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片精讀|《色·戒》十年:中年危機與歷史的科幻性

好片精讀|《色·戒》十年:中年危機與歷史的科幻性

根據同濟大學張念教授分享錄音整理

整理丨阿歡 她影


《色·戒》這部電影,我非常喜歡,甚至用“偉大”來形容它。

因為它非常豐富,它可以有不同的維度,讓我們進入畫面。我們不是在看電影,而是可以撲入畫面中,成為它的一部分

好片精讀|《色·戒》十年:中年危機與歷史的科幻性

01

關於這部影片,有三個文本可供我們討論。

第一個文本,無疑是張愛玲的小說《色·戒》。她寫於1950年,但是她經歷了30多年的掙扎和猶疑,在80年代出版《惘然記》的時候才把它公佈於世。

對她來說,這其實是一個小Case,很微末的東西。因為她對於筆下情感都很冷淡,距離很遠。

張愛玲的《色·戒》,對於情慾纏鬥的節奏,其實是寫得非常的侷促和急促的。這裡面只是一種非常不堪的、委屈的、陰森的、諂媚的男女關係,她是帶有這種情緒的。

而影像,給予了我們更廣闊、更深入的尺度。

好片精讀|《色·戒》十年:中年危機與歷史的科幻性

第二個文本,我們在大陸是看不到的,那就是胡蘭成的《漁樵閒話》。

因為它涉及到一些敏感內容,在大陸版本的胡蘭成回憶錄《今生今世》當中,《漁樵閒話》這一節被全部刪掉。在這裡面,他主要是在回憶他在汪偽政府時期,和人打交道的一些經歷。這些人有丁默邨、李士群、周福海、汪精衛等。

那麼為什麼要找胡蘭成《漁樵閒話》這個回憶錄呢?

因為我們知道,張愛玲也好,王佳芝也好,她是在這樣一種男人所構成背景的氛圍裡面打交道。

好片精讀|《色·戒》十年:中年危機與歷史的科幻性

譬如張愛玲小說當中提到了兩個歷史人物的名字,一個是周福海,一個是李士群。而在胡蘭成的回憶錄裡面,就曾經寫到過周福海和李士群家裡的佈置。

《色·戒》小說一開始,特務頭子家裡面的景象,和胡蘭成在《漁樵閒話》裡回憶的周福海和李士群家是一樣的。想來是他回來轉述給張愛玲聽了,張愛玲便在作品當中也寫到了。

胡蘭成書裡對此下過這樣一個判斷:“滿堂金玉,人見物之鄙

好片精讀|《色·戒》十年:中年危機與歷史的科幻性

他怎麼這樣說?

1941年12月珍珠港戰爭爆發,整個二次大戰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轉折,彼時的上海處於日據時期。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胡蘭成曾跑去跟汪精衛講過整個世界的格局,但是汪精衛不願意聽。

可以想見,在當時那樣一個緊要關頭,整個世界格局發生著這麼重大的變化,實際上是決定著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生死攸關的命運。但汪精衛堅持的是他的那種充滿浪漫主義的英雄主義,他不願意聽這些話。所以說,在這樣一個背景氛圍面前,我們看到世事風流,成敗決定英雄。

我們在大歷史的書寫當中,看到的永遠是勝利了的男性英雄

02

第三個文本,也就是我們最終看到的影像,李安的《色·戒》。

他拍這樣一部作品,當然不是出於純粹的男女私情這種小兒女的情懷。

因為從他整個的影像的敘述當中,譬如電影一開始的警犬巡邏鏡頭,可以看出他是希望把這樣一種男女的情慾故事,帶入一種更深邃的、更詭異的歷史迷局當中。這使得整個電影文本比小說文本的容量更加寬廣。

好片精讀|《色·戒》十年:中年危機與歷史的科幻性

前段時間上映的《敦刻爾克》,它也是講二戰時期的一個故事。

這個片子有意思在於,它不是講這個故事誰贏誰敗,也不是大場面,而是隻侷限在一個小小的海灘。就在那個小小的海灘的尺度上,也沒有講敵人轟炸,沒有波瀾壯闊的格局。

它全片只有一個節奏讓我們保持注意力,就是心跳的節奏。那種聲音,其實是在展示一個戰爭故事裡面,人內心節奏的急、緩、松、緊。我以為我安全了,實際上又落入虎口了,的節奏在其中彰顯。它是更具有音樂性一種節律。

