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部委聯合下發《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國視協發佈重點現實題材電視劇劇本徵集等的推動下,
2018年被看作是“現實主義迴歸年”,觀眾對現實題材創作充滿期待。《雞毛飛上天》《情滿四合院》《生逢燦爛的日子》《急診科醫生》等一系列優質的現實題材作品,成為2017年中國電視劇最為矚目的收穫。
但是有的劇集卻是浮於生活,換湯不換藥,披著現實的外衣,本質卻依然是換湯不換藥的偶像劇,被柔光過濾後的生活,滿是金錢、跑車、奢侈品、高檔酒店的消費符號和“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網文套路,不接地氣,細節失真。
最慘的就是前不久大火的《談判官》直接被當做反面教材點名批評,聚焦高端談判專家這一不為公眾熟悉的精英群體。可惜的是,本該成為劇情核心的談判技巧、職業倫理成了戀愛情節的點綴,主人公三言兩語搞定談判,缺乏說服力,現代職業包裹的還是套路化的劇情。
優秀的電視劇是反映生活的同時揭露人性,引起人內心的共鳴,縱觀以往大火的電視劇,往往都會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激情燃燒的歲月》裡的石光榮、《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歷史的天空》裡的姜大牙、《潛伏》裡的餘則成、《亮劍》裡的李雲龍。
但是如今的電視劇,各種狗血,無病呻吟,表現婆媳關係就陷於一地雞毛,表現職場關係就陷於腹黑陰謀,表現兩性關係就陷於三角戀……單薄的創作路徑下是臉譜化的人物。
有些人只是盲目的追尋熱點,獲取更大的利益,並不是想要真的拍好一部劇,把大IP加流量明星作為判斷市場收益的依據,而不顧電視劇作為文藝作品本身的規律和價值;甚至是自身缺少文化修養和價值觀建設。
實際上,影視劇的創作、生產、接受、批評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偽現實”題材電視劇混淆視聽,不僅背離現實題材和現實主義的常識,傷害了那些專注現實主義創作的理想和熱情,以工匠精神打磨作品的從業者,更為嚴重的是會傷害觀眾信任與市場秩序。
改革開放40年來,現實題材一直是電視劇創作的重鎮。幾代影視人在現實主義指引下創作一批批經典作品,那些由生活提純的韻味、詩意和思想成為一代代觀眾的文化食糧。
對於現如今的電視劇亂象百出,你們怎麼看待這件事?
閱讀更多 劇魔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