大順”都是些比較吉利的話語。如果一個桌子上面坐了八個人,每一個人都打一個通關下來,除去自己不敬自己酒,大家算算要喝多少杯子酒。如果實在是不能喝,那就不上桌子吃飯。但是過去都是男尊女卑的社會,家裡來客人不上桌子吃飯都是女人和小孩子,所以說對男人說不上桌子吃飯,就意味著別人看不起你。

壽縣喝酒待客習俗:酒要喝好、飯要吃飽、紅白喜事要有八大塊

上桌子吃飯避免喝酒太多,還有個辦法叫“挖田拐”,就是別人敬你酒,你自己乾一杯,別人不喝,等於和現在自罰三杯一樣,這樣就等於說我認輸了,別人也不會難為你了。俗話說:東家不喝客不迎“如果東家請客,東家酒量不行,怎麼辦,請鄰居里面的喝酒高人啊!這個人就叫“代東”。所以在壽縣喝酒,能端起酒杯的人基本都是酒仙,喝酒中的大神級人物了。而且在壽縣喝酒還必須有人喝醉酒,喝醉了,並不是說東家要看喝醉酒的人笑話,反而是表明東家好客,不耍奸,人緣好表現。隨著社會發展這種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習俗,也沒有了。

壽縣喝酒待客習俗:酒要喝好、飯要吃飽、紅白喜事要有八大塊

三、在壽縣,能喝酒和能吃肥肉的人那在過去就是很牛叉的人。

壽縣人過去在逢年過節、紅白喜事的時候吃的一種肉叫”八大塊“,意思就是一碗只放八塊肉,而且這個就是水煮熟的五花肉,放點鹽,那時候農村也根本沒有放醬油的說法。白白的八大塊肉,等到酒喝好的時候,已經過去個把小時,冬季又冷,碗裡的豬油上已經凝固了,喝好酒的一幫大老爺們嘴裡那個肉吃的一個叫香啊!

壽縣喝酒待客習俗:酒要喝好、飯要吃飽、紅白喜事要有八大塊

另外酒席上還有一道菜叫“仙米湯”,上來之前是熱的,送餐的人都會忽悠小朋友這湯是涼的,小孩都搶著喝,結果燙的直叫。

壽縣喝酒待客習俗:酒要喝好、飯要吃飽、紅白喜事要有八大塊

仙米湯

現在農村紅白喜事上面,比較出名的”八大塊“不知道是否還有了,記得我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在外應酬就遇見一個牛人和我比喝酒、比吃肉。在當時這個人年齡大概有50歲,好像是肥東人,他老家距離壽縣也不是太遠,習俗相似。那時候我才20出頭的小夥子,學校畢業沒有多久,肚子一點油水也沒有。一頓能吃一盆飯,比喝酒和吃肉,那遇到這種好事啊。當時是一個職業高中為學生分配工作的事情,請我們公司幾個人吃飯(九十年代中期,城市裡面職業高中畢業都分配工作,而且都是進入國企工作),記得在座有兩位女教師特能喝酒,是校長找來,配我們喝酒的,可能就像農村“代東”的形勢,兩個人對付我一個,我就用老家那種喝酒習俗,每個人倒滿六杯酒,一口氣幹,幾個回合下來,找不到人了。那個肥東人有點臉上掛不住,他提出和比吃肉,他那裡知道吃肉是咱大壽縣人強項,於是我倆每人一盤蒸好的鹹五花肉,一口酒,一口肉,那叫一個爽啊!我只記得那個人最後好像借上廁所的機會溜了。我才不管那麼多呢。酒繼續喝,肉照吃,吃飽喝足了,抹抹嘴開路。事後就有人送給我一個”汪不倒、肉一斤“綽號。不過現在是“三高”了,酒不能喝了,肥肉不吃了,有點悲催啊!

壽縣喝酒待客習俗:酒要喝好、飯要吃飽、紅白喜事要有八大塊

過年要有魚,鹹魚不給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