所以時常會想,我們也經歷了戰爭,可為什麼我們就是沒有(不管是大場面的,還是像《敦刻爾克》)這樣的戰爭片?我們沒有戰爭片。

但是我後來又想,李安可能在某種意義上,是把《敦刻爾克》狹小尺度上的這樣一種心理的、精神的節奏,他放到人的床上。男人和女人之間的性活動過程當中的那種音樂般的節律,他展現出來了。

好片精讀|《色·戒》十年:中年危機與歷史的科幻性

我們情慾的節律,我們的恐懼、喜樂和憂傷,是同構的。

只不過《敦刻爾克》的尺度是沙灘,而《色·戒》的尺度是床。

它展現的,不是我們現下看到這樣一段歷史的誰對誰錯、民族大義,它不是這樣一種主題。它是在影像的律動當中,將那些秘密,那些依然飄蕩在城市上空的驚魂氣息,穿過80年的時空,展現在你眼前。

03

然後再來探討下關於王佳芝的身份真相。

好片精讀|《色·戒》十年:中年危機與歷史的科幻性

我們知道,我們作為女人、作為間諜、作為革命同志、作為愛國青年……我們作為什麼,這是我們的一個身份認同。同時這代表著,我要幹什麼?我活著、我行動的意義在哪?

但是我們發現,到王佳芝這裡變得非常非常充滿歧義——王佳芝究竟想要什麼?王佳芝究竟是誰?她,在演誰?

她在演的過程中,是把她演的當真了。當真了之後,同時她又撤退回來,在這樣一個心理的往返里進進出出。

好片精讀|《色·戒》十年:中年危機與歷史的科幻性

她到底想要什麼?她是要完成刺殺任務,是需要愛情,還是性滿足,還是“鴿子蛋”?

張愛玲在小說裡面說,六克拉的鑽石也只有豌豆大,但實際上六克拉可不止豌豆大。到李安的電影裡面,他又真的還原成六克拉,叫“鴿子蛋”。

這個“鴿子蛋”的變化,使得這個電影的尺度擴展了。這個女人究竟想要什麼,就像歷史的謎題一樣——歷史究竟想要什麼?

包括她和易先生的情慾運動,不再是小說裡那樣侷促的纏鬥,其背後所牽涉的乃是歷史迷局當中的纏鬥。我們能在電影裡面探測到一個更深的政治圖譜,甚至是世界歷史的圖譜,還有男人和女人之間的纏鬥的圖譜,這裡面的結構其實是一樣的。

好片精讀|《色·戒》十年:中年危機與歷史的科幻性

所以關於王佳芝的身份探討,分為兩個層面。

其一,她是誰?她是愛國青年,還是一個叫麥太太的怨婦,或者色情間諜?

其二,她是叛徒嗎?她到底背叛了誰,還有最後她究竟是不是愛情的聖徒

在《色·戒》的影像當中,我們跟隨著這樣一種節奏和背景,來探測王佳芝的故事。探測這樣一個愛情故事,或者叫它愛情事故也好,是如何地發生?它是如何在時間線中,一層一層地綻放了出來……

04

在李安的這部電影裡面,王佳芝實際上變成了他自己。

這要回溯到他的“中年危機”。

曾經他在臺灣受排擠,然後在美國又是家庭主夫,寂靜無聞,直到終於有了作品得到承認,他拿了奧斯卡獎,人生達到巔峰。達到巔峰之後,便有了危機。

這種危機是指——“我找不到任何意義了,奧斯卡最佳導演我都拿了,我還要什麼?除非說,我掙點小錢,拿著我的名氣到處去勾三搭四?”

但這對李安來說可能也沒多大意義。他要思索——我該如何走下去?

他在一個成功的巔峰之上,一箇中年人突然發現所有的意義都耗盡了,於是他會想,我該如何重新開始?

王佳芝是他自己的心靈線路圖

好片精讀|《色·戒》十年:中年危機與歷史的科幻性

這時的李安想要重生,他在進行一場自我的精神革命,他要去找到自己剛出發的時候對電影的信仰。所以他的筆觸一開始就在講,剛開始出發的那個清白、善良的“我”。

這個精神形象是什麼?就是他。

當我們看到王佳芝最初那雙乾淨的、羞澀的眼睛,我們同時也會想到,從晚清綻放出來的,從一顆老樹上發新芽的現代中國。抽枝發芽,充滿了清新之氣,這是我們的出發。我們的國家如何出發的,我們個人的心理就如何出發,倚著這樣一個純潔、善良、清白的面孔。

好片精讀|《色·戒》十年:中年危機與歷史的科幻性

然後,在個人和歷史之間,王佳芝通過一個愛人注視的眼光,在羞澀與心動當中,找到自己。

這是一個孤苦伶仃,身世飄零的女孩子。父親不要她,一個人在香港唸書,她不知道自己是誰,沒有任何支持,但是她唯一的力量就是——她是白紙,這很重要。

她清白、善良,她是白紙,她無知

好片精讀|《色·戒》十年:中年危機與歷史的科幻性

她就像我們抽枝發芽的新的中國,告別王朝,同時又在自我憧憬。

李安此刻也是藉著影像在說——我成功了,達到一種權力的頂峰,像個王。但其實王拔劍四顧,看到的是茫然景象。所以,我想重新回到起點,重新開始,憧憬的時候想,當初我拿起來的那個腳本是什麼?

電影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王佳芝她沒有自己的腳本,她想幹什麼永遠是別人塞給她的

“哎,我們要搞給美人計,你來”,人們呼喚她“王佳芝!王佳芝!”,她上臺演戲,感覺到他人的目光,然後她才有了自我。

對著美人計這個任務,對著一張空鏡子,她真的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是這時候她面對鏡子開始描畫自己——她要做一個子虛烏有的麥太太。

好片精讀|《色·戒》十年:中年危機與歷史的科幻性

她描畫自己的美貌,通過一個子虛烏有的角色,描畫自己。她要從清白、善良的這種虛無當中凸顯出來——你們可以看見“我”,在這樣一種他人的目光中。我們少女的那種羞澀,那種怦然心動,實際上是初次和世界照面時候的這樣一種情懷。

但是她的這幫同學,王力宏扮演的愛國青年,在鼓勵她的時候說了一句話:“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這首詩是汪兆銘的。

汪兆銘晚清刺殺親王的時候,寫的絕命詩。這個青年是要去刺殺汪偽政府的人的,但是這個時候,驅動革命青年的力量是汪精衛寫的詩。

好片精讀|《色·戒》十年:中年危機與歷史的科幻性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這是男人說的,女人圍繞在他周圍。

個人劇場和歷史劇場之間,晚清時我們中國人的那種豪氣,這個歷史形象是男性的,這是“陽”的層面。

而在“陰”的層面,審美的判斷力在這樣一個曖昧的、寬廣的、模糊不清的地帶,我們看見歷史的另外一個面容是——清白、善良的她對著鏡子在裝扮

05

再來看王佳芝和易先生之間的博弈。看李安怎麼安排這樣一個位高權重的男人,一個有他所謂政治理想的男人,與這個女人之間,心理戰術是如何展開的。

在飯店時,兩個人開始對話了。

好片精讀|《色·戒》十年:中年危機與歷史的科幻性

這個位高權重的男人,他說了一句臺詞:“人要是留心的話,任何小事都是大事”

這句臺詞一落,下一個鏡頭就是特寫,王佳芝那個高腳杯上的口紅印。這是劣質口紅才留下這麼一大塊的口紅印,易先生是知道的。在當時上流社會的,富有教養的太太,她會悄悄地擦掉。

易先生在上流社會,他知道女人是有什麼規矩,所以他說了這句話。

因為王佳芝在這裡扮麥太太扮得很起勁,但是這個權高位重的、陰險的、能審時度勢的男人他把一切看在眼裡面。他那時就已經知道,你不過是無數個女間諜當中一個。

。。。。。。。。

最近的文章:

徐克和袁和平的這部爛片為什麼不變成菸灰炸掉?

一部奧斯卡提名電影二十年前神預言了袁立手撕電視臺這事兒

60歲的智慧,30歲的風韻:下一個十年,我還是我

沒錯,黃曉明真沒拖這部劇的後腿

年終總結|你今年最喜歡的女性視角電影

《芳華》拍不出來的東西,都在她的人生和作品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